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345章 诸葛亮舌战群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后,鲁肃和孔明辞别了刘备和刘琦,登上船只,朝柴桑郡前进。在船上,他们共同商议,鲁肃告诫孔明说:“见到孙将军时,千万不要实话实说曹操兵多将广的情况。”孔明回答:“不用子敬提醒,我自有应对之策。”船到了岸边,鲁肃请孔明在馆驿中暂时休息,他自己则先去见孙权。孙权正在堂上与文武官员商议事务,听说鲁肃回来,立刻召他进去问道:“子敬去了江夏,了解到了曹操的虚实情况怎么样?”鲁肃说:“我已经大致了解,还需要慢慢禀报。”孙权将曹操的檄文给鲁肃看,檄文大致内容是:“我最近奉命,以词伐罪。我带领雄兵百万,上将千员,希望与将军会面于江夏,共同攻打刘备,分土地,永结盟好。希望不要观望,速回音。”

鲁肃看完檄文后说:“主公的意见如何?”孙权说:“还没有定论。”张昭说:“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借用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如果拒绝他,会引来不顺。而且,主公能够抵抗曹操的关键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得到了荆州,长江的险要地形已经与我们共同了,我们无法抵挡他。以愚见,不如投降,这是保万安的策略。”其他谋士也纷纷表示赞同。孙权沉默不语。张昭又说:“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东吴的民众会得到安宁,江南的六郡也能够保住。”孙权低头沉思不语。

须臾,孙权起身更衣,鲁肃跟随在他的身后。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就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众人的议论,深深地误解了将军。众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将军不能投降曹操。”孙权问:“为什么这么说?”鲁肃回答:“如果我们投降曹操,我们还能回到故乡,凭借我们的才干和官职,仍然不失为州郡的长官。但是将军您投降曹操后,您想要去哪里呢?您的地位不会超过被封为侯爵,车子不会超过一辆,骑兵不会超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难道您还能面南称孤吗?众人的意思,都是各自为自己打算,不可听信。将军应该尽早决定大计。”孙权叹息说:“众人的议论,让我非常失望。你的建议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啊!但是曹操新得袁绍的部众,又近期得到荆州的兵马,恐怕势力太大难以抵抗。”鲁肃说:“我到江夏后,引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以问他,就知道虚实。”孙权问:“卧龙先生在这里吗?”鲁肃回答:“现在就在馆驿中安歇。”孙权说:“今天太晚了,暂且不见他。明天聚集文武百官在帐下,先让他看看我江东的英俊人才,然后再升堂议事。”鲁肃领命而去。

第二天,鲁肃到馆驿中见孔明,又嘱咐他说:“今天见我主公,千万别说曹操兵多。”孔明笑着说:“我会随机应变,决不会有误。”鲁肃于是引孔明到幕帐下。早就看到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头戴高冠,身佩博带,整装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完毕后,孔明坐在客位上。张昭等看到孔明神采飘逸,气度非凡,料到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先用言语挑逗他说:“我是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这话果真有吗?”

孔明说:“这只是我平生的一点小才能。”张昭说:“我听说刘豫州三次拜访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帮助,好像是鱼得水一样,想要征服荆襄地区。现在突然投降给曹操,不知道是什么主见?”孔明自己心里想,张昭是孙权手下的首席谋士,如果他不能先难倒张昭,就无法说服孙权。于是他回答说,他认为夺取汉上之地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的主人刘备以行仁义着称,不忍夺取同宗的基业,所以他选择辞去曹操的邀请。而刘备的儿子刘琮听信谗言,私自投降曹操,导致曹操肆意妄为。现在刘备驻扎在江夏,有自己的打算,并非轻易可知。

张昭对孔明的回答感到不满,他称赞孔明的才能,将他比作管仲和乐毅,认为孔明应该为刘备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他指出,在刘备没有得到孔明之前,他仍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割据一方。而如今有了孔明,所有人都仰望他,即使是小孩子也相信他能够让汉室复兴,曹氏灭亡。许多人都期待着孔明能够解救他们。张昭质疑孔明为何投靠刘备后却一败涂地,失去了刘备最初的成就。他问孔明,管仲和乐毅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

孔明听完后笑着回答说,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他的志向。他用比喻说,对待重病病人,应该先用温和的药物治疗,等到病情好转后再使用更强效的药物。他解释刘备之所以先投靠刘表,是因为当时刘备的军队已经损失殆尽,只剩下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一些将领。新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粮食匮乏,刘备只是暂时借用这里作为栖身之地,并不是真的打算坐守于此。

