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玄师之小篾匠 > 第46章 安静的山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卸下周身的包袱与牵挂,重头再来,看一看这世间还有什么美好会不期而遇。

青竹没有再走那些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反而是大摇大摆地走街串巷,过村进寨。

“老人家,能不能讨口水喝?”这一天路过一个寨子,整个寨子安静无比,放眼望去,也只有一些老者的身影,因天气实在是太过炎热,口干舌燥,所以青竹就想问路边的老者讨口水喝。

“水?有有有,你稍等一下。”正在院里小憩的老人家先是眼前这个样貌不过二十,却满头白发的男子惊得一愣,看到这人满头大汗,嘴唇干裂的样子,赶忙起身走进来了屋里。

拿出一个用老蒲瓜做的水瓢,里面盛着满满一瓢清水。

“水来了”,老者一边说着,一边从门口的土瓮里抓起一把谷糠就往水里洒,然后才把水递给青竹。

“老人家你这是?”青竹不解,但看着老人家满脸慈祥的微笑,加上确实干渴难耐,于是接过水瓢,吹开漂在水上的谷糠,尝了一口。这水入口清凉,回味甘甜,仅是一口,就已经给燥热的身体带来了凉爽,甚是解渴,青竹赶忙想再喝一口,但谷糠又已经重新漂满了水面,青竹只能又吹开了谷糠,抿了一口,因为喝得太大口,就会把谷糠也喝下去。

就在这一吹一饮得节奏中,青竹很快就把大水瓢里的水喝掉了大半。

恰似久旱逢甘霖,干裂的大地被春雨滋润,青竹整个人都舒畅通透。

此时的青竹也是明白了老人家在水洒谷糠的用意了,于是拱手作揖,“老人家,一要感谢您的赠水之恩,二则感谢您的撒糠之情!”

“哈哈,少年郎果然不寻常,这一般人看到这做法,怕是要大骂我老头子无德行嘞。人在口干舌燥的时候见到清水,如何能克制的了大口牛饮的冲动,可这山泉水清凉异常,若是快速吞下腹去,不就像是凉水泼在烧红的铁块儿上吗?人可是要受不了的,一激之下,腹痛都是轻的,搞不好就得留下病根的要。”

老人家笑夸青竹得气度,同时也是解释了一番,以免青竹误会,他其实多虑了,青竹的两个感谢已经足以说明青竹懂了深意。

“老人家有心了。”青竹再次谢礼。

“少年郎,你这是打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呀?”老者招呼青竹在树荫处坐下,紧接着发问。

“我是一个编筐打席的篾匠,本事出来赚点儿生计的,可路遇歹徒,不但施以毒打,还抢走了我吃饭的家伙事儿,无奈之下只能如此这般流浪在路上。”青竹跟老者解释道。

“哦,没想到小哥年纪轻轻就能出师做匠闯江湖,手艺定是不凡呀。既然你也没有去处,不如就在我这儿留住一阵儿,正好我这院里也缺几件竹器。”老者热情的邀请,不过是不是真的恰好需要篾匠做活儿就不得而知了。

“感谢老人家好意,可是我这家伙事儿都没了,怕是干不得活嘞。”青竹也是有些怕辜负老者好意。

“这有啥的,家伙事儿没了,你以后还不做活了,我们这寨子有顶好的铁匠,赶明儿我陪你去让他再给你打一套就是了!”老人家拍了拍胸口,那话语间的豪气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见老者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青竹赶忙点头称是,“那就多谢老人家了,小子名叫竹青,敢问老人家如何称呼呀?”

