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杨柳坝与刘家湾中间隔着一张大塘 > 第七十五章 为了娃娃读书买房进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五章 为了娃娃读书买房进城

第75章 为了娃娃读书买房进城

高明最初的一个想法,觉得单位那个地方偏僻。单位离成都往西几十里远,路况也不好,泥巴或石子路面都没硬化。只要车子开过,后面就扬起那个灰尘,妥妥地在乡坝头。

而杨柳坝高头五华里的九彩村村民却认为高明在刘家湾隔壁的大学毕业后,是学业优异包分配到了大城市成都,在国营大厂体面上班。

高明就一直没跟老家的人说过,上班那个地方不叫成都,麻麻咋咋可以语焉不详称作成都西。这个西是西行了好几十里的,也稀里糊涂迷了很多大学生的眼睛,懵懵懂懂与高明一般,背着行李辗转来到厂里绕线圈。或者多绕或者少绕几圈,看有什么影响,也算科研。

这高明技术员自从转岗业务主办,跟着师傅跑了一些地方,心里也就慢慢活泛起来,就一直张罗到要住到省会中心城市去。也就在去哈尔滨投标前后,为了买一个房子,就把省会中心城市的这个楼盘基本都看了一遍或几遍。当然能看的房子也不算太多,成都一直有一句口头禅评价区域位置,东穷北乱西贵南富,因此东边北边的基本不看,而西面和南面的房子当时也不是太多。

“马上要那个最大的套型”,高明反复比选,一点不比工作中招投标省略或简明,终于选了一套靠近成都西单位大方向的高级电梯公寓。直接诱因应该是娃娃马上要读书。至于因此与某某结缘比邻相识,应属赠音。

“省会城市原来是吸收有钱人的”

“后来大城市是有钱人的”这两句话高明觉得,虽然听起来差不多,本质应该还是不一样的。高明体会,原来这些城市要进来或进去,似乎更容易一些,似乎更包容一些。城市的原住民和新移民,不管有钱没钱的都住在一堆。

渐渐地,大城市就会促使其中低收入的那一批人,往远郊县域,或者往周边那些小镇的地方,主动或被动迁移。

“买这个房子,当时都是把我所有的钱”

“几乎全部”

“勇敢!”在高明与高明书记两个人的规规划里面,或者觉得把这房子买了,装修了;再赚点钱养老;就买了房子也就解决了娃娃读书的问题。

“看了那么多,为啥子会买现在这套?”这个细节,正大认为这个细节很关键。

“我的是2000年开盘的。”

“2000年或者是99年开盘的。”纠正了一下。

“当然那个盘也看过。”

“那是二期”正大推算自己与高明总时间不同步,高明总应该看的是二期,可能晚些时候开盘。两个人不约而同前后脚都看了几个相同的楼盘,理由也差不多,离超市近,高明觉得离自己的单位近,正大觉得离家属的单位近。当然没有地铁,也想不到这么远。

“只是觉得这边嘛,西边”

“离厂里面近一点点嘛”

“你的?”

“就在对面。”

“都在西边,西贵嘛。”

“可能你买得贵一些,当时。”

“晚一些的嘛”,高明回忆,当时房价都是每个月都是往上涨一点点,那心情就觉得,就感觉得特别好。

“你那个单子到了两千几?”

“六七”

“那贵些,我这边只有,只有2000。”

“对啊。一千九或者两千左右?”

“我为啥子买100多平米?也许是90平米以上就能够解决两个人的户口”

“团结到成都,那两码事,很牛的。”自从那个开始,高明就觉得这户口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跟家里头人说的这户口会慢慢淡化,因为高明现在可以简单随便解决。这个时候高明应该,已经基本达成业务主办的转岗初衷,能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些;当然,也因赚钱了才会觉得办事简单。

“就买个房子就可以解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东西就贬值了。”说得虽轻松简单,其实高明看房选房定房,应该经历了一年多的很长时间。

“你还是一次性全款的,没有按揭?”

“对,还是没按揭。”高明觉得跟银行去打工,划不来。高明有时自嘲自己的想法可能有点幼稚,高明跟很多人想法都不一样,觉得没得必要去花那么高的利息。

“当时买的几楼?”

