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凡人贾东旭 > 第13章 币制改革与粮食定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币制改革与粮食定量

“眼睛看着路,不要看车轮,好脚上蹬脚蹬子,好。”

贾东旭一手帮秦淮如扶着车后座,一边教秦淮如骑自行车。

“东旭,我学的怎么样,两天了还没学会,我不是不是太笨了?”

秦淮如有些担心的问贾东旭,她记得贾东旭也没骑过自行车,可是当天他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真厉害。

“可以了,淮如你学的很快啦,你很聪明的。”

贾东旭毫不吝啬的夸奖自己媳妇,她学的是挺快的,前生自己学的时候自行车时间长了刹车坏掉了,都是脚踩前轮或者地面才能刹住,可是因为腿短够不着刹车,最后找了一个草垛撞上去才停下,累坏了。

“你这是骑车骑的少了,以后我们吃完饭,我就教你一会,很快就能学会啦,到时候你学会了,也教一下咱妈,让她也新鲜一下。”

贾东旭想了想又说道。

“好啊,我学会了就教,我看咱妈看自行车的眼睛很稀罕的。”

秦淮如答应了。

“对了,东旭,今天街道办来院里了,说是国家新发行了一套钱币,让咱们抽时间都去把手里的旧钱币换了,不然过一段时间就花不出去了。”

秦淮如忽然想起了白天的事赶紧说给贾东旭听。

“嗯,今天厂里的广播也说了这个事情,我听说兑换比例是比1啊,院子里邻居们没说什么吗?”

大黑十,贾东旭是知道的,还知道这套钱币以目前的技术有几种面值是请老大哥造的。

“对呀,大家听到后都议论纷纷,都说钱越换越少了,好多人不愿意换,街道办只是说让我们放心就行了。”

秦淮如也觉得比1有点太低了些。

“淮如啊,你别看咱那些邻居说的好听,不去换,我告诉你就是这些说上说不换的人跑的最快。”

“为什么?”

秦淮如有些不解的问贾东旭。

“这人啊,就是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他嘴上说的好听,但做起事情来却截然相反,你想想,要是真有人不去兑换,到时候手里的钱不就成了废纸了吗?”

贾东旭对这种心理已经司空见惯了,又怕兄弟吃不饱,还怕兄弟过得好,贾东旭很认同这句话。

“看你说的,哪有这么坏的人。”

秦淮如不相信。

“这种事情也不一定会发生在咱们四合院里,咱们的邻居可都是聪明人。”

“淮如,抽时间我们去收拾下那间唯一能住的房间吧?”

贾东旭想到了自己的三套房子,房子还好,只是塌的地方多,三套只有一间可以收拾出来住。

“这样也好,省的到时候招人惦记,就做个仓库也行。”

贾东旭心想。

“好啊。”

秦淮如听到可以去新房子看看,很开心。

贾东旭把手中的钱各种面额的都留了些,剩下的全部换成新版钱币。

总共三千多块,这些钱不只是贾东旭的工资,还有他不时的出去收割特务的收获,这些钱硬是让贾东旭跑了大半个京城才兑换完毕,每次去一个新地方都要乔装打扮,还要改变声线,好几天才兑换完。

看着自己的钱,贾东旭升起了无限的畅想,现在的自己相当于后世的多少万富翁来着,哎呀脑子不够用算不过来!

10月一项影响全国几十年的大事发生了,粮食定量。

街道办再次来到四合院宣传新政策,并且给每家发放粮本,因为11月就会正式开始粮食定量。

新的供应办法规定,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一、特殊重体力劳动者——四十五至五十五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五十斤;二、重体力劳动者——三十五至四十四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斤。三、轻体力劳动者——二十六至三十四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二斤;四、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二十四至二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八斤;五、大、中学生——二十六至三十三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二斤; 六、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二十二至二十六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五斤; 七、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十六斤至二十一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斤; 八、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十一斤至十五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十三斤; 九、不满三周岁的儿童——五斤至十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七斤。

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一、特殊重体力劳动者——五十至六十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五十五斤;二、重体力劳动者——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三、轻体力劳动者——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四、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二十七至三十二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一斤;五、大、中学生——二十九至三十六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六、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七斤半;七、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十八斤至二十三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二斤;八、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十二斤至十七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十四斤;九、不满三周岁的儿童——六斤至十一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八斤。

最后,农村户口不在定量范围内。

此法一出顿时哀鸿遍野,无他,因为这个年代工作调动频繁的原因,有工作的人户口一般都是随着工作调动,也就是你在城市工作你是城市户口,就有定量。

可是妻子和孩子就不一样,孩子的户口都是跟着母亲的,如果母亲没有工作的话,那生几个孩子都农村户口,那就没有定量。

其实这个年代还没有明确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之分,现在叫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本书沿用后世的说法。

电视剧中的傻柱一开始仗着自己工作好,嫌弃农村的姑娘,想找个城市户口的老婆,不是没有原因的。

四合院内的悲欢并不相通。

四合院内还真是有家庭是1个人是非农业户口,其他家庭成员是农业户口的。

就是中院新来的那两家媳妇漂亮的和秦淮如不相上下的两家。

这两家都是夫妻俩一个儿子,还都带着寡居的母亲一起生活,两家男人都是轧钢厂的采购员,傻柱身为轧钢厂后厨厨师,和他们两家关系很好,时常聚在一起。

因为采购员路子广,总能弄到些便宜的肉食山货之类的。

傻柱这时虽然已经是主厨,但能从厂里带的饭盒还不多,还都是大锅饭,何雨水十五六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傻柱也一个人工资养两个人已经很费劲了,虽然何大清走的时候给他留了些钱,也还每个月寄钱回来,

但是两个年轻人的饭量还是很大的,傻柱是厨子,吃糠咽菜不可能,他还是个对妹妹特别好的,再加上时常孝敬聋老太太,雨水上学,所以这些年何家的日子也存不下钱。

易中海倒是经常接济何家,傻柱下班晚了,何雨水时常被一大妈叫去易家吃饭,可是接济也有个限度不是吗?

易中海现在非常后悔自己没有早早地抱养一个孩子,不然这时都会打酱油了,只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继续观察下去,静待时机的出现。

两个采购员邻居的到来,再加上傻柱厨艺的加持,所以三家关系很好,傻柱嫂子都不叫了,都是姐,姐的叫,两家人也不在意。

易中海和阎埠贵倒是都问过贾东旭家定量的事情,贾东旭默默的拿出了非农业户口证明,俩人都很是惊讶,这小子什么时候办了这么多的事情,一点话音儿都没传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