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471章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孙渊是辽东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建安十二年,曹操追击袁尚,还没有到达辽东时,康斩下尚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封康为襄平侯。康死后,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公孙晃,次子公孙渊,他们都还很年幼。康的弟弟公孙恭接替了父兄的职位。曹丕时封恭为车骑将军、襄平侯。太和二年,渊长大成人,文武兼备,性格刚烈好斗,夺取了叔叔公孙恭的地位,曹睿封他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来,孙权派张弥、许晏带着金珠宝玉前往辽东,封渊为燕王。渊害怕中原势力,便斩杀了张弥和许晏,并将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曹睿。曹睿封渊为大司马、乐浪公。渊心中不满足,与众人商议,自称燕王,改元为绍汉元年。副将贾范劝谏道:“中原待公以公之爵位,不可轻视。

如今若背叛,实为不顺。再加上司马懿善于用兵,西蜀的诸葛亮甚至无法取胜,何况是公孙渊呢?”渊大怒,命令左右将贾范缚起来,准备斩首。参军伦直劝谏道:“贾范的话是对的。圣人说过:国家将要灭亡,必有妖孽出现。如今国内屡次出现怪异之事:有狗戴巾帽,身穿红衣,上楼梯像人一样走;还有南城乡民造饭时,在饭甑里突然有个小孩被蒸死在里面;还有襄平北市中,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一个肉块,周围几尺长宽,头脸眼耳口鼻都有,唯独没有手脚,刀箭无法伤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卜者占卜说:有形却不能成形,有嘴巴却没有声音;国家将要灭亡,所以现出了这个形象。这三个事情都是不祥之兆。燕王宜避凶趋吉,不可轻举妄动。”渊勃然大怒,命令武士将伦直和贾范一同绑起来,在市场上斩首。他任命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集结了十五万辽东兵马,杀奔中原。

边境官员将辽东公孙渊造反的消息报告给魏主曹睿。曹睿大为惊慌,便召见司马懿商议对策。司马懿奏道:“我手下有四万马步官军,足以击败贼寇。”曹睿说:“你的兵力不多,而且路途遥远,恐怕难以收复辽东。”司马懿说:“兵力不在多,关键在于能否运用奇计和智谋。我托陛下的福运,必定擒获公孙渊献于陛下。”曹睿问道:“你认为公孙渊会采取什么行动?”司马懿回答:“如果渊放弃城池提前逃跑,那是上策;如果他守辽东抵抗大军,那是中策;如果他坐守襄平,那是下策,必然会被我所擒。”曹睿问:“这次行动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说:“四千里的路程,去程百日,攻城百日,返回百日,休整六十日,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曹睿问:“如果吴国和蜀国入侵,我们该怎么办?”司马懿说:“我已经制定了守御的计策,陛下不必担忧。”曹睿大喜,立即命令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

司马懿离开朝廷出城,命胡遵为先锋,带领前锋部队先行到达辽东下寨。哨马飞报给公孙渊。渊命令卑衍和杨祚率领八万兵马驻扎在辽隧,围筑堡垒二十余里,形成鹿角阵势,非常严密。胡遵让人向司马懿报告情况。司马懿笑着说:“敌人不与我们交战,只想消耗我们的兵力。我估计敌人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这里,他们的巢穴应该是空虚的,我们不如弃掉这个地方,径直向襄平进发;敌人必定会前来救援,在半路上我们再出击,必能取得全面胜利。”于是他调集兵力,沿着小路向襄平进军。

却说卑衍和杨祚两人一同商议军情,卑衍深沉地分析道:“若魏兵来袭,我们切不可轻易与他们交战。他们千里迢迢而来,粮草供应肯定不足,难以持久。待他们粮草耗尽,自然会撤退。那时,我们再出奇兵追击,便可轻易擒住司马懿。就如当年司马懿与蜀兵相持,坚守渭南,最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蜀兵自然撤退。今日的情形,正与当年相同。”

两人正深入讨论之时,突然有士兵闯入帐中报告:“魏兵向南去了!”卑衍大惊失色,立即起身道:“他们知道我们襄平兵力薄弱,定是想去袭击我们的老营。若襄平有失,我们这里就守不住了。”于是,他立即拔营而起,全军紧随其后。

此事早已有探马飞速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冷笑一声,自信满满地道:“他们中计了!”于是命令夏侯霸、夏侯威各领一支军队埋伏在辽水之滨,嘱咐道:“一旦辽兵到达,两队便同时出击。”两人领命而去。

