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要在丰耕县过年啊?”

怎么从没听他们俩说过。

福珠笑容里隐约带着一丝期待和激动,“是啊,我们听说去年丰耕县过年可热闹了,所以今年打算留下来跟大家一起过。”

去年过完年,再回丰耕县。

听到大家都在说过年的趣事儿,他们都羡慕极了。

而且,这两日越来越多的外县人到丰耕县来了,都是来这儿过年的。

别人都上赶着来,他们哪儿还有走的说法?

于是乎,二人商量后决定,留下来过年。

顺便书信回家,邀请家人一起到丰耕县来。

丰耕县有麻将、有糖果、有新酒,还有独一无二的书馆,各种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东西。

反正每年过年都是同家人一起聊与愿景、吟诗作对、访亲会友。

这些事儿在丰耕县也能做。

还不如到丰耕县来。

福珠说,“我早就写信邀请我爹娘和哥哥前来,他们明日就到了。”

谢谈竹亦表示道:“我爹娘与哥哥姐姐也会来。”

谢家四人听闻丰耕县开了个很大的医馆,他们是来开开眼界,比较比较的。

“这样啊……”林宝初想着要不要安排安排,“那我明天让小朱给你们留几间客房。”

“林姐姐你不用麻烦,我们都订好客房了。”

这两天城里来了这么多人,福珠要是不早点下手,就订不到房间了。

“既然你们都安排好了,那我就不插手了。”

林宝初乐得清闲,且大概也照顾不过来。

工地有近百个工人没回家,过年这段时间,她应该会常常往工地跑。

至于给沈琅准备的东西,只好拜托张强走一趟了。

四人在厨房里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将三十只鸭子全都处理完。

“灶里还有火,你们装回去放在房里暖暖吧。”

为了能一直有热水用,灶里不曾断火。

林宝初找来炭盆,从灶肚里掏出两盆烧透的底炭,要给福珠和谢谈竹。

谢谈竹看着那两盆炭,不动声色道:“小王爷你们自己留一盆吧,我不冷。”

剩一盆炭,他才有借口同福珠增进感情。

“外头下雨了,你真的不要吗?”林宝初见厨房外的地上湿了一片。

出去了才知道,那雨里还夹着稀薄的雪。

难怪刚才她觉得空气冷得那么透彻呢,原来是下雪了。

谢谈竹端起炭盆,对福珠道:“福姑娘,我们走吧。”

福珠拢了拢身上的衣服,“林姐姐,那我们先回去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好。”林宝初应声,“一会儿顺便把县衙大门关上再睡。”

-

翌日清早。

昨夜的雨和雪已经在凛凛寒风中被吹干,今早变得格外的冷。

沈戟一大早就起来,把炉子提前烧上预热。

林宝初多睡了小半个时辰,吃过早饭就立刻投入到烧鸭的制作中。

上午就得把三炉烧鸭烤出来。

秦恭知道林宝初今天烤鸭,所以早早就来了。

第一炉鸭子烤出来的时候,他要了两只,用油纸和蕉叶,将鸭子层层包裹,装在篮里。

接着命自己的小厮快马加鞭,送回郸州给家中的爹娘和哥哥尝尝。

省得他们总说自己养鸭子是丢人现眼,没用。

“秦三公子,你把自己的和秦让的份儿都送回去了,你还吃不吃了?”林宝初打趣他。

他还挺孝顺。

秦恭不甚在意,早就做好打算似的。

“不过两只鸭子,后日我再请林姑娘帮我烤就是了。”

后天是除夕。

“……你还挺不客气。”

她什么时候说要帮他另烤了?

“就凭这个。”

秦恭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和两张百两的银票,“第一批蔗酒,我已经卖出去了,这是你的那份儿。”

“这么快就见收益了?”

林宝初把手里的干柴塞到炉灶里,跑过去。

那账本上记录了蔗酒在每个地方的销量,按照销量分成,她能分到二百多两。

秦家真不愧是盛北的大商户,几乎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州府都有他们秦家的销售渠道。

蔗酒到位就能直接卖,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效率非常之高。

“知道本公子的厉害了吧。”秦恭抬着下巴,“所以啊,你的糖要不我也帮你卖了?”

