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30章 大将军之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泰和卢植的话让何进陷入了沉思。他看着他们,心中不禁有些动摇。董卓的残忍和野心,他也有所耳闻,但是他真的能够拒绝他的帮助吗?

郑泰见何进犹豫不决,心中不禁焦急。他向前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董卓如豺狼,把他引进京城,必定伤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你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何进皱了皱眉,有些不悦:“你太多疑了,不能和你商量大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郑泰的不满。

卢植见状,也忍不住开口相劝:“我对董卓的本性很了解,他外表友善,内心却残忍;一旦进入禁庭,必然会带来祸患。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便利,而引发未来的混乱。”

然而,何进却似乎已经被董卓的权力和实力所迷惑,无法听进他们的忠言。他摇了摇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我已经决定了,让董卓进京。”

郑泰和卢植相视一眼,心中不禁感到无奈和悲哀。他们明白,这个决定可能会给大汉朝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

然而何进对于郑泰和卢植的谏言并没有采纳,他选择了继续与董卓合作。这一决定导致郑泰和卢植都感到失望和无奈,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官职而选择离开。

不仅如此,朝廷中的大臣们也有大半人选择离开。他们对于董卓的到来感到担忧和恐惧,不愿意参与其中。这种大规模的离去进一步削弱了朝廷的权威和稳定。

何进派人前往渑池迎接董卓,希望能够顺利引领他进入京城。然而,董卓却没有行动,继续保持军队的驻扎。这让人们感到困惑和疑惑,不明白董卓的意图和计划。这种不确定性和延迟行动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和人民的不安和紧张。

张让等人得知外兵即将到来后,他们急忙聚在一起商议应对之策。在商议中,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何进的计谋,如果他们不先下手,就会面临全族灭亡的危险。为了自保,他们决定采取秘密行动。

他们选择在长乐宫嘉德门内伏下了五十名刀斧手。这些刀斧手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锐,擅长暗杀和战斗。他们隐藏在暗处,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嘉德门内的氛围紧张而沉默,只能听到刀斧手们悄然呼吸的声音。他们身穿黑色衣袍,手持利器,神情专注而凶狠。夜幕下,他们的身影融入了黑暗中,几乎难以察觉。

刀斧手们默默等待着,每一个人都心怀忐忑。他们知道,一旦外兵进入长乐宫,他们将面临生死的考验。他们的目标明确,要将何进一伙全部消灭,以保护自己和张让等人的利益。

张让等人紧随着刀斧手们的行动,进入了长乐宫内。他们急切地寻找何太后的身影,希望能够向她汇报当前的危机。

最终,他们找到了何太后,并跪倒在她的面前。张让作为代表,向太后恳切地说道:“现在大将军矫诏召外兵来到京师,意图要消灭我们。我们深知太后您对我们的怜悯和支持,这次我们面临巨大的危机,希望太后能怜悯我们,并给予救援。”

张让的声音充满了诚恳和恳求,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太后的信任和期待。其他的宦官们也跪在一旁,默默地表达着对太后的恳求和希望。

长乐宫内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太后听完张让的汇报后,陷入了沉思。她明白眼前的局势非常危急,若不妥善处理,将会对朝廷和自身的安危造成巨大的威胁。

太后静默片刻,最终抬起头来,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她对张让等人说道:“你们是我最亲近的人,我不会让你们受到任何伤害。我会立即下旨,调动禁军前来保护你们。”

张让等人听到太后的话,心中一片欣喜和感激。他们知道,太后的救援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大的生存机会。他们向太后深深地鞠躬,表达着对太后的感激和忠诚。

何太后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给予张让等人救援。她意识到这些宦官们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明白董卓的势力可能对朝廷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动荡和危害。她深知现在是采取行动的关键时刻。

在听完张让的话后,太后静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你们可以去大将军府向他道歉。”太后考虑到何进的权势和威慑力,她希望通过和解来平息当前的危机。

然而,张让却坚决地回答道:“如果我们去相府,我们的骨肉将会成为碎片。还请娘娘宣召大将军进宫,命令他停止行动。如果他不听从,我们只能在娘娘面前请死。”张让的话充满了决绝和决心,他们深知何进的残暴和无情,不敢冒险去面对他的怒火。

太后听到张让的坚决态度,思考了片刻,最终决定降诏宣召何进进宫。她明白现在是需要用权威来制止何进的行动,确保朝廷和社会的稳定。

降诏之后,太后等待着何进的回应。她知道这一次的决定对于朝廷和自身的地位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她期待何进能够听从诏令,停止行动,并在朝廷中维护秩序和稳定。

长乐宫内的气氛紧张而静谧,太后默默祈祷着,希望这次的决策能够取得成功,为朝廷带来和平与安宁。

何太后的诏令传达给何进后,他立即准备行动,决心前往长乐宫。然而,朝廷的主簿陈琳却劝阻他不要去。陈琳认为太后的诏令可能是十常侍的阴谋,他们会对何进造成祸害。他十分担忧何进的安危,因此坚决反对他前往长乐宫。

陈琳站在何进面前,语气坚定地说道:“大将军,请您三思而后行。太后的诏令可能是十常侍的阴谋,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设计了这一局面。我担心太后的诏令会给您带来祸害,您不应该前往长乐宫。”

