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说县衙要分耕甘蔗和玉米了,你种不种啊?”

“这还用说?当然种了!”

“你们还没听说吗?前几日小夫人猪场分红,一百文变三百文!”

“嘶——我也听说了,那可真真是坐着就能赚钱啊。”

“那可不……”

“所以啊,我算是看明白了,只要跟着衙门种地、做事,那就准赚钱,这不,我来登记种甘蔗了。”

“大柱家的,你跟我想法一样,我也是来领甘蔗种子的,你瞧,我板车都拉来了。”

村头田间的岔路上,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相遇。

互相打听才知,他们都是去县衙拿种子回去种地的。

林宝初贴了公告,把甘蔗和玉米分耕的消息发出去,顿时引起全县关注。

百姓们如此关注她的消息,还是拜上次养猪场分红所赐。

自打那天之后,林宝初就在百姓们当中,获得了女财神的称号。

意思是,只要跟着她做事儿,那钱财就会滚滚来。

回顾之前的种种,林宝初说能赚钱的事儿,哪样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种庄稼是,种甘蔗是,种辣椒是,就连那九个产业园,如今也在陆续赚钱。

这简直是富贵临门,撇都撇不掉啊。

所以,当林宝初说要分耕甘蔗和玉米时,一城十二村的人,都来了。

不过,想要拿到种子回去种,还有条件。

“吴大柱是吧?”

扶贫小队又忙疯了,拿出土地的册子,挨个核验。

“吴大柱家,耕田三十亩,旱地二亩……抱歉,你家的土地情况不符合分耕要求,回去吧。”

“不符合?”吴大柱一听人家不要他,登时急了,“县老爷,我家为啥不符合,我有力气,能干活儿的。”

“不是这么说的。”负责该村的帮扶人解释道:“分耕要求家里有旱地七亩以上,你这才二亩,不能种。”

“我可以把我家田分出五亩来种!”

“不行,不能以佃作旱,这也是原则。”

盛朝当前的大环境依旧是极度缺粮的状态。

林宝初不让他们用水田来旱作,也是为了他们好。

当前的情况,手里有足够的粮食,才是生存下去的硬道理。

种甘蔗是帮她种,相当于打工,打工只是短时间内看得到收益,却不是长久之计。

她也希望丰耕县的旱地都种满甘蔗啊,这样她的糖厂就可以在盛朝横着走了。

但林宝初不能这么做。

“那、好吧……”吴大柱满脸失落。

他板车都拉来了,就想种甘蔗呢。

扶贫小队的人见状,心有不忍,替他想办法。

“别难过,七月还有一次机会,你要是到了七月能另外开荒出五亩旱地,就能先种半年玉米,来年再种甘蔗。”

“真的?”

吴大柱灰暗的眼里重新亮起光芒,他连连弯腰鞠躬,“谢县老爷指点,我这就回去开荒去!”

这个办法,让许多不符合分耕要求的村民重拾希望。

也正因为这事儿,丰耕县未来半年的耕作面积,扩大了不少。

村里村外、山脚河边。

只要是能开垦的荒地,百姓们挥起锄头,把野草铲了,把石头敲了,都拿来耕作。

丰耕县的人均收入,呈跳跃式上涨。

-

新一年的春耕结束。

丰耕县数万良田,全都插上秧苗,碧绿无边。

县衙门口的向日葵也抽出四五片叶子,及膝高,和矮小的大豆秧子呈一高一低状,和谐相处。

驿点也重新装货分发,把几个能收成的大棚菜,发给附近的两州一县经销商。

“各位。”

林宝初领着三人走进办事大厅,“这是我们新来的三位同仁,分别是和书斋的周益掌柜、平安典当行的许牧掌柜,还有咱们的老熟人佟平安。”

“又有新人来啦,欢迎欢迎。”

众人鼓掌,真心欢迎有新人加入他们。

周益和许牧,都是外县搬来丰耕县开店的掌柜。

和书斋做文房四宝的买卖,但现下丰耕县文房四宝的生意还不够成熟,比较冷门。

周益便把店里的事儿交给自家家里人,自己来县衙帮忙。

许牧以前是在池州府做典当生意的。

但池州府那个大地方,做典当生意的人太多,他争不过。

正好过年时他来丰耕县过年,喜欢这里的吃食,就把店搬到这儿来了。

他的到来,林宝初是相当欢迎。

许牧的典当行还兼做钱庄生意,相当于丰耕县这个小破地方,正式和外界接轨了。

他们有银-行了呀!

“周老板,你就接手大沟村吧,大沟村离城里近,近期也不下乡,不用担心。”

林宝初指着周舵的位置,“那是周舵,之前大沟村的负责人,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安排完周益,她继续安排许牧和佟平安。

许牧接手西城,佟平安接手九沟村。

“林姑娘,周舵怎么不负责大沟村了?”众人甚是好奇。

沈筝和谢谈竹有事儿他们可以理解,周舵怎么也有事儿?

林宝初本来想在开会的时候说这个事儿的,但既然他们问了,她就说了。

“周舵接下来的任务,是盖房子。”

她继续说,“帮助特困户改造危房,甚至是重建,还有图书馆、医馆等,都需要周舵,所以他大沟村的事儿,他暂时没办法兼任了。”

全县百姓的年收入统计出来了,贫困等级也划分了。

解下来就是针对性帮扶。

家里连个能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没有的,县衙帮忙修整或重建。

现在县衙手里钱紧,没办法集体搬迁,只能先帮助那些屋不避雨的百姓简单盖个泥房子。

至少让他们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先。

解决完危房的事儿,再来便是公共设施。

图书馆一定要有,医馆也要有。

谢谈竹现在看病大部分时候都在县衙,那些卧床不起的病人,他都得去到病人家里诊治。

因为县衙没有地方给他们住院治疗,所以医馆大楼也要有。

“这么快?!”

扶贫小队众人面露惊讶。

他们知道林宝初有这个计划,但没想到她已经开始了。

林宝初笑得有一丝无奈,“因为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