红糖和小食糖的生意,林宝初不让他接触半分。

他可眼馋了。

林宝初的目光就没离开过那账本,“别了吧,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竞争对手,谁会把生意交给竞争对手啊。”

要是把糖也给秦家代售,秦家就更无法无天的垄断盛朝糖业了。

到那时还不是他们说卖什么价就什么价,她才不要呢。

再说了,她还要靠红糖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为未来卖粮食、卖蔬菜、卖水果等生意做铺垫。

“好了,账本没错。”林宝初把账本还给秦恭,把银票留下。

扬着大大的笑容,“秦三公子,后日记得把鸭子杀好再拿来,不然我不烤。”

说罢,她抬手向什么人打招呼。

“朱掌柜,你们来啦。”

是扶贫小队陆续来拿年货了。

林宝初早就准备好了,年糕、红糖、小食糖、瓜子、鸡兔、蔗酒、烧鸭,还有丰耕印象的衣服和辣椒酱。

正好十样,寓意十全十美。

许牧和周益两位掌柜是第一次收到县衙的年货。

看到一屋子的东西,两人都吓傻了。

“这、这真的是每样都能拿,不是在其中挑一样?”

“每样都拿!”

朱金华一副老人带新人的模样,把手里拣好的东西塞到周益手上。

还要继续给他拿,“一看二位就没经验,你瞧我,家里孩子都叫来帮忙拿了。”

周益怀里抱着大大小小的东西,每样年货都单独包装好了,分类放成堆。

扶贫小队来了,从头到尾自己拣,方便。

“别别别、朱掌柜别塞了,我抱不动了。”周益赶紧阻止朱金华。

年糕、红糖、瓜子啥的,一包包的他还能拿得动。

那用坛子装的蔗酒和辣椒酱,还有一笼鸡、一笼兔,他怎么提得动?

看来得多跑几趟,或者多叫几个人来帮忙搬。

朱金华停下,“行,那你自己拣,我拿自个儿的了。”

今年的年货种类多,包装也上去了。

年糕有竹笋壳垫着,一人三块。

红糖、小食糖用纸包着,一包有三斤重。

瓜子用布袋着,一袋五斤。

鸡、兔有笼子,各三只,一坛酒、一坛辣椒酱,一套衣服,最后还有一只烧鸭。

大大小小,提着走在街上,回头率百分百。

秦恭也来凑热闹。

看到县衙大家高兴地在分东西,他也挺开心的。

林宝初还真有一套,用超高福利收买人心。

难怪丰耕县衙的这群人,凝聚力和执行力这么强。

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就杀出重围,扭转乾坤,把流放县变成富庶之地。

“第一炉烤鸭都分完了,第二炉差不多还要一盏茶的时间,大家等会儿啊。”林宝初前来堆放年货的屋子。

第一炉秦恭拿了,周舵和离得近的佟平安也来过。

再加上携家带口过来,一次拿走年货的朱金华几人。

第一炉烧鸭已经分完了。

“林姑娘,不急。”

周益抱着能拿得动的东西,准备要走,“这些我都拿不动呢。”

许牧把自己的那份都拣好了,放在一旁。

一会儿他打算先回家,叫妻儿过来拿。

顺便叫他们亲眼看看,他当初选择接受来县衙帮忙,是多正确的决定。

“林姑娘,谢谢。”许牧诚挚又感慨。

他和周益二人都是今年才搬到丰耕县的外人,来县衙帮忙也不过半年。

可林宝初给他们的待遇,与其他同仁无异。

这让他们感到心里暖暖的。

“许老板客气了,我们丰耕县要谢谢你才是。”二人颇有种互相恭维的感觉,“平安票号的存在,给了我们很大的底气。”

尽管许牧只是一个小小的分店掌柜,但他给予丰耕县商家的资金支持,非同凡响。

也帮了她很大的忙。

“林姐姐!”

