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永恒家园 > 第99章 辽东屯垦军和辽东新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辽东屯垦军和辽东新城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靖远侯府来了一位客人。

门房来报,魏王殿下驾到!

赵元功急忙迎出门来。

魏王笑道:“妹夫!二哥来给你拜年了!”

“殿下过年好!你来的有点早了,你应该过了正月再来”

魏王豪爽的大笑:“哈哈哈!妹夫挑礼了?我是你二舅哥,我都没挑你的礼呢!你应该先去给我拜年的!”

赵元功拱拱手:“殿下请进吧,我想给你拜年,我上哪找你啊?”

“那就得了!咱俩谁也别挑谁了,走吧,先看看我妹妹和我的小外甥!”

两个人进了客厅,公主抱着孩子出来了。

“二哥新年好!蛋蛋快给二舅舅拜年!”赵德瑞小朋友的小名叫蛋蛋,结实好养活!

“哎呦!我的大外甥叫蛋蛋呐?这是谁给起的名字啊?”

“我婆婆给起的小名,说是好养活,还好听,叫得顺溜!”

魏王说道:“老夫人起的名字啊!这个名字起的好!叫起来亲切!蛋蛋,我是你二舅舅,二舅给你带礼物了哦!”

蛋蛋很给面子,咧着小嘴笑了!还伸着小胳膊,想让他抱抱。

这可把魏王吓坏了!“蛋蛋啊!舅舅从来没抱过小孩儿啊!等你长大了舅舅再抱你啊!”

蛋蛋把小手放下,不乐意了!

“啊”“啊”的叫着,要走。

魏王尴尬了,他自己有七八个孩子,从来没抱过!蛋蛋这么小,他怕给抱坏了。

赵元功把儿子抱过来,“叭”“叭”亲两口,就是显摆!

“儿子啊,你这个二舅舅没抱过小孩儿,啥也不是!咱们原谅他,好不好?”

魏王冲着赵元功翻白眼,这小子纯粹就是抱孩子上老丈人家,显几把能耐!

宫女过来上好了茶水,公主把儿子抱过去,好让两个人说说正事儿。

魏王喝了一杯茶水,放下杯子,说道:“妹夫,我这里有两万军兵,还有两万多家属,已经起程了,预计两个半月的时间到达海州”

赵元功道:“这么早就走了?天气不好啊!能受得住吗?”

“没有什么受不受得住的,这是军队,不是流民,这是在执行命令,他们这是在服兵役!懂吗?”

“不太懂,家属也算是兵役?”

“家属当然不是了,这不是走得太远了吗?十年兵役完事儿再回来,恐怕老婆孩子都没有了,家属愿意跟去,官府也乐得成全!”

赵元功道:“还能减轻负担是吧?问题是陛下没说还有妇孺啊!十万厢军加上家属,那不得三四十万人?谁养得起?”

“那没办法,谁让你提议的呐,这样也好,一次就解决问题了,不然受灾地区负担不起这么多人口的,没有三年五年时间缓不过来啊!”

赵元功笑一下,说道:“魏王殿下不觉得这样很无耻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下子送过去几十万人啊!辽东原来才有多少人口,消化得了吗?”

“天下大事,有能力者居之!皇兄说你就是那个有能力者,何况你现在也算是皇家成员了,不应该为天下百姓操心吗?”

这特码的吃了人家一个小枣儿,得还人家一个大瓜!小公主坐在旁边都不好意思了!

“二哥,几十万人太多了,妹妹我想想都害怕,出了事可怎么办啊?”

“妹妹放心好了,不会有什么事儿的,你的驸马爷本事大着呐,再说了,皇兄也不会亏待自己家人,蛋蛋长大了,一个郡王的封号是肯定的!说不定靖远侯能给自己的儿子挣个亲王的爵位呢!”

金城公主是嫡长公主,她的嫡长子和嫡长女,封个郡王、郡主是大有可能的。

没有大饼都得干,何况人家画了一个大饼呐!

