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轧钢厂的一些领导,徐千帆也见过,哪怕是李副厂长,看到徐千帆开着小汽车,眼神里都有一些羡慕。

可这个人眼神很平静,没有一丝感觉,甚至觉得小汽车也不过如此。

“小帆,这是我老公杜彬,听说你在轧钢厂工作,他过段时间也要调到轧钢厂去,到时候你们就是同事。”

杜彬谦逊的对徐千帆笑了笑,伸出手,道:“徐医生,到时候请多多关照。”

徐千帆一阵头皮发麻,觉得这家伙十有八九是去轧钢厂搞事情的。

虽然装的很像,可徐千帆能看出来,这家伙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我就一个厂医,是个闲职,是你到轧钢厂来照顾我才是,你可是工程师,国家的宝贝,来厂里肯定是领导。”

徐千帆笑着跟杜彬握手。

杜彬淡笑道:“徐医生客气,我就是一个幸运儿罢了,当时易中海收留了我几天,我一直很感谢他。”

徐千帆的脸色逐渐冷下来,心中警铃大作。

不知道这个杜彬是几级工程师,如果是八级或者九级工程师,都不会对徐千帆的计划产生太大的威胁。

若是高级工程师甚至是副总工,那就很厉害。

一个副总工,可以带着工程师小队,完成对个整工厂的生产设计,这些设计包括设备内部的设计,生产线的设计,生产工艺的设计等等……

可以说,在工厂里,副总工这种存在,就是整个工厂的大脑,是工业制造的灵魂人物。

副总工的评级,一般是六级工程到四级工程师,在任何工厂都是位高权重的存在。

哪怕是厂长,面对这种灵魂人物,都要给极大的特权,特别是在做新产品研发期间,甚至可以说副总工的特权,完全凌驾于厂长之上。

新品研发成不成功,完全是副总工说了算。厂长只是职级上高一些,可对于产品研发,哪有工程师那么专业。

段小燕看到自己女婿无形中压了徐千帆一头,心里有些得意,徐千帆再怎么厉害,终究也只是一个厂医罢了。

秦双双倒是没看出自己老公和徐千帆的暗中较量,她浅笑道:“淮茹,今天回门,有没有给娘家带点东西回来。”

秦双双这番话虽然说的平淡,可实际上却有一股和秦淮茹暗暗较劲的味道。

她本来是秦家村嫁的最好的女人,每次回村,都风光无限,所有人都以一种非常羡慕的眼神看着她。

可自从前两天秦淮茹结婚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原本属于她的风头,现在都被秦淮茹给夺走。现在秦淮茹成了秦家村嫁的最好的女人。

秦淮茹的相貌身材本就比秦双双好,再加上嫁的比秦双双好,让秦双双心里的嫉妒心噌噌直冒。

“双双,你说这些干什么,淮茹前两天结婚花费巨大,估计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哪还有钱买东西带回来。”

“不像你们夫妻,工程师收入那么高,自然可以时常接济家里。”

段小燕皮笑肉不笑的说着,她打心眼里瞧不上徐千帆,时刻想着压过秦母的风头。

“小帆结婚可没花什么钱,他结婚当天,别人送的礼金,加起来就两千多。”

秦母冷哼一声,她看不惯段小燕那副嘴脸,她女婿怎么可能没钱。

两千?!

段小燕差点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陶大妈,我知道你想替女婿出头,不过没必要学着吹牛逼,两千块钱是什么概念,杜彬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

在段小燕看来,哪怕徐千帆再厉害,人脉在广,难道还能比工程师的人脉广么。

秦母显然是在吹牛逼。

徐千帆淡淡的道:“结婚到还真没花什么钱,大家伙都挺热情的,送的东西也不少。”

说话间,徐千帆打开小汽车的后备箱,先是将缝纫机给搬了下来。

“妈,这缝纫机,平时小猫也用不上,我搬回来给你用。”

缝纫机搬出来,段小燕和秦双双的眼珠子都直了,这是崭新的缝纫机,而且是大牌子,可不便宜。

秦双双家里倒是有,不过牌子比不上。徐千帆拿出来的缝纫机,至少三百多块钱。

秦双双瞪了杜彬一眼,当初挑选缝纫机的时候,她就想买这个牌子的,可杜彬嫌贵,买了个便宜货,现在经常出问题。

段小燕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之前没有结婚,徐千帆给秦淮茹娘家送点好东西,这是正常的,可现在都已经结过婚了,竟然还送这么好的东西。

她的眼神中满满的羡慕之色。

将缝纫机搬下来之后,徐千帆又从车上搬下两袋大米,一袋大米50斤,共一百斤大米。

段小燕眼神变了变,甚至瞪了杜彬一眼。她也想吃大米,可这一次杜彬过来,带来的都是粗粮。

秦母脸上堆满了笑容。

“小帆,跟你说多少次了,这些东西少搞一点过来,你们小家庭也要吃大米,这一百斤大米,我们家都要吃好几个月。”

这年头,并不是天天吃大米饭,而是偶尔一餐吃一顿细粮,改善一下伙食。

徐千帆有小世界,早就实现了吃饭自由,大米多得是,根本吃不完,徐千帆都考虑后面是不是可以卖掉一些。

“妈,我家里大米多得是,根本吃不完。”徐千帆实话实说。

可徐千帆的这一句实话,在杜彬的眼里看来,却成了挑衅。

就算徐千帆送缝纫机过来,杜彬神色都比较平淡,可唯独看到这一百斤大米,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作为工程师,每个月的大米都不太够吃。倒不是钱不够,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票。

这年代票很珍贵,特别是粮食类的票据,每个人在吃的方面过的都比较拮据。

困难时期,粮食产量本就不高,在计划经济年代,必须要严格控制粮食的消耗量才行。

这一百斤大米,让杜彬不仅眼馋,而且让他觉得这是徐千帆对他的一种无形挑衅。

“徐医生,这些米,都是用粮票买的?”杜彬突然发问。

他怀疑,徐千帆这些大米的渠道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