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视角学观心法

前面所讲的观心方法,主要还是比较传统的观心法。在视角学中,对于心的观照则有视角学所独有的特色:一切皆是视角,一切不离视角。

在视角学观心法中,心,同样也是一种视角,对心的观照,同样要从视角的角度进行观照和体悟:

1)仔细地观照和体悟,我们在生活中所生起的任何一种“心”,都是一种视角。

传统观心法中,这样的“心”被称为“念头”。在视角学中,则需要从视角的角度去深入体悟,我们所生起的任何一种“心”或者“念头”,都是一种视角。

所有的念头,都有其所指向的“对象”,不管这个“对象”是人,是物,还是事,都是一种“对象”。“心”或者“念头”,其内容即是对这个“对象”的看法、感受、情感、评判等等。同时,这种“心”或者“念头”之所以能够生起,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基础,即对“对象”的分别、攀援、执着。有时,这个对象甚至是“自我”,一般情况下则是“非我”。

所以,从视角的角度进行观照和体悟“心”或者“念头”,就会发现,“心”或者“念头”,本质上皆是一种视角——

对“对象”的看法、感受、情感、评判等,是一种视角;

将“对象”看做一种“非我”,然后建立一种“我”与“非我”的关系,这同样是一种视角;

当“对象”是“自我”时,则体现了一种“自心与“自我”的互动关系,这同样是一种视角;

对于没有进行过视角观心法训练的人,刚开始进行这样的观照会有一点点难度,当逐渐习惯了这种训练之后,就能快速地体会到,所有的“心”、念头,都是一种视角。

2)基于上面的体悟,结合视角法则,进一步深入观照和体悟:“心”、“念头”是一种视角,视角不同,“心”、“念头”就不同,当视角转变的时候,“心”、“念头”就会转变,当视角不变的时候,“心”、“念头”就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视角”决定了“心”,决定了“念头”。在实际训练中,还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然后观照在不同的视角下,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自己的“心”和“念头”有什么不同。不断地切换视角,同时观照“心”和“念头”的变化,然后就会发现,视角一变,“心”和“念头”就变了。有的时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心”和“念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但因为对于视角的观照非常清晰,所以你会深刻地体悟到——即使是截然相反、相互对立的“观点”、“心”、“念头”,也可以在瞬间通过转变视角而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视角的不同而已。甚至你可以继续提升视角,用更高的视角去观照,就会看到更深刻的一面——比如当你用缘起性空的时候透视一切时,就会发现,事情、对事情的不同观点、不同的“心”、不同的“念头”、不同的“视角”,其实都只是一种“因缘”所生法,根本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因缘”一变,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哪有什么能够执着的呢?这时你就会发现,有的视角将会“束缚”我们的心,增加我们的执着、烦恼、痛苦,而有的视角则会“解放”我们的心,解除我们的执着、烦恼、痛苦,让我们的心获得清凉、自在、自由。这时你就会深深地惊叹于视角的力量——看似不起眼的视角,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3)基于上面的体悟,致力于学习能够让我们的心得以“解放”的视角,并让这种视角与我们的“心”结合起来,让这种视角成为我们的“心”,成为我们的念念不忘的“念头”——此即为视角学之观心“正念”训练。

能够让我们的心得以“解放”的视角有很多,结合传统心性智慧训练和视角学特点,推荐以下几种视角作为视角学观心正念训练的主要视角:

A、观心如镜:将自心观为一面无形的明镜,将自己感知到的一切现象观为镜中之影,镜中之影总是不断地生生灭灭、来来去去,但究其本性却了无实质,究竟不可得。所以对这些镜中之影则一直保持静静地旁观,包括自己的身体、语言、行为、情绪、念头、感受等,同样观为镜中之影,观而不陷入、不执着。而最重要的核心则是在观照镜中之影的同时观照“自心之镜”,不断深入地观照和体悟这“自心之镜”的宁静、独立、清明、明照,以及其永远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特性。

b、观心如水:将自心观为无形的水,将感知到的外界的一切观为映在此水中的影子,将感知到的内心的所有一切,观为无形的水面生起的浪花。在这种观心训练中,观照的重点是要穿透水面的影子和浪花,而向水的更深处观照,直到观到水的深处那种无动无摇的宁静。然后安住在这种宁静中,一边体会这种宁静、融入这种宁静,一边静静地观照水面上的影子和浪花,任其影子生灭变化,任其浪花生灭起伏,而自己生命的重心和观照的核心一直深深地沉浸在心灵之海宁静的深处。并在这种观照中体悟,不管影子如何变化,不管浪花如何起伏,但其实,心灵之海始终如是,不管是影子,还是浪花,都只是心灵之海的海面上随缘显现的风景而已。而无边无际、无限深远的心灵之海的整体,从未生灭,从未动摇,从未增减,从未来去.......

c、将心观为无形的视角:将自己生命的核心——心,观为无形的视角,将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包括外界的现象和内心的现象,皆观为呈现在视角下的“视界”。这时,所有的一切都涵括在“心视角”和“心视界”之内。心,即是“心视角”,心感知到的一切即是呈现在“心视角”中的“心视界”。这里的重点在于,不管呈现在“心视界”中的现象如何变化,观照的重点都始终集中在“心视角”上——即不断地向内观照,观照心视角的“本体”。此“本体”是无形的,是宁静的,是不动的,是永远“立在”我们生命中的,犹如“定海神针”,永远不动不摇。同时“心视界”中的各种现象,外界的、内心的,都在一种发生着、变化着、生灭着。这些现象无比鲜活,但却永远都处在“心视角”的“觉照”中。当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掉进了“心视界”而忘记了保持“心视角”的“觉照”时,就及时提醒自己,重新回到“心视角”的觉照中——观照“心视角”,融入“心视角”,安住“心视角”,从“心视角”出发观照“心视界”,观而不涉入,随顺“心视界”中各种现象的变化,不生执着。

d、将心观为“缘起性空之智慧视角”: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将“缘起性空之智慧视角”观为一幅“眼镜”,然后让我们的心戴上这幅无形的“眼镜”,通过这幅“眼镜”去观照世界,观照自己,观照一切。为了强化“佩戴”习惯,可以经常念诵【万法因缘起,万法因缘灭】,或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里的“心”其实就是各种具体的视角。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始终不忘用“缘起性空之智慧视角”透视一下,只要一透视,就会发现其在因缘中变化、生灭、无常的本质。这时,我们就会接纳这些现象的自来自去,不生执着。当经常这样训练后,“心”与“缘起性空之智慧视角”就融为了一体,心就是此视角,此视角就是心。

4)经过以上的训练之后,进一步提升视角——观照这些训练,深入体悟——“心”是一种“万能视角”、“无限视角”,“心”,本自不可定义,无限鲜活,无限智慧,“自由”、“解脱”等仅仅是它本来如是的样子,而它远远比这些更加博大,它是无限的无限,是创造的创造,是自由的自由,是奥妙的奥妙。可是我们竟然将如此伟大、尊贵、不可思议的“宇宙之王”,囚禁在了“我”的“错觉”里。所有所有的一切,皆是它的创造,皆是它的游戏,皆是它的幻变,皆是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