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32章 新帝回洛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庄主询问道:“两位少年是哪个家族的子弟?”皇帝畏惧地沉默不语,不敢回答。然而,陈留王指着皇帝说:“他是现任皇帝,遭受了十常侍的乱政,逃难到这里。而我是陈留王,皇帝的弟弟。”

庄主听到他们的回答,大为惊讶。他再次拜倒在地,表示敬意,说道:“我是前朝的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为看到十常侍贪官污吏、嫉妒贤才的行径,所以躲藏在这里。”

这一番交谈让少帝和陈留王感到惊讶和欣喜。他们意识到,庄主崔毅对于十常侍的邪恶行径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与他们有着相同的愿望,希望恢复正义和清明的朝廷。

庄主崔毅向两位王子解释了自己躲藏在这里的原因,他心怀正义,不愿与十常侍们为伍,因此选择了隐居,并以庄院为栖身之地。

这样的巧合让少帝和陈留王感到一种奇妙的缘分,他们深深地感激庄主崔毅的帮助和理解。

庄主崔毅扶着皇帝进入庄院,热情地邀请他们享用酒食。他们一起进入宴席,围坐在一起,畅谈着未来的计划和行动。

与此同时,闵贡终于追上了段珪,并将他捉住。他紧紧地问道:“天子在哪里?”段珪回答说:“我们在半路上失散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闵贡听后愤怒至极,他决定将段珪杀死以发泄心中的怒火。

闵贡将段珪杀害后,将他的首级挂在马项下,然后分兵四散寻找天子的行踪。他自己则独自骑马前行,希望能够将天子追回。

在追寻的过程中,闵贡偶然来到了崔毅的庄园。崔毅见到段珪的首级,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立即询问闵贡详细情况,想要了解天子的安危。

闵贡向崔毅详细讲述了整个经过,他描述了段珪的被杀和天子失踪的情况。崔毅深感悲痛,他知道天子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他决定带着闵贡前往见皇帝,希望能够找到天子并保护他的安全。

崔毅带着闵贡来到庄院中,众人见到他们时都露出了悲痛的表情。在庄院中,庄主崔毅和闵贡告诉了皇帝发生的一切,君臣们悲痛地哭泣。

闵贡对皇帝说道:“国家不能没有君主一天,请陛下回到都城。”他希望皇帝能够回到都城,恢复朝廷的正常秩序。

庄主崔毅的庄上只有一匹瘦马,他准备将这匹马让给皇帝骑乘。而闵贡和陈留王则共乘一匹马,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他们决定紧密地跟随在皇帝身边。

他们离开庄园不到三里的地方,就遇到了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等重臣。他们带着数百人和马,迎接着车驾。

当他们看到皇帝的车驾时,众人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们知道,皇帝的回归将为国家带来希望和稳定。他们迎接着皇帝,展现出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敬意。

君臣们都被段珪的悲惨遭遇所触动,他们深感悲痛和愤怒。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他们派人将段珪的首级送到京师,以发号施令,向全国宣告段珪的死讯。这是一种表达对段珪的追思和敬意的方式,也是为了激发更多人的愤怒和反抗精神。

随后,君臣们开始寻找更好的马供皇帝和陈留王骑乘。他们明白,为了皇帝的安全和威严,他们需要配备更好的交通工具。他们不惜费力地寻找,最终找来了适合的骏马,供皇帝和陈留王骑乘。

众人决定一同护送皇帝返回京城。他们知道,只有在京城,皇帝才能够恢复朝权,稳定国家的局势。他们决心要为皇帝保驾护航,确保他的安全抵达京城。

他们回忆起之前在洛阳流传的一个小孩的歌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如今,这个预言应验了。他们深感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们将带着坚定的信念,踏上北邙山的征途。

车驾行不到数里,突然间,一片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人们震惊地看到,一支庞大的人马队伍出现在眼前。这支队伍规模庞大,士气高昂,给人一种压迫感。

