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身向那畔行 > 第160章 跳梁小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戚明石的突然出场,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为吃惊,除了吴海公公。

当皇帝被猛力拉向后方的一瞬间,他觉得命将休矣。当看到这背影熟悉,且剑法绝伦,他才识出,这是戚家二小子,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

正殿外,戚明石放开了皇帝,闪过身子,让陛下走在前面。

“刚才形势所迫,还望陛下饶恕草民冒犯之罪。”

“哼!我看你这是一点都不怕我将你得罪。你倒是说说,现在要往哪里去?”

“草民觉得,去平妃那里等着就好。”

这平妃,乃是二皇子宋兆朗的生母。

皇帝贵为真命天子,岂有蠢笨的,听到平妃,便知道了戚明石的意思。

这小子,还真是个鬼灵精,想的也甚是周到。

二皇子虽然犯了杀头的大罪,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在平妃那里,让她看看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再处置也就不会婆婆妈妈了,也避开了外人的眼目,十分妥当。

想到此处,皇帝便大步往平妃的宫房走去。

两人在平妃的屋里没等多久,郭达就押着宋兆朗来了。

平妃看到自己儿子的那一刻,实在是无法相信。她是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在那边过得安稳,她的心也能安稳度日。

这碰面,在她心里给她带来了短暂的喜悦,随后却是绵绵无绝期的哀伤。

儿子能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一定是私自回京,再看看押着他的郭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眼泪瞬时流了下来,她跪倒在皇帝面前,乞求道:“皇上,臣妾只求你,饶他一命。”

宋兆朗看到母亲如此卑躬屈膝,心里顿时生出一股愤懑:“娘,你不要求他,他根本就不管不顾儿子的死活!”

戚明石给郭达使了个眼色,两人退出了房门。

很快,皇帝的口谕便传遍了宫里。

二皇子无诏进京,忤逆皇上,收回其封地,永居宫中。

宫里雨过天晴,边塞也拨云见日。

戚朝旭在收到儿子的信后,阴沉了多日的灰脸才露出了明媚。

他在心里有些佩服儿子头脑灵活,短短数语就破解了多日战事的胶着,又沮丧自己,上了年龄,头脑也退化了。

他命人准备好笔墨纸砚,派随从送到了那间重兵把守的屋子。

城墙外,又有一波匈奴人攻了过来。先是箭矢如雨,接着卵石如蚊,好不容易靠近城墙,搭上云梯,爬不了多高,云梯便被掀翻倒地。

士兵领队再一次灰头土脸的回到了帐下。

匈奴的首领,也在帐下抓耳挠腮。

战事已过半月,这戚戚将军将整座边城守得固若金汤,一点都攻不进去。

“去,将那姓何的,给我带过来!”

守卫将何疏放带到帐下,重重的扔到地上,跌的他生疼。

“我现在问你,你到底有没有内应?”

“有。这事情我怎么敢诓骗首领。”

“那好,那你现在就去给我敲开城门!否则,你可以想一想你的结果了。”

何疏放再一次被扔到了帐外。

他拾起身子,用灰黑的手背,擦拭了嘴角的血,一步一瘸的向高大的城门走去。

还没等到他走到城墙跟前,就被守卫上前拦住。

“你什么人?”

“我是中原人,之前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匈奴人,然后被他们抓了回来,这才好不容易的逃出来。麻烦你通报咱们将军一声,我这里有匈奴那边的军情,要当面告诉给将军。”

守卫半信半疑,又怕延误了军情,便让另一个守卫盯着他,自己进去给将军汇报。

与戚朝旭在一处的杨帆听到这个消息,猜出来应该是何疏放,便悄身来的城墙的背处,往下方望了望,果然是何疏放这厮。两个人商议后决定,先将他晾在那里,让他吃吃苦头。

守卫出来,呵斥道:“走走走,少在这里胡说八道。”

何疏放欲再进一步,两个守卫横刀拦住。

“你再往前,我们就不客气了!”

何疏放无法,只得往后退。

这边进不去,匈奴那边他也不敢回去,就这样在野外过了一宿,第二天直接鼻涕乱流。

他又去了第二次,又被守卫赶到了一边。

第二晚又被冻了整整一晚。

当第三日何疏放再一次来到守卫面前时,他们都有些吃惊。

因为站在他们面前的人,形销骨立,佝偻着身子,不成人样。

守卫再一次赶他走,但是他就如同狗比膏药一般,懒着不走。

守卫又不能动武,只好再去通报。

戚朝旭这才命人将他带了进来,听听他有什么军情可报。

“将军,我被关在匈奴这些日子,也听到了两军的战事。匈奴久攻不下,都有了撤军的计划。不过草民觉得,以守为主固然不错,但是不能长期坚守。您也知道,匈奴是游牧民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您不可能让这么多的士兵长期坚守在这里。等你回去了,匈奴又来了。应当将其引出来,一举歼灭,这样才能解了后顾之忧。”

“那你说说,我军应当如何引匈奴出兵呢?”

“我可以为将军效劳。我会返回匈奴,告诉首领我有内应,了解到咱们的粮草不多了,将军也派部分士兵,佯装出收拾行装准备撤退的举动,诱骗他们出兵。”

“嗯”,戚朝旭思忖了一会儿,“是个不错的方法,你是中原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事成之后,绝不会亏待你的。”

戚朝旭示意随从,取了一枚银锭,递到何疏放手里。

何疏放拿着银锭,心里却幻想着,一旦匈奴夺下这座城,再加上姐姐的关系,匈奴人一定会对他礼遇有加。

他兴高采烈的返回匈奴,按照给戚朝旭说的那一套,又给匈奴说了一遍。

匈奴首领打心里是不相信这个人的,他的心里萌生出一套新的打法。

他觉得胜利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