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子传奇:大道至简 > 第269章 践行道德除习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耳接着道:“好了,回到方才的话题。姬猛殿下之前说,人应该随性而为,怎么开心怎么活。我之前也说过了,这句话若是站在道的角度说,那就是正确的。若是站在人的角度说,那就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道之人知道收敛,无道之人不知道收敛。有道之人随性而为不会偏离道,无道之人随性而为很容易偏离道。我们若是了悟道,就会懂得阴阳平衡和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我们随性而为就会是安全的,因为我们能够把握一个度,不让自己偏离道。若是我们不悟道,我们就不懂得节制收敛,我们随性而为就会是危险的,因为我们不懂得节制收敛,就很容易偏离道。”

姬猛不解,问道:“先生,你说的偏离道是什么意思?”

李耳回答道:“当我们不被得失心以及分别心所扰乱的时候,我们就是处在道中的。一旦我们的得失心和分别心出来扰乱我们,我们就很容易偏离道。我之前也说过了,道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祂永远处在当下,永远也不会执着于任何一物。我们一旦执着于事物,执着于过去和未来,我们就等于偏离道了,而偏离道的后果就是受苦。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偏离道就会受苦?那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因为我们把意识创造出来的时空幻象当真了,这使得我们产生了分别心和得失心。分别心会使我们失和,得失心会使我们滋生欲望,我们一旦失和就会有分歧和偏见,就会制造出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一旦滋生欲望,就会欲求不满,就会去争权夺利,就会患得患失,这就是我们会受苦的原因。”

姬匄感慨道:“原来偏离道的后果这么严重……难怪这世间总是有战争和犯罪事件发生,原来这都是人心偏离道的结果。”

李耳点了点头,“是的,战争和犯罪究其根本就是来源于人的分别心和得失心。我们想要天下太平,就必须得让道和德进入每个人的心中才行。因为只有道和德才能消除人的分别心和得失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姬朝问:“就算谈论仁义礼智信也无法解决问题吗?”

李耳回答道:“我们若是连自己的生命本质都给遗忘了,谈论仁义礼智信又有什么用?失去道后的人心只会不断地滋生出欲望和恐惧,而欲望和恐惧是无法通过仁义礼智信控制得住的,哪怕一时控制住了也很快就会出问题。”

姬朝不解,“为什么失去道后的人心会不断地滋生欲望和恐惧?为什么欲望和恐惧无法通过仁义礼智信控制住?”

李耳回答:“因为失去道后的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真了,把世间万物当真了。道本来就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祂不可能把时空幻象当真,可是我们却把时空幻象当真了,这就是我们会不断地滋生欲望和恐惧的原因。只要我们还把时空幻象当真,我们就必然会滋生欲望和恐惧,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我们天天谈论仁义礼智信也无济于事。因为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谈论仁义礼智信又有什么用?就像斩草不除根,根不除草就会继续长出来。同样的,我们若是不把滋生出欲望和恐惧的根源给铲除,欲望和恐惧就无法彻底消除,这样一来,天下就永远也不可能太平,哪怕过去两千年也依旧如此。”

姬朝问:“欲望和恐惧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将它彻底铲除?”

李耳回答:“欲望和恐惧的根源就是“我”啊。”

姬朝难以理解,““我”?什么意思?”

李耳回答:“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道中,是没有“我”存在的。只要有“我”存在,就必然会滋生欲望和恐惧。所以,与道合一的圣人是无我的,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身体当真,他只会与道认同,不会与身体认同。而凡夫是有“我”的,他总是把身体当成是自己。身体是生灭无常,脆弱不堪的存在,若是我们与身体认同,就必然会滋生欲望和恐惧,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与不生不灭,完美无缺的道认同,我们才能彻底消除欲望和恐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很多人认为我说的道不切实际,都说我在谈论虚无。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不切实际,真正在谈论虚无的人其实是他们自己。事实上,只有道才是唯一的真实,天地万物无论看上去有多真实,都不过是假象罢了。我们若非要把天地万物当真,那么受苦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姬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一切问题都是从“我”这里出来的。可是先生,人想要做到无我似乎太难了吧?”

李耳点了点头,“想要做到无我确实很不容易。毕竟人的习性很难消除,除非坚持按我说的“德”去做,我们才有可能消除根深蒂固的习性,才有可能达到无我境界。”

姬朝又问:“习性指的又是什么?”

李耳回答:“习性就是我们累生累世养成的坏习惯。比如人的贪婪、愚痴、傲慢、嗔怒,这些习性若是不除,我们是很难做得到无我的。”

姬朝接着问:“只有践行先生所说的“德”,才能消除习性吗?”

李耳点头道:“是的,“德”就是消除习性的最好方法。“德”具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效果,不管是什么习性,在“德”面前都不堪一击。我们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仅仅只是通过践行“德”就能够消除累生累世养成的习性,这不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吗?难就难在我们不愿意践行“德”,因为践行“德”真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总是半途而废,这样一来,也就达不到我说的无我境界了。”

姬朝感慨道:“先生说的道和德实在是太颠覆认知了。我感觉先生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却无法说服自己按先生说的去做,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