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来到工作的钳工车间,贾东旭发现自己跟着的师父,杨师父已经到车间了。

杨师父是南方人,是娄老板这次回来京城接管轧钢厂后特意托关系花大价钱从西北方的大厂里借调过来的,就是想让他好好带带这里的学徒,让轧钢厂尽快运转起来。

之前的贾东旭整天沉默寡言不太爱说话,没人收他做徒弟教他,都是哪里干不过来了叫他去打个下手啥的,后来日本人走的时候,来了一波狠的,把厂里的技术好的工人来个一锅端运走了,据说是拉到了他们的国家去了。

贾东旭知道这个消息时是庆幸不已,幸好自己来的时间短,也穷,没办法孝敬老师傅从而拜师,因此没人愿意教自己,而自己也是装作啥也不会,过了一个大关卡。

其实贾东旭也发现了自己与前生的不同。那就是记忆力很强,或许是两世为人精神强大的原因,贾东旭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挺好,也许做不到过目不忘,但背诵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学作品,也就5个小时时间,比正常人快了一天半左右。

就连前生的绝大部分记忆都记得清清楚楚。

因此这快一年的时间,贾东旭还是偷学了很多东西的,理论上说比被拉走的那些人也差不了多少了,缺乏的只是实践。

“哎呀,师父,您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啊,怎么没在家多休息会儿,这天也是忒冷了,瞧把您老人家给冻得。”

贾东旭连忙上前说道

“行了,别贫了,东旭啊,我跟你说,我其实不想听人叫我师父,叫声老师就行了,但是大家都这样叫,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杨师父其实年龄也不大,二十七八的样子,性格相对原来的老工人也还算活泼,他曾经留过学,主修机械方面的。

杨师父家境很好,而且是一位很有抱负青年。

留学时深感自己国家积贫积弱,于是刻苦学习,只待学成后可以报效自己的祖国。这不刚回来两年就被安排到西北部重工业的大厂里工作,如今被借调到这个目前百废待兴的京城,杨师父也是满腔热忱的来了。

因为这里的厂长说,可以让他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

“东旭啊,刚来时让我选徒弟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了,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我读了这么些年书,我感觉你和其他人不一样,老实说,我在这里只有一年的时间教你们,”

杨师父继续说道:

“你叫我师父,我是真不喜欢那一套,这些都是旧社会的弊端,应该摒弃掉,我们应该学习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算了这些先不提,”

“我希望你们这些学徒能在这一年里能够用心学习,彻底学会并吃透我教你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管是对这个厂还是对于你自己都很重要。”

杨师父说的很郑重。

“我知道了师父,我会好好学的,不为别的,就冲学好了能涨工资我就一定用心。”

贾东旭连忙拍拍胸口做出保证。

“你识字不多,以后有机会就勤奋点,多学习,多思考,有认字的机会就别放过,虽然这些东西慢慢来也能学会,但你要是认字的话,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有机会的话我也会教你一些常用字,你只要听我的好好学就行了。”

杨师父说道。

其实贾东旭是识字的,他的启蒙是老贾教的,因为这个时代字体还有很多繁体字,所以贾东旭学的很认真。

他只是在这个时代没上过学而已,日占区能活着就不错啦。

“好嘞,师父,我们院里有个叔叔是教书的,他人很好,我下班后可以向他请教的。”

贾东旭随手一张好人卡发给了阎埠贵。

“好,只要你听我的,再有像你说的这么学习下去,一年时间也够我把你教的差不多了。”

杨师父听到贾东旭的话高兴的说道。

就这样,贾东旭在杨师父尽心尽力的教授下首先学习了钳工技术,工人嘛,首先还是得学会怎么干活才行。

期间杨师父发现贾东旭似乎记忆力很好,很快就学完了钳工技术理论,剩下的只能靠熟练度来堆砌。

他很高兴,继而问他要不要学习下机器的维修和保养,要知道,机械才是杨师父真正的专长,而其实平日里的杨师父也确实负责了一部分厂里设备维修和保养的工作。

而贾东旭也是早有此意了,因为知道电视剧里的贾东旭可是工伤致死的,不论他到底是运气不好恰好碰到设备故障致死,还是因为自己技术不行操作有误致死,多学一些机器维修对自己肯定是百利无一害的。

于是贾东旭赶紧回应说愿意。

没多久贾东旭就顺利的完成了杨师父教给他的维修知识,并且空闲时间还当着杨师父的面修好了不少出问题的机器。

再之后杨师父也懒得问贾东旭愿不愿意学习其他的了,直接就在空闲时开始教授贾东旭机械原理的知识。

贾东旭在学习之余,也对杨师父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位杨师父的学习经历竟然是把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通篇的背诵下来,甚至做到了倒背如流,才开始花费时间精力去理解,去吃透,进而举一反三。

倒背如流啊,贾东旭遥想前生的自己学习的样子,能背下来就不错了,甚至看到背诵全文就如上了刑场一样难受,更别说放下书本没几年就把学到的知识又还给了学校。

贾东旭前生只知道这个时代的先辈们为了让这个被欺压多年的国度能再次站起来,付出了后世之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熬过了无数说不出口的艰辛,多少血泪默默咽到肚子里,多少委屈悄悄流淌在心间。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列强还在幻想可以随意拿捏这个国度的时代,在那个国人在外默默忍受歧视的时代,是这些个仁人志士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有些人甚至连个遗物,连个墓碑都没有留下以供后世之人追忆。

正是这些不求名利的英雄们不顾一切的付出,才让这个近百年来一直以贫穷落后形象示人的古老国度,再次焕发无穷的生命力,最终踏上世界强国之路!

看着这个原本还算常人体型的杨师父,此时已然瘦到不像样子,贾东旭这个拥有后世人记忆的人,觉得不能理解,这只是个私营工厂,你傻了为他这么付出?

杨师父病了,自身身体不好是一个原因,在这里可以任他发挥又是一个原因,学有所用让他不再像在西北工业区一样整日蹉跎,每天都干劲十足,以后把自己累趴下。

贾东旭看到累到倒下的杨师父,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1947年年初,杨师父最终也没能再次回到西北部,他倒下了,贾东旭听他说过,他绝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论资排辈,充满人情世故的地方了。

长期的熬夜付出,也许说话依然有力,但还是有很多人都感觉到他的亢奋,劝他保重身体,但是看到自己的所学极大的帮助了这个奄奄一息轧钢厂,虽然它只是个私营工厂,杨师父依然觉得自己内心异常满足。

只一年杨师父就永远的留在了轧钢厂,娄老板闻讯放声痛哭,轧钢厂全体工人放假两天,千人泪目送杨师父回南方家乡。

杨师父临终之前,给贾东旭留下很多东西,都是些机械相关的资料,和一些手稿,他告诉贾东旭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把这些东西汇编成册,能发行到报纸上就发行到报纸上,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

贾东旭听到这些有些沉默,杨师父果然还是那个热血青年。

1947年正月初八,杨师父他永远的离开了。这天是贾东旭的生日,杨师父的祭日。

这天贾东旭此生第一次买了瓶酒,洒在地上“杨师父,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