“七楼。”

“整个是几楼?”

“11楼”

“电梯,它是电梯公寓。”

“电梯小高层嘛!”

“七楼,为啥子买七楼,不买11楼或者是买三楼四楼二楼。”

“一楼可能矮了。”

“顶楼就是因为建筑质量不行,会漏水。”

“三四稍微矮了一点点,就绿化可能要遮挡视线。”

“其实也不是个好好,七八楼,因为悬浮颗粒”

“当时是不晓得。”

“一般不买八。”

“八楼好像跟十八楼,好多人都不得买。”

“七上八下”

“户型是三室一厅三室两厅?”

“反正有两个卧室”

“一个客厅”

“两个卫生间”

“你是把有一个房间改成书房了?”

“对。”

“当时户型是怎么考虑的,除了超过90平方户口上户口以外。”

“南北。”

“还一个最大的吸引我的点”。

“阳台它大”。

“我想买就买楼王位置。”

“买那种好位置”

“那就面向中庭了?”

-----------------

为了娃娃读书买房进城,在高明的选择中,就是每个房间都能够见得到光,让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充满阳光。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也许江芸妈妈也想给娃娃更好一点的读书环境,就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把小江芸给送回送到了江芸的爸爸那。

江芸爸当时已经结婚了,然后就怕江芸打扰他家生活,就想让江芸回云南去,江芸当时挺难过的。

有一段时间反正江芸爸打电话给江芸,电话中的语气态度都特别不好。说一句回一句,说一句顶一句,不管说的有没有道理,都要去回爸几句,就是感觉这样江芸心里才好受一点,就可能当时心里面有怪过爸。

那一年江芸爸与后妈天天吵,然后就很烦。后面江芸就跟妈说,想转学回老家这边读,然后就一个人回到老家那边。

江芸妈的老家那边,江芸其实一点都不熟,然后又是乡下,那时候还没水泥路什么的,然后说那边的亲戚江芸基本都不认识。

刚开始的半年是住在江芸舅舅家,后面由于很多原因,江芸就自己搬出来租了房子,一个人住。

然后在那里初中读了三年。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可能是一个人住,很平静,江芸就想通了很多事情。加上那期间,江芸爸打电话次数最多,江芸就觉得对爸那种态度也没意义,不管是对谁都没有意义。

突然间的江芸理解,爸想要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爸怕江芸打扰也是正常的。

突然间的同时也体验感受到妈妈那种很苦的生存状态。

江芸是在乡下读了很久的书。刚到那里,有些方言不太听得懂,江芸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当时江芸的同学,总觉得江芸是从大城市里转回去的,对江芸也有一点点排斥,甚至有点还觉得江芸家很有钱。

江芸跟他们解释过自己家很穷,没钱,但是没有一个人信过。不过还好,不管怎么排挤,也不会当着江芸面说的很过分。

但是江芸还是有点难过,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很敏感吧。

最烦的是有人会捉弄江芸,就挺烦的,特别烦。

因为老家那边教育的差一点,比如说他们小学从来没有学过英语,他们是从初中开始学的,然后基础方面是要弱一点的,刚转回去的时候江芸成绩也很好。

然后他们经常比如说要问江芸题,比如说语文什么的,要背的什么文言文古诗课文要跟江芸背,所以说对江芸的态度就明面上还是可以的。

怎么说在那里待了三年,感觉跟大家相处的都不是很好,但又感觉没那么差。江芸也很少跟别人交流,当然后面自己可能是因为太久一个人了,每天胡思乱想想的有点多了。

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江芸突然想清楚了,自己要好好学习。因为江芸当时就觉得,如果自己考了一个好的学校,不止是学校的环境会有改变,还有同学,可能你进入了一个学校,很好的学校,大家都忙着学习,可能不会在意你那么多,不会在意你那么多事情什么之类的,然后就想着就好好学习。

当时江芸的体育特别的差,但是就连很多老师都说江芸不行,他们说打赌整个年级,江芸是最不可能得满分的。后面中考就是考体育那天,江芸也是考了满分,他们都说不可能不太相信,尤其是江芸的800米,当时江芸其实跑完以后晕了,就直接倒下去了。

江芸觉得自己是那种不服输的,别人越说不行,就越要做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