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德缘来京十余日了,绣衣直指从长山县带回来兴汉军咨议参事的信札。

信写的很琐碎,看样子咨议参事是把一个多月来的事情差不多都汇报了。

原龙翔军的家眷们自己安顿下来,但是县城残破不堪,原来的县令因为这事,调走了。

县城里是县丞带着从附近召集的民夫,大概清理了下,整个县城被烧杀殆尽,只清理出三分之一的地方。

盖了简易的房屋供家属们居住。

归顺的百越国人安置在了县城北面,临时搭建的营地。

一真长老来了!

带着一百多僧人和庄客,押送来五千石粮食,还有一些布匹、锅碗瓢盆的生活用品。

目前长山县还算稳定,但是参事担心冬天不好过,就现在的简易房屋,冬天会冻死人的。

另外参事说他接到了李德缘给他的信,对即将有五到十万流民到来的事情表示担忧。

他说县城周边的土地都荒芜了,即使发动归顺的百越人平整土地,也不够支撑五万人的吃饭问题。

看完信,李德缘也觉得头大,计划是计划,远景是远景,要没有一真师傅的粮食支持,现在的几千人就得挨饿。

不能再停留了,皇帝老子已经见了,也得到了支持,兴汉军也露了面,得赶紧回去,赶在下雪前把长山县城收拾出来,还要为流民准备住处。

几乎是同时,刘裕和陈庆之的密报也到了。

陈庆之那边很顺利,丹徒等地因去年淮西战事有大量流民滞留在庐江郡内。

虞国江北诸郡吸收流民的能力早就饱和了。

江南诸郡因为土着豪门较多,对流民吸收率很低,只要工匠和年青力壮的做私兵和部曲。

陈庆之让家族的稍一散布长山县招募流民的事,应者过万。

来信要人手,要路上的协调,要粮食布匹。

人手没问题,把二营给派过去。

路上的协调也没有大问题,用护南中郎将、屯卫将军的名头起草招募流民的公文,直接呈报衍武帝批示。

马上转到中书省、尚书省批复,照会庐江、南徐州两郡和沿途各郡协助办理就行。

这种陛下授意、庐江等郡县解决老大难问题的事,想那谢必安也不会为难。

至于粮食和布匹,兴汉军军营也只够自己吃的,好在有钱,衍武帝赐给兴汉军全军绢五万钱五百万,给李德缘自己的金五千,钱五百万。

李德缘心说,老爹啊老爹!你赏赐的这些还不到被你打劫去的赎金十分之一呢。

赏赐给全军的分了,李德缘自己的拿出五十万钱让十九郎送去内城府宅,交给任夫人,让她留作家用,剩下的充做军用。

布匹和粮食明天就在京城采购,让二营的给直接带过去。

陈庆之这头基本没啥问题了,刘裕的信里却有麻烦了。

京口流民不下七八万,但愿意跟着去长山的却不多,有人暗中威胁流民不得跟着刘裕走。

李德缘印象里,京口是孙家周家的地盘,孙家在内卫军和边军都有军帅,边军中的宁朔军是周家的。

不用说,孙家和周家是想控制这七八万流民做自己的劳力和兵源的。

公文照发,也得做两手准备,一营先不回长山了,去京口!

缺人!李德缘突然意识到钱粮都是小事,人才真的缺!

虞国不缺官,只要自己开了口,各大世家立马能给你塞进来成百上千的子弟。

都是一群只会清谈的废物!别说让他们组织流民这种大事,采购粮食物资的事都不知怎么入手。

明天找舅舅要几个人去!还有董亮董大监,怪不得皇帝都爱用太监呢,好用!

让十九郎把老萧喊过来,这会就他那能调人出来。

老萧这人轻易不发表自己意见,职业习惯。

李德缘和他说完庐江郡和京口那边的事,老萧停了一会说“庐江那边没问题,我给你一百个人,听你调遣。”

“京口那边不好办,我建议你找董大监。”

李德缘很想和老萧好好聊聊,奈何老萧这个人油盐不进,说完就走了。

一炷香的时间,一百个绣衣使者就来军营报到了,由两名绣衣都尉率领,听李德缘调遣。

这一百人真好用!派出去,不到一天的时间,五千匹苎麻布,五千石粮食采购完毕。

李德缘则是跑了一天的公文,好在衍武帝对董大监有交待,特事特办,派了给事黄门出面,所需公文一上午走完流程。

崔偃治派来十个人,别看都是家臣,个个都是带着品级的,而且各有专长,算是给李德缘配了个班子。

董亮董大监派人捎话,他不能给兴汉军派人,原因很简单,越权,但可以给他在内城府宅派五个小黄门去。

京口的事他已经着手在办了。

李德缘是皇子,是可以配太监的,有五个小黄门在府宅,算是建立了联络站。

这一整天忙的脚不沾地,阳虎和十九郎累的躺下就不想动了。

全军赏赐按照品级也都发放了,给士卒们放一天假,然后就要分成两部分,一部西去接应陈庆之,一部东去京口,接应刘裕。

这一天还来了十多个拜帖,都是邀请李德缘去参加各种聚会的,全部挡了。

王恺坐着马车也来了,他先去的内城府宅,得知李德缘在军营,又赶到这里,送来两名乐伎的卖身契。

看了卖身契,李德缘才知道两位美女姓冯,一个叫冯兰一个叫冯芝,还真是双胞胎姐妹,兰陵人氏。

李德缘也没客气,假模假式地问了问王恺的伤势,昨天大朝会就没看见王恺,鼻青脸肿地不好意思露面。

韩仙儿也派人送了帖子,邀请他去七彩楼赴宴,李德缘想去,可事太多,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只能给韩仙儿回了一份帖子。

上面就写了一句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晚上的时间准备留给赵智,这个人用好了,南征能省不少事。

赵智也猜到李德缘要找他了,兴汉军大营忙活了一整天,人员进进出出,大车进进出出的,傻子也能看出要开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