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俘虏们发现伙食是越来越好了。

虽然还是一天两顿,但早饭从稀粥变成了稠粥,晚饭从菜汤变成了“杂面疙瘩汤”。

别看俘虏们家境都不错,却都是头一次喝这种疙瘩汤。

送饭的火头军说这是他们大帅发明的。

虞国的北面防区横跨淮河两岸,小麦等北方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小,面粉虽然没有后世那样去了麸磨的那么细,做疙瘩汤够用了。

而且麦粉的价格竟然比大米价格低,明溪县属于江南了,这的百姓对于麦粉基本没有太大的市场需求。

百姓日常还是以米饭为主,县城粮店里的陈年麦粉就都被李德缘划拉来了。

他不仅教火头军们做疙瘩汤,还把吃了很多天的麦饼改良了。

麦饼制作很简单,小麦和大麦磨成粉,加水和成团,加一点盐摊成饼,放到烧热的石板上煨熟。

这玩意制作简单,保存时间长,但口感属实不咋滴。

尤其是放个十来天后,硬的和石头一样,李德缘亲眼见过吵架急了眼的士兵拿麦饼当武器砸破了对方头。

如果长途行军或是战事紧张来不及补充热食,这玩意扛饿还耐储存。

可驻扎或是休整时老吃这硬邦邦的饼确实废牙累腮帮子。

正好等着百越国上门送钱,李德缘其他大事还停留在构想阶段,干脆发挥下自己后世做饭好手的特长,改善下军中伙食。

小麦粉是正宗的全麦粉,第一个教火头军的就是疙瘩汤,说实话只要不是懒得出奇笨的要命,疙瘩汤没有学不会的。

不过这时候能用的配料不如后世多,肉干剁成丁,鱼干撕成丝,虞国有海有江河,虾干、干贝、蘑菇有的是。

水生的、陆生的野菜也多,大杂烩煮一锅出来,干稀都有,热乎乎地来上一碗,士卒们都喝的肚圆肠满的。

最重要的是这疙瘩汤制作简单,速度快,火头军们工作量也不大,配上麦饼,短时间内就能保证士兵用餐。

李德缘还抽空做了面引子,发面饼也弄了出来。

手把手地教火头军们挖烤馕坑,做土馕。

经过两天实验,这种加了少许盐和小葱花,撒上胡麻的馕饼,要比以前的麦饼口感好多了。

最让士兵们欢迎的是面条!手擀面!

李德缘记得后世的汉代和南北朝时的北魏已经有了面条的祖宗,汤饼,水引饼,但还没有普及和有各种浇头。

面引子有了,手擀面就能做了,浇头好说,各种肉干鱼干干贝干菜烩成浇头,香气扑鼻,加上面条从锅里捞出来,人人都是食指大动。

李德缘和火头军们加班加点地擀出许多面条,趁着有太阳,晒成干面条,这样行军打仗时,支上陶釜烧开水,一下就得。

试制压缩饼干的结果不太理想,可用材料太少,又没有压缩成型的工具,做出来的只能算饼干。

就这已经让火头军和士兵们很新奇了。

馒头,对还有陈庆之碎碎念的烧饼,李德缘都打算弄出来。

让士兵吃饱吃好是第一要务,不过没有蒸锅和铁锅是个愁事,李德缘计划回到长山县后把冶铁弄一弄,起码打造武器铠甲和各种农具都要用铁。

就在李德缘热火朝天的领着火头军们改良伙食的时候,萧指挥使回来了。

老萧风尘仆仆地从南面赶回来,破天荒头一遭地未先开言先恭喜上了。

“恭喜军帅发财!”老萧罕见地笑着说话。

李德缘一愣,突然笑起来,拍着老萧的肩膀,两人心照不宣地大笑。

回到军帐,老萧收起了笑容,说百越国的赵太后是同意了群臣们的联合上书的,拿钱赎人,派使团正式出使虞国。

“使团的目的是什么?”李德缘问。

“上表称臣,恢复朝贡,重开商路。”

“就这?老萧,我没记错的话,我爷爷,先皇在世时,他百越就称臣了吧,每年还朝贡的吧。”李德缘不屑地说。

“嗯,军帅说得对,自从百越老国主薨了,新国主上位,朝贡停了有四年了。”

“哼,还不是闽越背后撺掇的,这两次是把他们打疼了,想起来朝贡了。”

李德缘说完想了想说:“老萧,你安排人做几件事吧。派专人联络百越的三大世家和大商人。”

“第二加强南越的情报搜集,尤其是皇室内部的派系斗争。”

“第三派人搜集百越和南越两国水军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对了,还有件事马上也要办!用你指挥使的名义发给所有南路绣衣使者,绘制他们所在区域的舆图。”

“就是他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内的城池、村镇、山川、河流、桥梁等,越详细越好!”

老萧看了看李德缘说:“军帅给打个样吧,我怕底下人愚笨,误了军帅大事。”

李德缘拿起笔在木简上勾勾画画起来,不一会一幅简易的明溪县城附近的地图就呈现出来。

“这个算五万分之一吧,还太简单,应该把道路,尤其是小路也要画上去。”

老萧猜出来李德缘是要做大事的,敌国的舆图必定要派大用场,脑子里过了一下,衍武帝并没有提过舆图的事,于是爽快答应下来。

李德缘还想和老萧再探讨下绣衣直指机构改革的问题,营门外快马来报,界河关卡来客了。

李德缘嘿嘿一笑,站起来大喊“接客啦!姐妹们好生伺候着啊!”

值哨士兵们听见“姐妹”都窃笑不止。

这次郡司马没来,是百越越丰县令来了,身后还跟着高矮胖瘦各不同的一群人。

守界河关卡的临川郡郡兵列队在桥头严阵以待,对面的这群人很安静地聚在一起。

李德缘飞身下马,远远地就冲县令施礼问好。

脸上都笑开花了!这哪是县令啊!这是财神爷来了!

放下吊桥,李德缘只让县令一人过来,那些人都在对岸等着。

都是老熟人了,不用虚了八套的再寒暄了,县令说这些是禁卫军的家眷们,来探望的。

“钱带来了?老吴咱说好,一手交钱一手放人。”李德缘越看这个吴县令越喜欢。

“带来了!带来了,大帅您看怎么交接?”吴县令一脸谄媚的问。

“好办,你让他们把要赎的人名写下来,我安排人去按名字提人,就在这里交接,交钱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