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减少伤亡,前指急令师炮兵营急速跟上,准备次日一早与一五六团炮兵连共同支援步兵攻歼正面敌军。

当夜吐蕃军果然留在山上,第二天天已大亮,仍迟迟没有去意。

当我们的炮兵用夹叉法进行试射时,弹着点忽远忽近,吐蕃军不知其中奥秘,以为我们的炮根本打不准,他们像小孩子看热闹似地高声喊叫,手舞足蹈,有的还吹起号角。

试射完毕,转入效力射,指挥员一声令下,成群的炮弹在敌军队形中间和四周开花,有几顶帐篷被命中飞上了天。

敌军这才知道我军炮火的厉害,急急忙忙上马,一溜烟翻过山口,继续向昌都方向逃去。

小乌拉山距昌都还有100多公里,根据三代本继续向南逃窜的情况,据此判断吐蕃军主力仍在昌都,因此除命令中路部队继续衔尾疾追外,右路的一五四团和骑兵支队加速向类乌齐、恩达前进,首先切断吐蕃军西逃退路,然后视情况兜击昌都,配合中路、左路部队围歼昌都敌军主力。

为完成战役迂回任务,一五四团和骑兵支队备尝艰辛。

在各路部队中,这一路行程最远,而且沿途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

前四五天,部队穿越青省境内的巴塘大草原,这一带地势起伏不大,水草丰茂,又没有敌情顾虑,给养也有保证,部队还不太疲劳。

接近囊谦,要翻越一座5000多米的高山。

山上气候恶劣,人马呼吸都很困难。

骑兵支队在通过这里时,突然遇上暴风雪,天色一片昏暗,几步之外什么也看不见。

山口南侧有十几公里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滑下无底深渊。

部队以战斗小组为单位,互相保护,缓缓前进,总算安全通过了这一险要地段。

10月15日,该支队又翻越青康边界5400米的磨格日峰无名山口。

山上许多地段积雪1米多深,战士们手脚并用,才爬出一条通道。

吐蕃群众用“十冬腊,学狗爬”形容冬季行路之艰辛,确是很生动传奇的。

10月16日拂晓,骑兵支队接近吐蕃军的前哨据点则美。

这里有七代本的约1个甲本驻守。

敌军大约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军大队人马会通过那样险恶的地形,在此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骑兵支队以两个连的兵力突然发起攻击,仅10分钟就将梦乡之中的敌军全部歼灭。

骑兵支队初战得手,乘势急进,于17日中午进抵藏军据守的要地类乌齐。

这是康北的一座县城。“类乌齐”意为大山,大约因位于高山之下而得名。

类乌齐地处紫曲河谷北侧,北面山高且险,南面是林木茂密的小山,紫曲河由西而东从城南流过。

驻守在这里的是吐蕃军七代本主力。

敌军已提前发现我军,先于我军在城南城北高地和城区的一些房屋上展开。

骑兵支队决定以骑兵三连攻占城北高地;以配属该支队的52师骑兵侦察连攻占城南高地,并夺取紫曲桥,切断七代本南逃道路;以骑兵一、二连在支队重火器支援下向城区进攻,歼灭守军主力。

战斗发起后,遭到敌军顽强抵抗。

进攻城北高地的骑兵三连从正面强攻,一度受挫,经调整兵力改变战法后即将守军击溃。

师骑兵侦察连采用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而以主要兵力利用密令和有利地形迂回敌后的战法,分别向据守城南高地和紫曲桥的敌军发起猛烈攻击。

由于组织指挥得当,两处都顺利攻克,防守敌军约1个甲本大部被歼,该连却无一伤亡。

在支队重火器的支援下,骑兵一、二连迅速突破了吐蕃军在城区的防御。

守军纷纷溃逃,大部敌军逃进深山密林,七代本仅带几十人向洛隆方向逃去。

紧随骑兵支队开进的一五四团,在骑兵支队攻占类乌齐的同日,也夺取了类乌齐以北吐蕃军另一前哨据点甲桑卡。

这是昂曲河右岸的一个村落,河上有一座铁索桥,是由青省入康的一个重要通道。

吐蕃军有两个甲本在此防守,桥的两端都筑有工事,桥上还用巨石设置了障碍。

我军担任前卫的二营,在团炮兵连的配合下,对敌人发动突然进攻,敌人力不能支,迅速向西南溃逃。

但是等我方排除外桥上的障碍,敌人已经逃窜的无影无踪了。

骑兵支队攻占类乌齐后,连夜向南疾驰。

此时,青省骑兵因所配马匹多数来自内地,不适应高原地形气候,经连续长途跋涉,800多匹战马竟累死、累到300多匹,不少人只好弃马步行。

而配属骑兵支队的52师骑兵侦察连,因进入高原较早,所配马匹都是在甘孜地区就地采购的高原马,连队又建立了严格管理制度,全连官兵视战马如战友,因而全连马匹始终保持了完好的战斗状态。

从类乌齐出发后,这个连便成为骑兵支队的先头连。

这个连配有无线电报话机,同骑兵支队和师指挥所都保持直接通信联络。

我们不断把整个战区情况向该连通报,要求该连不要怕远离本队,向指定战区急进。

10月18日凌晨,骑兵侦察连赶抵恩达。这里驻有藏军一个甲本。

该连趁夜暗隐蔽进村,捉了吐蕃军哨兵,摸进营房,将正在酣睡的1个定本的吐蕃军19人全部活捉。

接着又秘密占领了恩达后山制高点,向横跨紫曲河的恩达桥发起攻击,又歼吐蕃军一个定本。

战斗结束后,该连就地构筑工事,准备阻击大股吐蕃军,等待支队主力到达。

接到骑兵侦察连攻占恩达的报告,上级判断昌都城内的吐蕃军仍未西撤。

恩达按吐蕃语直译为“五个方向”,意即四通八达之地。

从昌都到吐蕃首府的北、中两条道路都由此经过,只要控制了恩达,就基本达成了战役合围任务。

随即命令骑兵支队主力到达恩达后,转向东进,配合52师主力兜击昌都;同时命令一五四团除留一个营控制类乌齐外,团主力速向恩达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