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李承皇一脸诚挚,宁易想了想,说道:“或许是半年,又或许是一年,总是要回来的。”

李承皇闻言大喜:“好,届时我在玉京城外为先生牵马入京。”

之后,宁易与李承皇、黄先觉二人聊了许多趣闻,又谈到了当今天下各国情势,一聊就是一整天。

直到天色渐暗,推掉了太子的留宴后宁易一个人回到了春见楼。

一夜好梦。

次日天还未亮宁易便留信一封给春见楼的胖掌柜与郎先生,告知二人自己要远游,多谢二人这段时间的照顾。

之后说明自己快则半年,慢则一年之后必将再回玉京将射雕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完完整整的讲来。

准备离开时宁易忽然有些惆怅,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要说的上朋友的似乎也就姜漪一人,现在要离开,没跟姜漪亲口道别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之后宁易来到马厩牵走了自己的那匹劣马,这匹马当初是和姜漪一起在沿途购买的,由于钱不够,所以买的马也都是劣马。

当初选这匹马时宁易也是看中了它虽然瘦弱,但耐力颇好,值得一提的是姜漪当时选了一匹最好看的马……当然,也是劣马。

这匹马颇有灵性,见到宁易上前牵它,它既不嘶鸣也不反抗,就这么乖乖地跟在宁易后头。

就这样,一人一马走过大街小巷,甚至穿过了紧闭的玉京城门。

大街上的卫兵也好,早起的摊贩也罢,没有一人注意到这一人一马,直到两个身影缓缓消失在远方再也看不见。

……

天下之大,无外乎二帝四王。

这二帝指的是大晋与大庆的两位皇帝,也就是晋帝和庆帝。

四王指的是韩、卫、涉、梁四个小国的王,由于国小位卑,四人不称皇帝,只称王。

论国力,四个小国加起来才勉强能够和晋庆两国抗衡,是以四国联合起来称四国联盟,同进共退,以此保证四国不被两个庞然大物吞并。

除了这二帝四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势力,那便是北方的草原人。

这些草原蛮人擅骑射,豪勇无比,便是女子也能开强弓,可谓全民皆兵。

他们时不时的就会来到晋庆两国的边境疆域打草谷,百姓不胜其扰。

虽然两国都会发兵围剿,但这些草原人狡猾得很,发兵少了,他们便如狼群一般集体出动围剿,发兵多了,他们便立刻逃遁。

草原人的马比两国的马要好许多,是以两国一直都没讨到什么便宜。

两国有心想派大宗师出手对付草原人,但又怕别国动歪心思,是以都不敢冒险。

更何况,草原人也是有大宗师的,派一个不保险,派两个又怕被人背后捅刀子,权衡利弊之下只能由得草原人嚣张去了。

还好在十年多前大晋的黄先觉出手灭了一个草原人的千人队,这让那些草原人有所顾忌,这些年安稳了不少,否则边境百姓可还有得苦头吃。

平阳城。

这是大晋最北方的一座小城,同样也是距飞鹰山脉最近的一个城池,其规模与玉京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虽然此地比不上玉京,但得益于大晋国力强盛,这边远的小城也颇有一副欣欣向荣的态势。

平阳城的城门口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时不时的便有小贩挑着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进城售卖。

也有一些商人的马队正排着队伍登记入城,城门处的守卫们细心检查收取一定比例的税金然后便一一放行。

“这位大哥,在下想要入城投宿一宿,不知……”

突兀的一个声音传来把一名正在检查入城名单的守卫给吓了一跳,他抬头看去,只见一个面目俊秀的短发青年正微笑看着自己。

“嗯?入城投宿?没有带什么货物吧?若是有货物的话需要登记缴纳税金。”

青年回答道:“这位大哥请放心,在下只是过路,休息一晚补充一些食物即可。”

守卫看了看青年身后,见青年只是牵着一匹劣马,并未携带什么货物便点了点头,说道:“登记姓名,从何处来,然后就可以进城了。”

青年含笑说道:“在下宁易,自玉京而来。”

守卫一惊,仔细端详宁易:“小兄弟从玉京来?那可远的很。”

“是有些远,但是为了回乡,远一些也不打紧。”

守卫又问了一些问题,见宁易对答如流没什么问题便点了点头宽慰几句后放宁易进城了。

平阳城内烟火气息十足,主干道两旁有无数的吆喝声,有卖大饼的,也有卖糖人的,甚至还有耍杂技的。

那时不时从口中喷出的火焰总是能让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呼,很难想象一个偏远小城竟也如此热闹繁华。

宁易轻车熟路的找到了一家小面馆,然后要了一碗面条。

面条筋道爽口,即使没有丰富的调味料,但凭着那一碗大骨熬出来的汤头也足以让宁易食指大动。

还记得自己这批劣马便是在这平阳城内买的,这家小面馆当初还是姜漪带着宁易和陆家两女一起来过的。

当时买完马后身上的钱所剩无多,所以四人就在这小摊上一人一碗面,虽然简陋,但比起在飞鹰山脉里啃野果和馒头当然是好得多了。

想到当时是四人在此吃面,如今重来,却只剩自己一人了,这让宁易略微有些感慨。

见到宁易吃完了面条后叹气,一旁的老板忍不住问道:“怎么?面条不合这位小兄弟的口味吗?”

宁易一怔,哑然失笑:“老板误会了,我是想到月前我与三位朋友一同在此吃面,现在却只剩我一人,心中有些感慨而已,并不是对老板的手艺有什么不满,老板莫怪。”

老板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见宁易语调诚恳,确实不是对面食不满这才放下心来。

“小兄弟自远方来,能到我的摊子吃两次面是缘分,与朋友的聚散离合也是缘分,随缘罢了,何必为此烦恼呢?”

宁易点头朝老板拱手道:“老板说的是,麻烦再给我来一碗面吧,多放些葱花儿。”

“好叻,小兄弟稍等,这便给你下。”

说完,那老板便拢了一把面条下锅,紧接着又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个小罐,笑呵呵地对宁易说道:

“这是我老伴熬的香油,平时可不拿来卖,今天拿来给小兄弟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