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塑山河 > 第两百六十八章 废除苛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黎淼水之事,不过是白袍军入主梓城的第二日清晨,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少数曾放言宁死不从的官员,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下纷纷服软。毕竟,若是真有这样的人,或许早就自尽或者不告而别了。

自此,梓城官场在明面上,再也没有了任何异样的声音。

经过和众高层的商议,陈子云决定开始进行惩处那些贪污公款、鱼肉乡里、横行霸道的巨贪恶棍。

不过,一切都得视情节的轻重处罚,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对那些首恶者,陈子云自然不会手软,抄家下狱甚至东市问斩以儆效尤就是他们的下场;情节较轻的就暂时略施惩处,若以后不能痛改前非做出政绩,等白袍军攻占益州全境、全面施行新的政令之日,就是他们丢官罢职、贬为庶人之时。

在召集仍愿继续留任的官员之后,陈子云向他们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

一、废除原先的所有苛政,诸如时令税、出工税,征用补偿税过低等,并准备实行新的赋税政策;

二、官府、富商地主强占民田者,五日内必须归还于民;

三、恶意克扣百姓工钱者,要立即如数发放,若是阳奉阴违,一旦查明情况,着重惩处;

四、重新撰修户籍册,严加察查富商大户家中隐瞒不报的婢女私奴,使其归治;

五、复查刑狱,凡遇有冤屈者,一概释放,欺上瞒下掩盖罪行导致轻判者,二罪并罚;

六、令各村镇百姓归家,责成有司下到民间体察民情,十日上报一次。由陈子云亲自监督,李智贤和吴崇甫二人负责带队施行以上政令。

当然,这些事情尽管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切,就从这梓城开始。

或许当中会损害到很多人的利益,顾及到白袍军现在还未彻底成势,陈子云的一系列行动,自然会以温和的手段进行。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这句话也不能说错,可那得建立在自身拥有绝对实力、与根深蒂固之威的前提下,才能这样做。

如今白袍军有了郭时风等人的支持,虽已成为了一个如同旭日东升的势力。然没有时间的沉淀、坚固稳定的地盘,仍旧要小心行事,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陈子云只是要告知那些、愿意在他手下当官的人,一个大致的方向,至于更加具体的政令,将会在适当的时间颁布。

随着各项事务有条不紊的进行,不仅仅是民间的秩序,就连梓城官府的运转也迅速的恢复。惩处了几名不可饶恕的贪官后,陈子云再次召见了杨守仁,让他安下心来,好好当他的潼郡太守即可,事后若有功劳,将会重赏他和杨成文。

对于自己下令废除潼郡原本的苛政,陈子云并不在意杨守仁是怎么想的,他只要不蠢,就应该很清楚他的处境。目下他要做的事唯有一件,就是劝说少数想要挂印卸任、并且能力可圈可点的官员。

那些特别紧要的职位,陈子云自然会让白袍军有能力的人担任;至于基层的职位,这个时候,他一直致力招揽会读书认字之人的做法就显现了出来。

也许他们的经验和阅历都不足,无法担任要职,但一些普通的底层职位对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

由于现在郭时风他们还没有过来,因几个罪不可恕的巨恶、被惩处而空出的职位,陈子云临时提拔了他们原先的僚属,使得不少官卑职小的吏员得到了晋升,甚至有两名幸运的小吏,一朝得以连升三级。在兴高采烈与同僚眼热的同时,相信他们的干劲也会提升不少。

如果不是因为梓城易主的缘故,光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没有金钱开道,只怕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为了更进一步的收买人心,在接管了梓城银库,重新任命了一位银曹后,陈子云当即宣布,未来的半年内,所有官员都可以领双份的俸禄。

除此之外,那些身兼多职的官员,若是政绩突出,将会缩短考评期、对其酌情晋升、以及发下钱粮赏赐。

举凡诸事,以民生为重,陈子云考评官吏,无论其是不是白袍军出身,他不看别的,主要是三点:

第一,身在其位,要时刻有尽职担责之心、安抚百姓之举;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事;第三、是刑狱诉讼,晓民以理。

三者皆有,倚为腹心、留后重用;三者有二,升官厚赏;三者有一,留职考察;三者俱无,当即罢官。

随着消息传开,整个梓城的大官小吏,有近半数人消除了对白袍军的不满,至于剩下的那些,在目前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只能暂时收起了别样心思。

还是那句话,朝廷和皇帝太遥远,谁做这益州之主,竟比谁做皇帝还重要。

在梓城失陷已成了铁一般的事实后,他们不得不为陈子云效力,加上对方出手如此慷慨,让一些原本没有机会的人看到了机会,是以,整个梓城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老哥,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上面说呀,只要是田地遭人霸占、被克扣工钱,或者有家人下了冤狱,都可以去法曹衙门那里禀明情况,官府会为其做主。”

“这些老爷们怎么都改了脾气?”

“真的假的?”

“官府的告示还能有假吗?”

随着白袍军张榜公告,百姓们聚集在城内各处的告示点议论纷纷。虽然很多人对此都将信将疑,觉得不可能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但某些被逼得活不下去的人,却仿佛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疯狂地冲向法曹衙门所在的东城区。

不过无论百姓们信与不信,随着少数人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地,在他们的讲诉与口口相传下,相信白袍军的风评,将会很快转变成为正义的一方。

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因此事受益的,也有认为自己受损的。这其中,除了少数认不清形势的势力和商队之外,就数那些地主和富户骂得最凶了。

占领梓城后,虽说白袍军没有使出什么恶劣的手段,又有官府的出面协助,但仍旧受到了或明或暗的阻挠。

在城内赫赫有名的天宝商队,串联了几个本地的帮会势力,暗中抵抗白袍军的政令,拒不归还强买明占受害百姓的田地,就连官府的人到场勒令后,依然是阳奉阴违。

或许是察觉出了白袍军正在收买人心,不会轻易杀人,有些小势力甚至雇佣本地有名的地痞,公然叫嚣,到处说白袍军的坏话。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白袍军来到益州之后的善,忽略了对方起兵之时,干下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在一些百姓与官府吏员的指引下,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从军营中冲出,将那些躲在城内各处的地痞一一揪出,逼迫他们带路找到幕后主使。

于是,包括天宝商队在内,数个不安分的势力,连朵浪花也没掀起就被迅速消灭,将其抄家杀头后,整个梓城就再也没有任何存在敢抗拒白袍军的政令了。

仅仅在入夜之前,就有将近三分之一自认倒霉的大户地主,纷纷把强占得来的财产吐了出来。

在陈子云正想着下一步该如何炮制他们的时候,一条来自益亭县的情报,将白袍军的政令、以及协助各处容留所的百姓归家行动暂缓了下来。

“一支数量在千人左右的骑兵,进入了益亭县补给,若是对方随后出发,按照骑兵的机动性,估计抵达潼郡只有一两日的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