尽管刘备的军队不完整,城防薄弱,军纪不严,粮食不足,但他们还是能够在博望烧屯、白河用水等战役中让夏侯惇、曹仁等曹军心惊胆裂,这种战术并不输给管仲和乐毅。至于刘琮投降曹操的事情,刘备并不知情,而且他也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的基业,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孔明还指出,战胜和失败是战争常态,就像项羽多次打败刘邦,但是在垓下一战中却取得了胜利,这不正是因为韩信的智谋吗?孔明说,韩信长期为高祖效力,虽然并非一直累胜,但是他有整体国家大计的主谋,他的战略并不是空谈虚誉。相比之下,一些人只是坐在那里议论纷纷,没有真正的能力应对危机和变化。孔明认为这些人只能被笑称为天下的笑柄。这番话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座上有人站起来反问:“现在曹公集结了百万兵马,将领众多,势如龙虎,准备平定江夏,您认为如何?”孔明看过去,发现是虞翻。孔明回答说:“曹操只是聚集了袁绍和刘表的残兵败将,数百万人也不足为惧。”虞翻冷笑道:“刘备在当阳战败,在夏口计策穷尽,现在只能向别人求教,还敢说‘不惧’,真是说大话欺人!”孔明回答说:“刘备只有数千人的仁义之师,怎么能够与百万残暴之众对抗?退守夏口,就是为了等待时机。现在江东兵力强盛,粮食充足,而且有长江作为天险,他还想让他的主人屈膝向贼寇投降,不顾天下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真的是不惧曹操的贼寇!”虞翻无话可说。

首先,步骘质疑诸葛亮是否要像苏秦、张仪一样游说东吴,诸葛亮则借机赞扬苏秦、张仪是有匡扶国家的豪杰,批评步骘等人听到曹操的虚假言辞就畏惧请降。步骘被说得默然无语。

接着,薛综提问曹操为人如何,诸葛亮直接回答他是汉贼。薛综为曹操辩护,认为汉朝已经接近灭亡,曹操拥有天下三分之二,人们都归心于他,而刘备不识天时,强行与之抗争,注定失败。然而诸葛亮厉声反驳,强调人生应以忠孝为本,批评薛综是无父无君之人,薛综满面羞惭,无法应答。

最后,陆绩发声,质疑刘备的身份和资历,称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诸葛亮则嘲笑陆绩是袁术座间怀桔的陆郎,指出曹操是汉室乱臣,也是曹氏的贼子,而刘备是堂堂帝胄,按谱赐爵,身份无可置疑。并且以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的例子,驳斥了陆绩对刘备出身低微的嘲笑。陆绩语塞,无法反驳。

座上一人忽然说道:“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都不是正论,不必再说了。还请问孔明治理国家依据的是什么经典?”孔明看着他,发现是严酸。孔明说:“只会挑拣摘句,是世间的腐儒,怎能兴邦立事?古代有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还有邓禹、耿弇之辈,都是有匡扶宇宙之才,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治理国家依据的是什么经典。难道还要效仿书生,只在纸墨之间纠缠,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酸低头气馁地无法回答。

座上的另一个人突然大声说道:“你喜欢夸夸其谈,未必真的有实际学问,恐怕只会被儒者嘲笑而已。”孔明看向那个人,发现是汝阳程德枢。孔明回答说:“儒学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的儒学是忠君爱国,守正抵恶,致力于造福当时,并留下名声给后世。至于小人的儒学,只会追求博览群书,专注于文笔和墨守成规,青春时作赋,老年时穷究经典;虽然笔下可以有千言,但实际上却没有一条实际策略。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却屈身事莽,最终不得不投阁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虽然每天写万言,但又有何用呢!”程德枢无言以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都失色了。座上的张温和骆统两人还想要质疑,突然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口舌相争,不是对待贵客的礼节。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你们不想退敌,却只在口舌上争论!”众人看向那个人,发现是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在担任东吴的粮官。当时黄盖对孔明说:“我听说多言少利,不如保持沉默。为何不将你的见解告诉我的主公,而与众人争辩呢?”

孔明说:“诸位不了解世间的事务,互相质疑,不容许不回答。”于是黄盖和鲁肃引领孔明入内。走到中门时,正好遇到诸葛瑾,孔明向他施礼。瑾说:“贤弟既来江东,为何不来见我?”孔明说:“弟事刘备为先,理应先顾公事再顾私事。公事还未完成,我不敢涉及私事。请兄见谅。”瑾说:“贤弟既然见过吴侯,却来与我聊天。”说完自己离开了。鲁肃说:“刚才的话要谨记,不可出错。”孔明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引领孔明进入大厅,孙权下阶迎接,礼待有加。礼节完成后,孔明被赐坐。文武官员们分成两行站立,鲁肃站在孔明的身边,专注地听他讲话。孔明传达了刘备的心意后,偷偷瞄了一眼孙权:碧眼紫胡子,气宇轩昂。孔明暗自思索:“此人相貌非凡,只可激发,不可说服。等他提问时,用言辞激励他就好了。”茶已经献上,孙权说:“鲁子敬说你的才华非凡,今天很幸运能见到你,请多指教。”孔明说:“愚才无所学,对不起明主的问孔明说:“愚才无所学,对不起明主的问候。”

