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灵仙变 > 第六十一章 道陵符言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天赐接过剑经,但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以这几年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这个世界的灵师更多的关注点,在对武灵的开发、灵技的运用上,反而对于剑法之类关注极少,所有的器武灵更多的只是为了发挥灵技的作用。

这本所谓的剑经,李天赐下意识的以为也是这类关于武灵的研究,所以准备暂时先一放,等自己将第三灵技掌握好再看吧,自己的剑武灵也是需要成长的。

送走两人之后,李天赐开始继续研究自己的第三灵技,借助剑武灵之力,可以在意识能感应到的范围内随意闪转腾挪。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剑法传说中的人剑合一,他在想自己可以不以借助第三灵技来研究人剑合一?

若是能像第一灵技那般脱离武灵变成自己的灵技,并且借助剑施展而非武灵,让自己与手中宝剑合一实现闪转腾挪,那就有些人剑合一的味道了,再借助这个提升自己对剑法的理解。

这其实是个反向逆推的过程,正常的过程是随着剑法的修炼,对剑的领悟越来越深,当境界达到了才能做到人剑合一。

李天赐却是想通过这个灵技来反向逆推,这样可以节省自己大量剑道积累的时间,毕竟并不是剑道积累就一定会领悟人剑合一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天赐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二灵技和第三灵技的熟练上,他内心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这两个灵技看似都是些辅助技能,但是他感觉还是有希望发展成攻击技能的,前提是自己能彻底掌握这两个灵技,并且像第一灵技甘霖术一样脱离武灵变成自己的灵技。

只有彻底融会贯通,才能谈改良的事情。

之后的日子逐渐恢复平静,整个卫城百废待兴,灵院也在修整之中。

这次凶兽攻城给卫城带来的创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平复下来,毕竟很多人家破人亡。

很快三天时间过去,这天晚上李天赐刚送走李大壮准备打坐静修,忽然脑海一震,一堆信息在脑海中浮现,并且明显分了三个层次。

《太清元道真经》、《太平经》、《云笈七笺》、《度人经》、《抱朴子》、《正一盟威箓》等几本经书目录及内容在上;

《道陵衍符论》、《道陵谈言咒》及内容在中;

《道陵符言经》及内容在下。

最上面的这些经书目录李天赐前世倒是经常听说,也读过几遍,但是下面的《道陵衍符论》、《道陵谈言咒》、《道陵符言经》则完全没有听说过。

道陵?这是人名?还是地名?还是宗门?

好奇之下,李天赐心下一动意念集中在《道陵符言经》。

一个从未听过的男子声音在脑海响起:“后辈弟子听真,吾遥感汝之所在,乃规则不全、法则破碎混乱的小世界。念在同出太清一脉,传汝一点法门,助汝一臂之力,望汝早日脱离小世界,与吾等相会九天之上。”

“《太清元道真经》乃太清一脉道法根基,一切太清道法皆源出于此;吾所传之法以符箓、真言两脉为基,两脉融会贯通之后即可修行吾集两脉大成合一所创之《道陵符言经》。”

随着这男子的话音落下,《道陵符言经》的全部内容在李天赐脑海中浮现,洋洋洒洒数万字包罗万象。

这些字倒也罢了,基本都认识,可组合起来的满篇经文却真真是难住他了。

此外,这人是谁呢?

还好,幸亏此人想得倒也周到,或许是猜到没有根基之下难以读懂《道陵符言经》,便把前面打基础的相关经书都列出来了。

李天赐心里对这未见面的男子还是非常感激的。

他不知道的是,这男子传下的只有《道陵衍符论》、《道陵谈言咒》及《道陵符言经》。上面的经书典籍,都是融合了电脑的头部灵骨结合另外几道意念之后,自动推演出来的符箓、真言两道的奠基所需。

这些都无关紧要了,他将这些经书的内容全部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仔细梳理之后他也知道自己在符箓、真言两道毫无认知,须得全部从头学起。

所以《太清元道真经》、《太平经》、《云笈七笺》、《度人经》、《抱朴子》、《正一盟威箓》等相关经书,及其他道家典籍都被他排上了日程。

于是乎他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又多了几项:研读相关典籍、学习符箓之道、研究真言之道。还好如今的他可以意念九分,大脑可以同时分工处理不同的事情。

此外每天晚上还多了一项工作:抄写经书。他准备把脑海里的书籍慢慢抄录下来,毕竟看书与在脑子里回忆还是有所差别的。

在每日雷打不动的练功过程中,李天赐偶然发现每次练棍法的时候小灵猴都在一边偷看,经常还在一边手舞足蹈的比划,貌似很感兴趣的样子。

于是在某天下午,李天赐尝试着教它枪术、棍法,不曾想这小灵猴对棍法倒颇有天赋,几天下来就把李天赐教的一套棍法耍得有模有样,枪术却略慢一些。

怕它贪多嚼不烂,李天赐教会它三套棍法之后就不再多教,而是让它每天跟着自己一起练功,先融会贯通再说。

对于符箓之道,哪怕前世出身武当的李天赐只是听说过。他接受过完整的世俗教育,在世俗教育认知中,这些都是封建迷信。

武当也有符箓之道的典籍,甚至据他所了解后山就有一部分老人研究这个,不过他自己却并未学过,倒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偶尔会谈起来。

耳濡目染之下,李天赐倒也知道符箓之道不可小觑,只是自己不甚了了。

若论符箓之道谁主沉浮,当属正一道鼻祖天师教。

而今有了系统的相关典籍,他才真正认识到符箓之道的博大精深。

因用途之不同,符箓一道衍生出无数符箓道法、符术、符书。虽然种类繁多,分门别类之下研究起来倒也有迹可循。

如果按用途来说,主要有两大类,分别用于阳事与阴事:阳事多用于祈福、求子、消灾、去病、庆典、祈雨及祷晴等;阴事多用于超度亡魂。

当然,这都是正派的用途,据说也有很多旁门左道的用法,这些他就了解的不多了。

若以其形制来分,主要有五大类:复文,云篆,灵符,宝符,符图。

复文,由两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画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

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灵符,这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符箓。这种符箓虽然同样是描述宇宙变换的,但是要详细许多,威力也不同凡响。不过因为其中有文字也有图案,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

宝符,这种符箓之所以叫宝符,是因为他所用的符文载体异常难得,皆为非同寻常的宝物,能够加强符箓的威力。根据符文载体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其威力也取决于载体。但因载体难寻,加上制作方法难度很大,这类宝符极为少见!

符图,这种符箓就像常说的图腾一般,是以一幅天神形象图画以及相应文字来作为符箓根本的一种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常发现这类符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