不久,便望见卑衍、杨祚率军前来。随着一声炮响,两边鼓声震天,战旗摇动,夏侯霸与夏侯威的军队一齐杀出。卑衍和杨祚两人无心恋战,夺路而逃。他们奔至首山时,正好遇上公孙渊的援兵,两队合兵一处,回头再与魏兵交战。卑衍骑马而出,大骂道:“贼将休得使诡计!你敢出来与我交战吗?”夏侯霸纵马挥刀冲向卑衍。两人交战不过数合,夏侯霸一刀将卑衍斩于马下,辽兵顿时大乱。夏侯霸驱兵掩杀,公孙渊带着败兵逃入襄平城中,闭门坚守不再出战。魏兵四面围合,将襄平城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秋雨连绵,一月不停,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从辽河口一直通到襄平城下。魏兵都在水中驻扎,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入帐告诉司马懿:“雨水不停,营中泥泞,军队不能停留,请太尉移营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怒道:“捉公孙渊只在旦夕之间,怎能移营?再有敢说移营的,一律斩首!”

裴景诺诺连声地退了下去。过了片刻,右都督仇连又来报告:“军士苦于水淹,请求太尉移营到高处。”司马懿大怒道:“我军令已发,你怎敢故意违抗!”立即命令推出斩首,将仇连的首级悬挂在辕门外。这一来,军心震慑,无人再敢言移营之事。

司马懿命令南寨的人马暂时撤退二十里,允许城内的军民出城砍柴打草,放牧牛马。司马陈群问司马懿说:“以前太尉攻打上庸的时候,兵马分为八路,八天就赶到了城下,活捉了孟达,立下了大功。现在带着四万精兵,千里迢迢而来,却不攻打城池,让士兵长久地呆在泥泞之中,又允许敌人砍柴放牧。我实在不明白太尉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你不明白兵法吗?以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能不速战速决,出其不意地突然进攻,才能取胜。现在辽兵多,我兵少,敌人饥饿,我兵饱食,何必强攻?应该任由他们自己逃走,然后趁机追击。我现在放开一条路,不绝他们的柴草,就是让他们自己逃走。”陈群听后拜服。

此时,司马懿派人到洛阳催粮。魏主曹睿设朝,群臣都上奏说:“近日秋雨连绵,一个月不停,人马都疲劳不堪,可以召回司马懿,暂且罢兵。”曹睿说:“司马太尉善于用兵,临危制变,多有良谋,捉拿公孙渊指日可待。你们何必忧虑?”于是不听群臣的劝告,派人将粮食运送到司马懿军前。

司马懿在寨中又过了几天,雨停了,天晴了。当天夜里,司马懿出帐外观望天文,忽然看见一颗星斗,大如磨盘,流光溢彩,长达数丈,从首山的东北坠落在襄平的东南。各营将士无不惊骇。司马懿见之大喜,对众将说:“五日之后,星落之处必定斩公孙渊。明天可以并力攻城。”众将得令,第二天清晨,引兵四面围合,筑起土山,挖掘地道,立起炮架,装置云梯,日夜攻打不息,箭矢如急雨般射入城中。

公孙渊在城中粮食尽绝,只好宰杀牛马为食。人人怨恨,各无守城之心,都想斩了公孙渊的首级,献城归降。公孙渊听说后,非常惊忧,慌忙命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到魏寨请降。二人从城上吊下,来告诉司马懿说:“请太尉退后二十里,我君臣自来投降。”司马懿大怒说:“公孙渊为何不自己前来?实在无理!”他叱责武士将二人推出去斩了,将首级交给从人带回。

从人的回报让公孙渊大惊,他又派侍中卫演来到魏营。司马懿升帐,聚众将立于两旁。卫演跪在帐下,哀求道:“希望太尉息怒,我们愿意先送世子公孙修为质子,然后君臣自缚来降。”司马懿冷冷地道:“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何必送子为质?”他叱责卫演回去报告公孙渊。卫演抱头鼠窜而去。

在襄平城中的公孙渊,得知司马懿的兵马围城,心中大惊。他与儿子公孙修密议之后,决定选下一千人马,趁着当夜二更时分,开了南门往东南方向逃走。他们见四下无人,心中暗暗欢喜。然而,他们行不到十里,突然听到山上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一枝兵马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中央正是司马懿。左边有司马师,右边有司马昭,二人大声喊道:“反贼休走!”

公孙渊大惊,急忙拨马寻路欲走,但已经有胡遵的兵马赶到。左边有夏侯霸、夏侯威,右边有张虎、乐綝,四面被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公孙渊父子只得下马投降。司马懿在马上看着众将说:“我前夜丙寅日,看见大星落在此处,今夜壬申日应验了。”众将称赞祝贺道:“太尉真是神机妙算!”司马懿传令将公孙渊父子斩首。他们的首级被献上,司马懿随即率兵前往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