百官们面色惶恐,连皇帝也大为惊慌。他们意识到,这支队伍的到来可能意味着危险和挑战。他们紧紧地围绕着皇帝,准备迎接任何可能的威胁。

袁绍作为中军校尉,他急忙策马前出,询问道:“你们是何人?”他希望了解对方的身份和意图,以便做出应对。

在绣旗的阴影中,一位将领飞马而出,厉声问道:“天子在哪里?”他的声音威严而霸气,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情。

皇帝战栗得不能言语,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极度的惊恐和不安。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助和不解,不知道这支庞大的人马队伍的来意是什么。

陈留王勒住马,他是皇帝的亲弟弟,对皇帝的安危格外关心。他面色凝重,向前大声问道:“你们是谁?”他希望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意图,以便保护皇帝的安全。

董卓回答道:“我是西凉刺史董卓。”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场。他的出现让皇帝和陈留王更加紧张和警惕。

陈留王怒喝道:“你是来保护车驾的,还是来劫持车驾的?”他对董卓的出现抱有怀疑和戒备,他不愿意将皇帝的安全交给一个陌生人。

董卓回答道:“我是特意来保护车驾的。”他的声音中透露出诚挚和坚定的态度,他希望能够获得陈留王的信任。

陈留王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既然你是来保护车驾的,天子就在这里,你为何不下马?”他希望董卓能够表现出忠诚和诚实的态度,以证明他的真实目的。

董卓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陈留王会如此坚决地质疑他的动机。慌忙下马,并在路旁拜倒,表示他对皇帝的忠诚和敬意。

陈留王以温言抚慰董卓,他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冷静和理智是最重要的。他尽力保持着冷静和平和的态度,从始至终没有失言。他知道,任何一句冲动的话都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波。

董卓暗自感到奇怪,他原本以为陈留王会对他表示猜疑和敌意,却没想到他如此温和。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计划是否实施得当,是否存在其他的变数。

当天,陈留王返回宫殿,见到了何太后,他们俩都痛哭起来。他们明白,目前的形势极其危险,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痛苦。

在检查宫中时,他们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这是天子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失去了传国玉玺,意味着国家的统治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董卓在城外驻扎着大量兵力,他的军队庞大而威猛,铁甲闪烁着寒光,战马蹄声震天。每天,他带领着装备铁甲的骑兵进入城内,他们的到来宛如一股狂风,横冲直撞地在街市上行走。

街市上的百姓看到董卓的骑兵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恐惧和不安。他们看到董卓的军队威风凛凛,一往无前,仿佛无人可挡。他们深知,这支军队是强大而可怕的存在,他们不敢轻易招惹。

董卓的军队进入城市后,他们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股无可阻挡的气势,令人生畏。

他们在街市上行走,他们的马蹄声响彻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百姓们纷纷躲避,他们害怕被董卓的军队盯上,成为他们的目标。

董卓在宫廷中出入自如,他对皇帝和宫廷的权力毫无顾忌。他的存在让宫廷的气氛变得紧张和压抑。他的行动举止让其他官员感到不安和忧虑。

后军校尉鲍信是一个忠诚而机智的将领,他深知董卓的野心和野心。他决定向袁绍报告董卓的真实意图,希望能够尽快除掉这个威胁。

鲍信前去见袁绍,将董卓的真实意图告诉了他。他警告袁绍,董卓必定心怀异志,是一个不可信任的存在,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袁绍听完鲍信的报告,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朝廷刚刚安定下来,还不能轻易动摇。”他认为目前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需要稳定下来,不适宜再引发新的动荡。

鲍信听到袁绍的回答,感到有些失望和担忧。他知道袁绍的考虑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定,但他也清楚董卓的危险性。他决定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鲍信离开袁绍后,决定去见王允,这位权谋高手对于董卓的了解更深。他向王允提起了同样的事情,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