……………………

一波又一波信使从靖远侯府出发,整个辽东都督府的官员们都动起来了,从辽东新港到开远县的大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物资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辽东标营驻地,标营的铁甲骑兵也整装待发,准备出边!

“哥,什么时候能走到辽东啊?”

“我也不知道,咱们那里以前也没有人去过”

“哥,我听咱们千户大人说到了辽东就好过了,是吗?”

“谁知道呢!”

陈帧和陈柠是兄弟俩,陈帧是哥哥,排行第六,陈柠是弟弟,排行第七,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家十个孩子,他们的娘生育能力杠杠的。

这次河南发大水,他们家的房子被冲跑了,地里即将成熟的庄稼也没了,官府的救济杯水车薪,一大家子三四十口人处在绝望的边缘。

官府提前征兵役,每个人五两银子的安家费算是救了他们的命。他们哥俩没有媳妇,光棍一根,跟着村长就走了。

到了县衙,兵曹给他们哥俩登记了姓名身份家庭住址,发了十两安家银子和一套棉军装,告诉他们,正月十六到县衙集合。

从此以后,他们哥俩就是军人了,敢不来报到,就是逃兵!

哥俩拿了银子,买了粮食和一大块猪肉,回了陈家村。

爹娘偷偷抹眼泪,孩子再多,也是亲生的呀,这哥俩为了家里人能活下去,当兵远走辽东,不知道这一辈子还能不能再见着了!

兄弟姐妹也默默无语,几个嫂子和小孩子们倒是高兴的吃着肉。

正月十六一大早,哥俩给爹娘磕了头,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到了县衙,一人发了一根腊木杆子作为兵器,跟着大部队就出发了。

他们这一个千人队,都是一个县里的,家里的情况大同小异,算是同命相连。

队伍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到了山海关。出了山海关,虽然没有两眼泪不干,但是心情相当低落。除了路途上偶尔出现的驿站和城关,其余的都是一片荒原,残留的白雪下面,压着焦黄的枯草,常常几十里不见人烟。几千人的队伍在这荒原上,像一根被拉扯的细线一般向前走!

被求生的欲望催生的热血也逐渐凉凉了,取而代之的是心底的绝望!

“哥,咱们还能回去吗?”

“回不去了,走吧,回去了就是逃兵了,爹娘也得被赶出村子,族谱上也得除名”

“哥,我不是说逃回去,我是说咱们在这里能不能活着服满兵役,然后退役回家!”

“能!为什么不能?辽东也不是没有活人,别人能在这里活着,咱们为什么不能?老七,听哥的,咱们咬牙坚持活下去,我听别人说的,许多来逃荒的都活的好好的,还有人发财了,衣锦还乡!别人能,咱们也能!”

队伍里面像他们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家乡对生儿育女有着巨大的热情,家里有十个八个孩子的家庭很多。

兄弟们、老乡们互相鼓励,终于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走到了海州。他们这样的外乡兵是不允许进城的,只能在城外安营扎寨。

“哥,你看那是什么兵?”

远远的一队兵马过来了,飘扬的大旗上,斗大的赵字,边上一行小字:怀远将军!

这是赵元义的将旗,赵元义的铁甲骑兵负责护送他们出关筑城。

农垦军出寨列队,人人挺胸抬头。跟着来的家属们躲在寨子里面,大气都不敢出。

一千武装到牙齿的铁甲骑兵,放下面甲,如同钢铁巨兽一般,“轰隆隆”奔腾而过。

赵元义的铁甲骑兵就是来秀肌肉的,震慑这些小土狗子,老老实实的听话、干活,不要想三想四的。

铁甲骑兵回去了,领队的千户们开始训话,这样一支钢铁雄师,给了他们极大的底气。

“看见了吧!这就是辽东的铁骑军,一千铁骑干掉了一万多鞑子,自己毫发无伤!他们会护送我们出关筑城。

以后的十年时间,我们就要在那里生活,好好干活,都能活着回家!到时候带着你们的军饷积蓄,回家买地、盖房子、娶媳妇儿。

咱们农垦军归靖远侯爷管辖,侯爷不会克扣你们一文钱,再往前走,你们就知道辽东是很富裕的,比你们家的小县城还要好!都给我好好听话,不然老子可不客气!”