孙权说:“你最近在新野,协助刘备与曹操决战,必然对曹军的虚实了如指掌。”孔明说:“刘备兵力微弱,将领有限,再加上新野城小,粮食不足,如何能与曹操抗衡。”孙权说:“曹军到底有多少人?”孔明说:“马步水军约有一百多万。”孙权说:“难道这是假的?”孔明说:“并非谎言。曹操在兖州已经拥有青州军二十万,平定袁绍后,又得到五六十万军队,中原新招募的兵力有三四十万,现在又得到了荆州的军队,大约有二三十万。综合起来,至少有一百五十万人。我说一百万,是为了不惊动江东的人。”鲁肃在一旁听了,脸色大变,眼神中怀疑地看着孔明,而孔明装作没看见。孙权说:“曹操手下还有多少战将?”孔明说:“足智多谋、善于征战的将领,至少有一两千人。”孙权说:“曹操平定了荆楚,是否有进一步的野心?”孔明说:“他已经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他并不是图谋江东,而是等待着选择最佳的进攻地点。”孙权说:“如果他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是战还是不战,请你为我做出决策。”

孔明说:“我有一句话,只是担心将军不会听从。”孙权说:“请说一说。”孔明说:“最近天下局势混乱,所以将军起兵江东,刘备收复汉南,与曹操争夺天下。如今曹操已经消除了大敌,基本上已经平定了。最近又攻克了荆州,声势震动全国。虽然有英雄豪杰,但是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备逃到了这里。建议将军量力而行,如果能够凭借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妨与曹操断交;如果力量不足,为何不听从众谋士的意见,保持军备,面向北方。”孙权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孔明又说:“将军外表上看起来顺从,内心却有疑虑,事情紧迫却不做决断,灾祸将会无时无刻地降临!”

孙权说:“如果真是这样,刘备为何不降曹操?”孔明说:“古时候田横是齐国的豪杰,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义气。更何况刘备是王室的后裔,才华卓越,众人都钦佩。如果他的事情不成功,那是命运的安排。又怎么可能屈服于他人?”孙权听了孔明的话,脸色突然变了,拂袖而起,退到后堂。众人都笑了起来,散开了。鲁肃责备孔明说:“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幸好主公宽宏大量,没有当面责备你。你的言论实在是太轻慢我们的主公了。”孔明仰头笑着说:“怎么会如此不能容忍呢?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已!我有自信自己所言之事是有根据的。”鲁肃不再争辩,转身离开。

孔明看着众人散去,心中暗自思索。他知道自己的话可能触动了孙权的敏感神经,但他并不后悔。他想要唤醒孙权的觉悟,让他明白当前的危机和应对之策。

过了一会儿,孙权从后堂走出来,神色已经平静下来。他重新坐回宝座,对孔明说:“孔明先生,你的忠告我已经听进心里了。你所言的确有一定道理,我会慎重考虑。”

孙权在反复权衡之后,最终向孔明表达了他的决心:“曹操平生所恨的,不过是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和我罢了。如今这些势力已经一一被消灭,只剩下豫州和我。我不能让整个吴国受制于人。我已经决定了,只有刘豫州能和我一起对抗曹操。但是,豫州新败之后,能否抵抗曹操的攻势呢?”

孔明听后,冷静地分析道:“豫州虽然新败,但关云长依然率领着精锐士兵万人,刘琦也统领着江夏的战士,数量也不下万人。曹操的军队远征而来,已经疲惫不堪;他们近日追击豫州,轻骑兵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像是强弩之末,连鲁缟都穿不透。而且,北方的士兵不擅长水战。荆州的士民归附曹操,只是迫于形势,并非真心。如果将军能和豫州协力同心,必定能打败曹军。曹军一旦被打败,必定会北归,那时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更强大,三国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日。希望将军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孙权听了孔明的话,心中豁然开朗,高兴地说:“先生的话,让我如同顿开茅塞一般。我已经决定了,没有任何疑虑。我们即刻开始商议起兵,共同消灭曹操!”

然而,这个决定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张昭等人认为孙权被孔明所迷惑,急忙入内劝谏:“主公,您想与曹操争锋,但您自认为比袁绍如何?曹操当年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打败袁绍;如今他拥有百万大军南征,我们岂能轻视他?如果听了诸葛亮的话,轻易动用军队,这就像负薪救火一样危险。”

孙权听后,低头不语。顾雍也说道:“刘备因为被曹操打败,所以想借我们江东的兵力来抵抗曹操。主公,您怎么能被他利用呢?希望您听从子布的话。”孙权沉吟未决,心中矛盾重重。

张昭等的反对并没有改变孙权的决心,他继续思考并权衡利弊。顾雍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支持与刘备合作。最后,鲁肃进来劝说孙权不要再犹豫,不要被众人误导。

孙权退入内宅后,仍然犹豫不决。吴国太见状,问及他心中的烦恼。孙权提到了自己母亲的临终遗言,吴国太的话让他如梦初醒,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经过吴国太的劝告和提醒,孙权决定与刘备合作,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他深知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有胜利的希望。这一决定也为后来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