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齐相提出设立山河学院的分院,培养储备人才之后,众人又是一番讨论,最后定下了“宽进严出、循序渐进”的燕地治理方略。

首先来说,此时燕地最关键的问题是基层缺编,因此先用各种方式将编制填上,正好也给齐国贵族和燕国遗民兑现北伐红利,同时尽可能保留着原先的秦吏队伍以便将来嫁接一些秦制。接着,则是通过严格个考核,决定官员的升迁任免。

阿盛觉得这个叔孙通想出的办法简直是绝妙——在此用人之际,官位齐相可是给你们了,至于你们能不能坐的住,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时燕地又处于大后方,各方势力也比较弱小,所以齐相准备在与民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在这里进行新制度的实验。而慢慢的,山河学院督亢分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逐步替换掉不称职的官员,成为推动变革的先锋。

阿盛顿时觉得非常得意:谁能想到,秦王政和燕太子丹围绕着督亢做了那么多的文章,最后反而是便宜了自己?而秦国此前攻打燕国,又成了给齐国做嫁衣。

此时的燕地,不是齐国人侵略所得的,而是从秦国人手中解放的,哪怕是辽东的燕王喜来讨要,民意恐怕都在打出了燕太子丹和荆轲旗号的齐相这边!

而接下来,望着督亢地区发达的水网,阿盛又突发奇想:

”有没有可能,修一条从燕国到齐国的运河?“

众人顿时大惊,好在他们只是战国时代的人,不然怕是要拿隋炀帝的例子来劝谏齐相了!

最后还是郦食其委婉地劝解道:

“从地图上看,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可以挖两条运河,一条连通滹沱河与黄河,一条连通黄河与济水。但郦生不是水利专家,不敢妄自判断,只觉得这工程量未必小于秦国修建的郑国渠,而修成之后似乎也带来不了郑国渠一般的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

“嗯,本相明白了。”

阿盛当然知道杨广的下场,也顿时明白修大运河这个想法有点不合时宜。且不说大运河带来的漕运便利,当世这些只注重水利灌溉作用的有识之士未必能体会,挖运河的工程量也不可小觑——这可不是尚处于战乱年代的齐相所应该考虑的。

但是,如果从“千年大计”的角度出发,这项重大的基建工程估计是迟早要开工的。作为现代人,他明白交通的便利才能从根本上使得燕地和齐地成为一个整体,只是他要小心平衡当世的负担和后世的便利。

而突然间,又有一个想法突然击中了阿盛,让他忍不住感慨:

“我怎么这么蠢?只想着学习杨广,却忘了眼前的祖龙?”

接着,齐相郑重地转向叔孙通,交给这位学霸一项重要的任务:

书同文!

而他还不要脸地拿出了山河学院当作借口。

只见齐相如此解释道:

“如今,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这对我们办学院来说是个不少的阻碍。所以,交给你个重要任务,创立一套书写规范,作为以后山河学院和稽下学宫授课的标准。记得,要尽量化繁为简,以利于更好地推广。”

众人只以为齐相这是因为占据了燕地,想要更好的统治这里,才冒出的这个想法;也觉得此举有利于在国际上办学,却并没有意识到“书同文”背后的重大意义。

阿盛则再次打心眼里感激起此时尚在四处寻找方士的秦王政,然后决定要继续用更加恰当的方式,抢这个原本秦始皇的功绩!

而接下来,谁都没想到,齐相“偷走”的,不仅是秦始皇的功绩...

就在齐相宣布在督亢地区创立山河学院分院,再度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后不久,一名秦王政苦寻无果的燕国方士就近找到了齐相,并献上了一本“天书”。

“亡齐者胡也?”

阿盛翻开后,看到了这段话,不禁陷入了沉思。

郦食其见状顿感不妙,直觉告诉他,这个献书的卢生,简直就是徐福第二!不知他是否会蛊惑齐相!

可郦食其不知道,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齐相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

“就是你小子蛊惑的秦始皇,让他修了万里长城?”

于是乎,在明知道对方是个大忽悠的情况下,阿盛和郦食其还是不得不保持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生怕一不小心毁了齐相求贤若渴的名声。

而当卢生退下之后,阿盛终于忍不住了,只见他转向高陵君等军机处机要人员,愤愤地说道:“给我查查这个卢生的底细,看看他是不是跟匈奴人有私仇。”

“真是的!”阿盛同时在心里吐槽起来:如果原本历史中这句谶语的应验有巧合的成分,他还不信了,那原本的秦二世胡亥能在这个世界把齐国给灭了?

见到齐相没有被蛊惑,郦食其也是松了一口气,随即便向阿盛求证道:

“相邦,你感觉这个卢生是想借着齐国的力量帮自己报私怨?”

“是啊,此人看起来别有企图。”

阿盛也是好不容易憋住,才没有把在另一个时空中,这位卢生见到秦始皇,说的却是“亡秦者胡”的一事分享出来。

“没想到穿越到了战国也要注意反诈!”此时的齐相,不由得打心眼里心疼起秦始皇来了——人家带领着缺编的秦吏队伍,动不动还会被方士们套路,可就是这样还取得了种种的成就!而自己的出现,真的能使这个时代以及华夏的命运变得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