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游:我不小心颠覆了佛门大计! > 第68章 强国三策,震撼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章 强国三策,震撼人心

在以前,珍贵典籍、书籍都被世家门阀牢牢掌握在手中,底层的老百姓哪怕是一辈子都没有看过一本书,甚至因为被查到家中有典籍,怕是会被严苛处置。

因为世家权贵想要防止百姓开智,牢牢掌控自身的权力及地位。

加上纸张书籍十分昂贵,文房四宝这些东西哪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们买得起的?

这些事物代表着一种身份与阶级,并不是谁都能够触碰。

可随着时间流逝与朝代更替,世家权贵有兴衰落败,名士文人传播学识,慢慢曾经权贵阶层所掌握的文化才开始传播下来,到了隋唐时期科举举行后天下人都知道了读书的好处与重要性,有了十年寒窗之说,打破了世家门阀为官的格局。

然而,普通人家就是想要读书都很难,因为所要付出的财力和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全家人耕地卖粮省吃俭用怕也很难供家中子嗣读书。

而富贵人家、世家门阀子嗣从小有着优越的生活,能识文断字,经文诗句娓娓道来,这程度便领先了无数百姓。

不说读书所要付出的财力物力,从小开智程度高这乃是家庭条件所受影响,难以改变。

可是眼前此人却说有让天下百姓开智的良策?

听到这句话,李二如何不震惊?

若不是在这个小子身上得到了太多的惊喜与震撼,他怕是认为此人在哗众取宠罢了。

然而多次在此人身上获得了不少好处,现在哪怕是徐洋现在说有办法举国飞升,李世民怕是也要认真考虑成功性。

想到此人还有令万民开智的良策,李世民激动万分的抓着徐洋的手,欣喜期待道:“请先生教我!”

“好了好了,我说就是了,咱们也是朋友一场没必要行大礼。”

徐洋笑着让他别急,跑去吧台里拿了三杯可乐出来,平静着沉思着,仿佛要将一个流程和步骤详细的想清楚。

李二也没敢打扰,屏住呼吸目光炙热的看向徐洋,连可乐也不喝了。

想了会,徐洋喝了一口可乐笑道:“我这里有三个方法,不过你当做我吹牛就好了。”

“对了,你不是吹牛说你是皇帝吗?如果你有钱有势的话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第一,建立一个寒门书社。寒门书社专门为寒门子弟、落魄世家门阀开设,请有学识文化的读书人去寒门书社教书育人,而前去读书的学子们可以给予一些补贴,例如发放钱粮补贴、书籍纸张、文房四宝便宜下放,可以免费也可以收取一些费用,毕竟如果优良造纸术和印刷术成功弄起来的话,书籍纸张的价格以后会很便宜,寒门书社是国家专设,未来学子通过科举也是国家栋梁,没有必要收取太多的费用。”

“读书人可以在寒门书社之中改变命运,君王能收获一批为民请命、忠于君王的臣子,教书育人的学士也能根据寒门书社的教化程度当做功绩,这岂不是很方便?当然其中大多数事宜还要详细计划……”

徐洋很快把后来宋、明时候书院的结构和方法说了一遍,又结合了后世的学校、义务教育等等,说的真当是天花乱坠。

听着徐洋滔滔不绝的概述,李世民心中一震!

寒、寒门书社?

为天下寒门子弟、落魄世家而建立专门读书识字的地方,这的确是一种方法啊!

在朝廷中为何世家门阀的话语权重到连他也不得不重视?

那是因为天下官员大多数出自世家权贵,这些年来大唐虽然开科取士,但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据士科七成以上,尤其是高官贵臣、宰相辅臣。

相反,寒门所占据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隋朝开始创立科举让寒门子弟有了崛起的希望,但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士族门阀观念依然影响深远。

士族的地位甚至比皇朝还要牢固,朝代更替却也有世家门阀稳如泰山,占据一隅拥有着很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说朝廷之上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不可轻视。

加上世家门阀子弟从小不缺条件读书识字,文学造诣与学识自然能碾压寒门子弟。

可如今听到此人叙说,李世民震惊了,仿佛看到了未来寒门子弟逐渐崛起抗衡世家门阀的一幕。

的确啊!

寒门子弟没有钱,但是他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啊!

朝廷出钱出力开办官办书院、学院,为寒门子弟提供宝贵的学识环境、经济补贴和名士点提,逐渐的完善下去,未来还怕世家门阀垄断大权、叫板君王?

待到那时,君王也能真正拥有一批忠君爱国、为民办事的臣子啊!

如果是之前李世民想都不敢想弄寒门书社,毕竟纸张和书籍所花费的钱两实在是太多了。

但如今有了优良造纸术和印刷术,可以造出优质而低廉的纸张和成套书籍,大大降低了成本,不久后寒门书社怕是能搭建起来了吧?

一时间,唐王兴奋至极,又开始拿出纸笔记录,看的徐洋一阵无语。

大家不是在吹牛皮吗?

有必要这么认真吗老哥?

类似朝廷创办的学院在宋朝开始才慢慢兴起形成,这个超前的理念和大局观让李二很重视。

他认真的记录着,并不时询问一些问题,累的额头布满汗水却也没有擦拭。

关于国家大事、造福百姓的政务上他从不耽搁,哪怕眼前有令他心动的可乐却也没有喝上半口。

记录了满满一页纸,李世民才喘了一口气,满足的喝了一大口清凉冰爽的可乐,看着水位线下降而感到遗憾。

唉,这可乐还真的是好东西啊!

比宫中美酒还要好喝三分,喝了以后总感觉周身百骸涌向一股力量,很是舒服。

要不然待会离开的时候带几桶回去?

喝完以后,李世民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杯子,眼巴巴的看着徐洋:“徐老板,你不是说有三计吗?现在才说了一计,还有两计呢?”

“是还有啊。”

徐洋忽然笑道:“你知道字典吗?”

“字典?”

唐王不由疑惑了,回想着所学所知发现并无字典一物,虚心求教之下徐洋才慢悠悠的说下去。

“第二计,字典对于读书人、教化万民来说很重要,或许要求不了每一个平民百姓学字,但是对于读书的人来说很重要,不论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权贵,有了字典学习相当于如虎添翼。”

“什么是字典?现在这个朝代并没有字典一说,但如果君王舍得花费巨力请来名人学士一同编纂字典,那么在未来不论是君王或是编纂字典的人都能够青史留名、名扬天下,被无数读书人视作圣贤一般对待。”

“字典,你可以尝试用笔画、部首、结构、形近字等等方面来编撰,每一页对应相似的偏旁部首字,其中有注音、解释、来源等等,利于小儿读书的培养和学习,减少错别字、增加学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计,之所以民众开智弱,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劳苦,但孩子不一样,现在大唐的生活好了,完全可以从娃娃抓起,所以幼儿普学知识很重要,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吧?你就当玩笑听听就好了。”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千字经: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轰!

听着这番话,李世民脑袋一震,完全愣住了。

他没想到,天下竟然还有如此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