二人正聊着,后院厨房的方向传来福珠兴奋的声音。

下一秒,便见福家四人走进门来。

“爹、娘,你们看!”福珠指着屋里成堆的年货,“我没骗你们吧,林姐姐给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呢。”

去年她带县衙发的年货回家,她爹娘就是不信,愣说是她自己买回去哄他们开心的。

今年有机会,福珠可要带他们来好好看看。

“福老爷、福夫人,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到了?”林宝初惊讶地看着眼前几人。

从池州府到丰耕县,坐马车最快也要晚上才到。

这才上午啊。

福珠抢答说:“我爹娘昨晚连夜过来的。”

福文才冲林宝初笑了笑,算是打招呼了,接着直奔那些年货去。

“爹、娘,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福珠开始拣东西,“正好咱家马车就在外头,不然我的这份我都拿不动。”

“娘,你看,这是林姐姐给我们大家伙做的衣服,好看吗?”

每套丰耕印象的衣服都叠好放在桌上,上面有每个人的名字。

福珠拿起自己的那套,向自家娘亲展示。

丰耕印象的服饰,极具特色,可配日常穿搭。

“好看。”福夫人非常宠女儿,眼里都是慈爱。

“爹,这是林姐姐酿的蔗酒,一会儿吃午饭,您尝尝。”

福珠献宝似的,每一样东西都想跟自家爹娘分享。

“还有烤鸭,那个鸭子还是昨夜我和……”

福珠叽叽喳喳的跟家人分享自己的事情,林宝初不打搅他们,转身到后院看烤鸭去了。

秦恭跟上,“林姑娘,你的工厂不做辣椒酱吗?”

在林宝初现有的加工产品里,辣椒酱绝对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整个盛朝都找不出第二个能做得出来这个东西的人。

而她竟然没有把辣椒酱放到自己的产业中!

这种方便、下饭、口感极佳又让人上瘾的吃食,没吃过的人真是他们的损失。

林宝初只淡淡地回他一句话:“盐太贵了,做不起。”

她把辣椒酱作为年货之一发给扶贫小队,因为它珍贵。

做一罐辣椒酱,不仅要舍得用油,还要舍得放盐。

油,林宝初可以自己榨。

但盐不行。

盛朝对盐的管控力度很大,卖得也贵,她承受不起。

秦恭的家庭条件,使得他从来都不关心这些问题,反正盐他吃得起。

不过,听到林宝初这么说,他不禁感到可惜。

这事儿,他还真帮不上忙。

“不过呢……”

林宝初突然话锋一转,换了副轻松的语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我有办法解决,就是得等。”

“什么办法?”秦恭好奇又惊恐地看着她:“难不成你还会制盐?”

不可能吧!

如果她真的连盐都能制,那就太可怕了,也太危险了。

林宝初知道私自制盐的罪名有多大,她笑着解释:“我怎么可能什么都会。”

“我的意思是,肃朝靠海,盐相对便宜,我在想能不能跟肃朝买罢了。”

她会种地、会酿酒,那是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家里就靠这两样生活。

至于她会盖大棚种蔬菜、会熬糖、会加工糖,是因为那是她扶贫工作中的集体经济项目。

做辣椒酱也是下乡入户时,看村民们做学会的。

都是经历和经验的总结,不是天生就会。

秦恭松了口气。

幸好她不会。

“福珠,烤鸭好了。”林宝初回头喊道。

福珠一家人拎着年货走来,把年货放到停在篱笆院外的马车上。

林宝初挑了一只刚出炉的烧鸭跟上去,“刚出炉的,你们到了客栈就去找后厨帮忙切,趁热吃。”

“好。”福珠光是闻着味儿就受不了了,“林姐姐,那过年我再来跟你拜年咯。”

扶贫小队陆续到县衙来,又陆续走了。

林宝初忙活了一整个上午,总算发完了所有的年货。

最后来拿年货的,是沈筝。

“嫂嫂,今年过年我就不跟你和九哥一起过了。”

“你不跟我们过?”

“嗯。”沈筝面上带着一抹娇羞,声音如蚊,“我要和商公子一起守岁。”

“哦……”

林宝初恍然大悟,用一种我懂的眼神冲她笑。

“也好,去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