何进听了陈琳的劝阻,却不以为意。他对陈琳的担忧和警告视而不见,自信地回答道:“陈琳,你多虑了。太后是我们的支持者,她不会对我造成伤害。她给我的诏令一定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秩序。”

何进充满自信地相信太后的诏令是正当的,他坚信太后不会背叛自己和朝廷。他对陈琳的担忧抱有怀疑,认为他过于谨慎和小心。何进相信自己是大将军,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实力,能够化解任何阴谋。

袁绍听到陈琳的劝告后,也加入了劝阻何进的行列。他告诉何进,现在阴谋已经泄露,事情已经暴露,何进还要去宫殿吗?袁绍深知进宫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他担心何进的安危,并希望他能够选择更为安全的方式来面对当前的局势。

曹操也赞同袁绍的意见,他表示同意先把十常侍召出来再进宫,这样更为安全。他认为何进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处境,而不是轻率地冒险。

然而,何进却笑着回答说:“这是小孩子的见识。我掌握着天下的权力,十常侍敢对我如何?”何进对自己的权势和实力充满自信,他相信自己足够强大,能够应对任何可能的威胁和挑战。

何进的话展现出他的自信和傲慢。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足以保护自己免受任何伤害。他对袁绍和曹操的担忧视而不见,坚信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是正确的。

袁绍和曹操面面相觑,他们对何进的态度感到无奈。他们知道无法改变何进的决心,只能抱着担忧的心情,期待他能够平安无事。

何进对十常侍的威胁并不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可以保护自己。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充满自信,认为十常侍不敢对他采取任何的行动。他决定不听陈琳、袁绍和曹操的劝告,坚持要前往宫殿。

袁绍听到何进要去面见太后的决定后,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他深知太后对何进并不满意,而且董卓的势力也在外面虎视眈眈,可能对何进构成威胁。袁绍十分关心何进的安全,决心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他的安全。

袁绍走到何进的身边,语气坚定地建议道:“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他希望通过派遣自己的士兵护送何进,增加他的安全保障。袁绍知道自己的兵力和影响力可以为何进提供一定的保护,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来确保何进的安全。

何进听到袁绍的建议,心中感激之情涌上心头。他知道袁绍的担忧和关心,并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他同意袁绍的建议,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何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袁绍的建议。他知道袁绍所言非虚,也明白自己的安全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袁绍和曹操决定各自选出五百名精锐士兵,由袁绍的弟弟袁术带领。

袁术整装待发,身穿铠甲,手持兵器,率领士兵在青琐门外列队等候。士兵们威武而整齐地排列着,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他们的目光坚定,表情严肃,展现出一种强大的气势。

袁绍和曹操则带着剑,身穿战袍,亲自护送着何进。他们站在何进的身旁,目光坚定,表情凝重。他们明白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也清楚其中的危险。为了何进的安全,他们愿意冒险并付出一切。

护送队伍缓缓前行,士兵们警惕地环顾四周,确保周围的安全。袁术率领的士兵步伐有序,队形整齐,展现出训练有素的风姿。

整个队伍沉默而庄重,只有士兵的脚步声和刀剑的摩擦声在耳边回响。何进感受到身边的庇护和支持,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袁绍和曹操则时刻关注着队伍的动静,密切注意着任何可能的危险。他们手握剑,警惕地环顾四周,以保护何进的安全。

当袁绍、曹操和何进等人到达长乐宫前时,黄门传达了太后的懿旨。他宣布只有大将军何进可以进宫,其他人都不得入内。袁绍和曹操等人被阻止在宫门外,无法进入宫中。

袁绍听到太后的决定,脸上露出一丝失望和无奈的表情。他知道自己无法进入宫中,无法亲眼见证何进与太后的会面。他深感自己的担忧和关心并未得到太后的认同,心中有些不甘和遗憾。

曹操也感到一丝失落,他原本希望能亲自保护何进并在宫中提供支持。然而,太后的懿旨使得他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只能在宫门外等待何进的消息。

何进站在宫门前,听到太后的懿旨,他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他明白太后的决定。也。尽管袁绍和曹操无法进入宫中,但他们仍然在宫门外守候,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庇护。

宫门紧闭,袁绍、曹操和他们的士兵们在宫门外等待,他们目光坚定,表情凝重。尽管无法亲自进入宫中,但他们仍然愿意为何进的安全而坚守在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袁绍、曹操和他们的士兵们保持着警惕和耐心。他们时刻关注着宫门的动静,期待着何进的归来。

何进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朝宫中走去。他的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说服太后,解决眼前的危机。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走入了一个陷阱。

当他到达嘉德殿门时,张让和段珪突然迎了出来。他们的脸上带着冷笑,眼神中充满了敌意。何进感到不对劲,但已经来不及了。张让和段珪一挥手,身边的侍卫立即将何进团团围住。

何进大惊失色,他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竭力保持镇定,但心中的恐惧却无法抑制。张让厉声责备他:“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

何进被张让的话说得哑口无言。他知道自己的话有些过分,但他没有想到张让会如此愤怒。他心中暗暗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

周围的侍卫越来越多,何进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试图寻找出路,但宫门已经紧闭,无处可逃。这时,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何进的身体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整个宫殿。他的眼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但已经无力回天。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