“竹青?就是竹子表面的竹青吗?哈哈,这名字倒是和你的手艺好配呀!老头子草姓杨,你叫我一声杨老头就行了。”老者也是坦率地自报家门。

“那就叨扰杨阿公了。”青竹也不做作。

“小竹,别客气,这院里就我一个老头子,你给我作伴儿我还巴不得嘞。我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来进屋,我给你弄点儿吃的,你吃完洗漱一下,然后好好休息一番。”

杨阿公热情地把青竹领进了屋子,让青竹坐下,就去了灶台那儿热吃食了。

青竹坐下之后,就不再离凳,以免犯了人家的忌讳,或是引起别人的反感,只是抬眼打量着屋子里的摆设。

这屋里的陈设虽然简单却极为考究,就拿面前的桌子来说,虽然看起来灰扑扑的,但内敛的花纹,以及若有似无的香味都无不说明其不简单;再者说不远处墙上挂的那张长弓,不仅看起来弓胎匀称,充满张力,窗口的微风徐来,那弓弦竟然铮铮轻吟,如琴似泉。

青竹还在仔细观详,杨阿公已经端着卷饼状的食物走了出来,“小竹,快来吃吧,一定都饿坏了要。”

盘子里的食物看起很是普通,用极薄的饼皮,卷着菜码,貌似用油煎过,表面呈现淡淡的焦黄,一股不常见的香味正在萦绕其上。

“杨阿公,这是?”青竹没见过这种食物,于是问道。

“光看是不会饱的,你先尝尝。”杨阿公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青竹用筷子夹起来一个卷饼,仔细看了一下,原来两头都折了进去,所以随意选择了一头塞进嘴里。

一口下去,咔嚓声阵阵,饼皮酥脆,内里更是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食材有荤有素,或丝或片,整齐地码放在一起,不但口感多样,层次饱满,味道更是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就连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青竹又尝了一口,细细咀嚼品味了一番,可是还是无法尝出里面的那些菜码是什么,于是一脸求知地看向杨阿公。

杨阿公笑意满满,满是骄傲之色,“这可是我们这儿的特色小吃,首先这饼皮是要用上好的新米,用石磨磨成米浆,为了细腻要反复磨三道,还要特制而成的平底无沿的锅——鏊盘,用毛刷子沾取米浆,均匀地刷在热鏊盘上,饼皮一熟,迎风而起,无有一丝粘连,好的饼皮圆如明月,色白如雪,薄如蝉翼。”

青竹对比着手里的卷饼,果然是如此。

杨阿公继续说,“至于里面的材料更是讲究嘞,共有十八种材料,有荤有素,猪头肉、猪肝、荸荠、莴笋、豆芽、笋丝、粉丝……其中猪头肉和猪肝要切做长薄片,特别是猪头肉要达到几近透明的程度,其他的则全部切成细丝,卷的时候,先放一片猪头肉,然后是一片猪肝,再将每一种菜丝都夹一点儿,饼卷到一半,把两边折进来一些再卷完。食用时,把卷饼有猪头肉的一面朝下,放在鏊盘上先煎,待煎出油了以后,再翻煎其他三面,待到全部被煎得金黄色,也就好了,吃起来口感丰富,油香、菜香、油香、米香共冶一炉。”

杨阿公说着说着还咽了口口水。

青竹也是起了好奇心,“这小小的卷饼竟然需要如此繁琐的配菜和工序,怪不得如此美味,就是不知道这小饼是否有什么名头呀?”

“什么名头,无非是简单称作米粉筒罢了,哈哈”杨阿公大笑道,看着青竹大口进食的样子,甚是高兴和自豪。

“米粉做筒,百菜百味尽在其中!好名字。”青竹停筷夸奖。

“这米粉筒最佳的搭配本该是米粥,可是今天时间不凑巧,米粥来不及了,改天再让你尝试。你且吃完了,再去洗个澡,那边我放了一套干净衣服,是我儿子的,他与你身形差不多,你就将就先穿着。”杨阿公指了里边的指一个小屋。

青竹连连点头,声声道谢,“多谢杨阿公,令郎这是吃过午饭下地干活儿去了吗?这么这么及时?而且这午饭的点儿,寨子里也未免有些过于安静了吧?”其实青竹一走进这寨子,就感觉到了异样。

“唉,说来话长。”杨阿公就像是被说中了伤心处,眼眶顿时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