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么多年了,我早已记不清了……”

林宝初和沈戟趁着过年,提上东西,挨个儿上门。

假借慰问的理由,向丰耕县每一个与祭堂无名碑主人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询问那段过去。

但那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儿了。

有那段记忆的人,年纪少说也有六七十岁。

这个年岁的人,在古代少之又少。

林宝初和沈戟把全县户籍都翻了,也仅找出七八位老人。

拜访到最后一人。

眼前的老妪已经是半身佝偻,双目失明,手里杵着随意捡来的木棍做拐杖。

回忆那段岁月,老妪不禁哽咽。

“我只知道,那么多孩子,没一个回来的,可怜哟……”

“老人家,谢谢您还记得他们。”

林宝初眼眶微红。

这两日走遍丰耕县,听了那么多关于那段岁月的故事,虽然不完全,但她依然能从老人们的口中,感受到了将士们、英雄们宁死不屈的精神。

对于还记得他们的人,林宝初和沈戟很感动。

只是,那四座无名碑的消息,仍一无所获。

二人沉默的离开老妪家。

大街上,过年的氛围不减,甚至比前几日的除夕还要热闹。

如此繁荣祥和,更坚定了林宝初找到英雄家人,让他们魂归故里的想法。

这是对英雄们最好的告慰。

“相公,我想把《丰耕县报》改一下版,腾出一半来寻找英雄们的家人。”林宝初突然说。

她不是在征询沈戟的意见。

沈戟微笑,“我和阿宝有同样的想法。”

他刚刚想到,就被林宝初抢先了。

不管花多长时间,多少精力,他们都要将特别版的《丰耕县报》,发到盛朝的每个角落。

大年初六,启市开工。

新年县衙上工第一天,扶贫小队按照惯例,开会、总结、展望。

大家伙儿都以为,今年是他们扶贫成果最重要的一年,林宝初一定会三句不离扶贫、不离百姓。

可谁知道,她竟一字未提。

“在新年开工的第一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林宝初坐下,与大家说起祭堂无名碑的事情。

她娓娓道来,扶贫小队这才知道,原来在县衙的祭堂里,还有这一段故事。

“林姑娘,此事你们怎么不早说啊。”

朱金华难得生林宝初和沈戟气,“丰耕县是我们的家,对于曾经拼死保护我们的英雄,我们怎能忘记。”

朱金华一边埋怨林宝初的隐瞒,一边痛恨自己没有早点发现。

他站起来,出门,直奔祭堂。

“朱掌柜,你去哪儿?”

其余的人也都起身,纷纷追寻而出。

他们大抵能猜到朱金华要去哪里,所以才会都跟了出去。

林宝初和沈戟也起身跟上。

县衙小小的祭堂里,第一次站了这么多人。

大家看着堂上的四座灵牌,神情庄严肃穆。

“既然来了,都上柱香吧。”林宝初轻声说。

同时越过众人,上香。

自从找到那份手札,知道其中故事之后,林宝初和沈戟就每天都来祭堂上香。

祭堂也不再冷清。

扶贫小队排着队,挨个上前祭拜。

祭拜结束,众人再次回到办事大厅。

气氛已经不如刚才,大伙儿都严肃着一张脸,想办法找人。

“我们秦家可以帮忙,我今日便写信回去给我大哥,让他将县报发到每一个秦家的糖贩手中。”秦让说。

贩售秦家糖的大小商户数千,遍布整个盛北。

至少盛北他可以帮得上忙。

“林姐姐,我们福家也可以。”福珠说,“正好我爹娘和哥哥都还没走,一会儿回去我就跟他们说此事。”

虽然他们福家生意做得不如秦家大,但怎么说也是一地之霸。

而且他们福家做的是粮食生意,面向的客户群更广。

不管是卖粮的、买粮的,他们都有接触。

想来,更能帮得上忙。

“太好了!”

林宝初差点忘了还有秦家和福家这一渠道,他们开门做生意,迎来送往的。

有他们的帮忙,《丰耕县报》上的内容,就有机会让很多人看到。

“那我也试试,看看能不能多联系些钱庄一起问问。”许牧不像方才的秦让和福珠那样,敢打包票。

他只是平安票号旗下其中的一个小掌柜,没什么话语权。

不过,他也有几个能卖他面子的朋友。

“行!”

朱金华拍桌,“既然大家都那么努力,那我也不能落下,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吩咐,尽管跟我开口。”

“能帮得上的,老子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