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符六一时间吓得身子如筛糠。

江书宥这会子绷着的脸总算缓和了些。

“还不过来道歉。”

“少爷,是奴才错了,奴才该死,您再给奴才一次机会。”

符六此刻无比后悔,早知道他们家少爷对这姑娘另眼看待,他哪敢惹这位姑奶奶。

别人不知道,他一个家生子很了解他家少爷的手段,他家少爷表面虽看着温和,狠起来整个江府都抖三抖。

“狗奴才,你还没弄清楚该给谁道歉?”

“姑娘,是小的错了,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给您赔不是,小的该死…”

符六爬过来不断朝自己脸上抽起来。

沈紞如摆了摆手。

既然事情弄清楚了,她们也可以离开了。

“姑娘,且慢。”

江书宥朝沈紞如作揖道:“实在抱歉,店里的奴才多有怠慢,给您添麻烦了。”

沈紞如还礼道:“没关系,说来应该我们感谢公子才是,都是误会一场。”

江书宥见沈紞如没有因此而生气,提着的一颗心便放下了。

从他进门开始,面对这么多人的咄咄逼人,沈紞如脸上没有露出一丝慌乱,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更甚盛京中的名门闺秀。

让他对沈紞如更加好奇。

江书宥把五十文钱放到江玉言手中道:“举手之劳,这些钱还请收回去。二位今日是买书吗?为表达歉意,您随便挑,算是在下送二位的。”

沈紞如这时才想起,她们来的目的是给沈玉言购买笔墨纸砚。

她带沈玉言挑了一些笔墨纸砚和开蒙读物,江书宥推辞着不要钱,沈紞如放下十两银票便离开了。

这让江书宥对她更是刮目相看。

他朝空中摆了下手,暗卫顿时明白,便跟了上去。

沈玉书此刻无比后悔。

早知道沈玉言认识这家的老板,刚才他肯定会出来相认,不过现在也不晚。

“这位兄台,刚才那两位是我的堂弟堂妹,我们是一家人。”

“哦?”

江书宥狐疑地看向他。

沈玉书见江书宥不信,忙解释:“是真的,我们都姓沈,是上清村的,他爹是我二叔。”

原来那位姑娘是上清村的。

刚才他不敢冒昧打听姑娘住址,怕姑娘有所误会。

“是吗,那位姑娘叫什么名字?”

沈玉书一时有些为难,想起沈玉书喊沈紞如二姐,便心中明白,她便是二叔抱错的女儿,叫什么名字他还不知道。

“那位少年是我二叔的三子,叫沈玉言,一起来的女子是他的二姐,这样吧,我回家问了我二叔再告诉您。”

江书宥没理他。

“你叫从南对吧,以后你就是店里的掌柜了,刚才诬陷那位姑娘的人全部都赶出去,以后一品墨客不欢迎他们。”

从南心里一喜:“是,主子。”

沈玉书等人被赶出来的那一刻,才反应过来。

一品墨客这是把他们拉入黑名单了。

几人面对街上的指指点点,脸上火辣辣的疼,他们恶狠狠瞪了沈玉书一眼,一甩袖子走了。

沈玉书心里暗暗恼怒,把这一切算在了沈紞如和沈玉言的头上。

你们给我等着。

符六也被罚跪在了一品墨客门外三天三夜,肠子都毁青了。

沈紞如回来后,这是第二次来镇上了,第一次没来及逛,这次需要买的东西很多。

她带着沈玉言左拐右拐,看到了一家布庄。

爹、娘、大哥和玉言几人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的,穿在身上早就没样儿了,当初陈氏舍不得给他们扯布做一身。

今天沈玉言跟沈紞如来镇上,还是挑了一身补丁最少的,最后还是会被书斋伙计瞧不起。

她打算给家里人一人做两身衣裳。

走进布庄,里面的布很多,看的眼花缭乱。

她想了想,好的面料爹娘肯定舍不得穿,不如就买最便宜的粗布。

于是挑了几种颜色,购买了五十尺的粗布,花了一百五十文。

布庄前面有一家粮店。

她本来可以用积分在系统兑换的,为了不让人怀疑,还是买一些粮,再偷着添进去一些不让人怀疑。

买多了背不动,只购买了二十斤大米,十斤的白面。

当然是沈紞如背了十斤,沈玉言虽然瘦小,但他是男孩子,背了二十斤的大米。

三十斤的精粮又花了一百八十文。

栗米便宜,她喝了七天了,现在看到就想吐,这年代的栗米不去壳,喝着卡嗓子。

就买了这点东西,他们背着就很费劲了,看来下次来镇上,喊爹和大哥来才行。

往前走了走,看到了一家肉铺,割了五斤五花肉,花了一百文。

今天赚的八百多文去了一半。

买笔墨纸砚的十两银子还是花的老本。

四方镇的物价不高,但赚的钱还是不够花的,也不清楚柳大叔馄饨店怎么样了,要是能给她送点钱就太好了。

现在已经下午了,也不知刘老头在没在城门口,要是搭不上他的牛车,走路回上清村不得累坏,她宁愿雇个马车回去。

两人走到城门口,已经累得出了细汗。

好在刘爷爷午前跑一个来回,午后也是跑一个来回,这会子已经到了城门口,还在等着村民。

“孩子,你们咋才回来?”

沈紞如抬头,是上午一起坐牛车去镇上的婶子,她也认不准哪家的,只知见了喊婶子。

妇人看到他们背篓里的吃食没了,背的是粮食和肉,还扯了布,买了笔墨纸砚,顿时眼里有些异样飘过。

“你们吃食卖的怎么样,赚钱吗?”

这时候又过来两个赶集回来的村妇,也一脸兴趣的看着他们。

沈紞如笑着道:“我们在集上一晌也没卖出去几碗,最后怕浪费,卖给了面馆,只收了几个本钱,这年头钱哪有这么容易赚。”

有个村妇点点头∶“是啊,钱是不好赚,好在如姐儿懂的多,做一些稀罕吃食总能卖出去的。”

另外几个村妇有点不信,如果不赚钱,哪能买这么多好东西。

“几位婶子,你们不要往外说哈,我回来的时候带着几两银子呢,怕老沈家惦记,没敢告诉奶,买这些也是为了给我爹补身子。”

几个妇人点点头,原来如此。

这孩子刚回来就把钱花了,还给沈诚补身子用,看来沈诚白捡了这么好个大闺女,真是羡慕啊。

听说她原来在盛京的侯府了,即使回村里,侯府肯定也舍不得她受苦,带回点银子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一想,她们再也不敢打坏主意了。

侯府她们可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