站在队列里面的农兵们,任由千户大人在那瞎逼逼,心思都跑到刚才的那支铁骑军上面了,他们的家乡只有县衙的衙役和守城门的土兵,这样跑起来地动山摇的铁骑军,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他们以为军队都是差不多的,自己这样的也不含糊!现在看见真的不一样啊!一千铁骑能不能打一万鞑子不好说,但是打自己这样的乌合之众,三万五万肯定不够人家打的,自己特么的就是一个农民,还是老实干活的好了!

农垦军在海州城外休整了两天,这两天给了他们极大的活着回家的信心,辽东都督府接管了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军队都是管吃管住的,后勤自然也是都督府负责。

一天三顿饭,顿顿大米饭、大馒头,早晨是咸菜,中午和晚上是炖菜,里面有油有肉!就连家属也是同样待遇!人人惊喜若狂!能活下去了!

两天后,部队开拔,一路沿着平整宽阔的大道前行,脚下不再是坑坑洼洼的,经过的二十多个星火村和赵家庄,已经开始备耕的村民们,身上是大棉袄大棉裤,赶着牛车、马车,人人脸上都是笑模样,没有一脸菜色的。

远处的村子里面都是青砖大瓦房,看不见一个茅草房。

“哥,辽东这么好吗?咱们家要是住在这里多好啊!天天吃的这么好,住的这么好,哥,这里的人都是从山东过来的,是侯爷从山东招来的长工,哥,要是侯爷去咱们家那边招人就好了,咱俩早点来,现在也住上大瓦房了,再把爹娘接过来,多好啊!”

“现在也不晚,我听说关外还是荒地,一个人都没有,咱们是第一批农兵,好好干,将来也会和这里一样好,咱们退役后就不走了,在那里落户。这里当初也是一个人都没有的荒原,是侯爷领着人开荒种地建起来的!”

出了边墙三百多里,一片辽阔的平原,一条被赵元功命名为饮马河的大河从这里流过。

距离大河十里远的地方,第一批农兵已经开始建窑烧砖,夯土筑城。

家属们也不闲着,妇女就去伙房做饭,都督府给工钱,不白干。半大的小子们就四处寻找鸟蛋、野鸡、野兔,到河里抓鱼,女孩子们就背着背筐去挖野菜、采蘑菇。

蓄养了几百年的荒原上,物产相当丰富,都督府只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启动物资,他们就能够逐渐的自己养活自己。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成功的被赵元功剽窃过来了,一开始是都督府宣传队的一群老爷们儿扯嗓子嚎,后来就是一群小姑娘儿在唱。

“哇!”这首歌原来可以唱的这么好听!于是,宣传队的老爷们儿被禁止扯嗓子嚎,糟蹋了这首歌!

在欢快的歌声中,一座长、宽各两千米的夯土城已经初具雏形,城中能容纳三千兵马的军营已经修建完毕,家属居住的小院子也在修建中。

陆续到达这里的农垦军在周边安营,修建卫星城,到明年,这里就会形成一个小城镇群。然后会挑选农兵,组建一个一万人的正规军队,保护这里的居民开荒种地。

六月末,随着最后一批农垦军的到来,魏王殿下带着他的庞大护卫队和幕僚团,到达了这个名字叫做辽东新城的地方。

“妹夫,了不起啊!这才几个月啊!你就安置了三十多万人口,建起来十几座小城,而且本王没听到什么怨言,你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做到的?简单的很,这里本来就是一块宝地,物产丰富,我又不克扣他们的钱粮,不强抢他们的女儿,有饭吃,有衣穿,他们为自己干活,能不使劲干?”

魏王大笑道:“你不克扣他们的钱粮,他们自然听你的,你不强抢民女,他们不一定高兴,他们可能都希望你把他们的女儿抢走呐!”

“得了!你一个当舅哥的,希望我抢民女咋地?下回你再到侯府去,小心不让你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