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秦开始直播历史 > 第151章 安史之乱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没有粮食,还能用不足万人的士兵杀敌军十二万,坚守十个月……”扶苏有点惊讶,“这要多么大的才能,才能做到如此。”

“逆境果然,”秦始皇思索道,“更能激发人的潜能。”

“张巡有勇有谋,仅用六千多士兵,就拖住燕军十个月,”朱标有点不平道。

“后来唐军能收复洛阳,长安,不都是张巡努力十个月的结果。”

“结果张巡以身献国,等肃宗平定功臣的时候,他是不是功臣都有争论……”

“这也没办法,”朱元璋摇摇头,“他这个确实违背常理,毕竟他可是……”

吃人。

当时燕军围城,因为没有外援,也就没有粮食运进来。

很快,睢阳城里的食物被吃完。

没有食物怎么办?

众人动动脑子,可以吃树皮,可以吃纸张,也就可以吃茶叶。

很快,树皮,纸张,茶叶也都被吃完。

这怎么办?

向外求援!

可是等他们千辛万苦逃离睢阳向周围求援的时候,只得到了冰冷的脸。

原来,周围已经认定他们必败,他们现在做得,都是无用功。

找不到外援,又没有吃的该怎么办?

众人只好再动动脑子,可以吃麻雀,可以吃老鼠。

不久,麻雀和老鼠也全部被吃完。

这该怎么办?

众人又把目光转移到战马的身上。

对,可以吃马。

很快,马也被吃完。

怎么办?

众人想不到办法,张巡却想到了办法。

他回家直接把爱妾杀掉,分给士兵吃。

没有食物可吃的众人含泪而食。

吃过后,也开始以人为食物。

先是吃老人,老人吃完了吃小孩……

吃得城内到处都能看到人的头颅……

城破的时候,据说吃掉了老弱妇孺三万人。

“就算如此,也不可以否定他的功绩,”朱标继续道,“臣以为他被称为功臣不足为过。”

【在此期间,深感燕军强大的李亨求助回纥,回纥派精兵相助。】

回纥?李世民眼前一黑。

这回纥不是早就投降他大唐了吗?

现在他泱泱大唐还要求助这个小政权,成何体统?

“父皇,”李泰见到李世民表情的变化立刻道,“父皇息怒,眼前最重要的是平定这场叛乱……”

“他们会无所求?”李世民反问道。

“现在你问他借人,谁知道后来他们要的是什么。”

不过他没猜错的话,是数不尽的财。

【大破燕军。】

【广平王入长安,百姓夹道相迎。】

看到百姓夹道相迎这里,李隆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直都是盛世之君,他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也从没想过某天他大唐还会利用异族。

【得知消息的李亨立刻遣使入蜀,迎回李隆基。】

“还接他干什么?”刘邦直接道,“让他直接留在蜀地多好。”

而且造成这个结果,他有脸回去?

“你这话说的,”吕雉看了他一眼道,“直接遥尊父皇是太上皇,古往今来他可是第一个,李亨要是不接回去,那可是不忠不孝。”

就是走走过场,那也要接回去。

“有什么脸回去,”李世民嫌弃道。

把好好的盛世作成这个样子,真是一点不害臊。

“哎,”李隆基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神迹,有点理解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心情了。

而且李亨已经登基,也不知道他这次回去,又会是什么情况。

【李沁归山。】

【而洛阳也都被收复。】

“第一次出山,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赵祯看到这一幕不禁道,“像李沁这样的人,才是救国家于水火。”

当时肃宗和玄宗分开往灵武,肃宗立刻去找他的老师——李沁。

一直在隐居的李沁立刻同意肃宗的要求,跟随肃宗北上,为其出谋划策。

在他的一次次谋划里,局势越来越好。

事成之后,任凭肃宗如何挽留,他,还是选择了归隐,为众士人做出了范例。

【同年,对安禄山早就不满的安庆绪谋害安禄山。】

【安禄山被杀,享年五十五岁。】

【安庆绪继承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后发丧。】

“都已经把人杀了还尊为太上皇……”杨坚笑起来,“这操作,安禄山地下有知,不削他才怪。”

“被儿子杀了?”李隆基听到这话,心里突然舒坦一些。

尽管安禄山没被凌迟,但是被儿子杀了这个结果,可以接受。

【命史思明守范阳。】

【安庆绪也在不久自洛阳退到邺城。】

【而李亨的第三子李琰也在这个时候在张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人的合作下,因谗言被赐死。】

“张皇后?”李隆基在脑中搜索相关的信息。

李亨的妃子确实有姓张的。

好你个李亨,竟然让皇后插手朝堂之事,还让她害死一位皇子。

“可惜了,”赵光义摇摇头,“多好的一位皇子啊。”

李琰为唐朝东征西战,最后换来被奸臣陷害的结果。

“有太宗的例子,”赵匡胤看了一眼道,“也正是李琰和太宗太像,他害怕玄武门之变再发生一次,这才……”

狠心杀了他。

他这是抱着宁可错杀,也不能不杀的心态。

【有野心的永王李璘也在同年谋反,不久兵败被杀。】

“永王不是和李亨的关系很好?”李隆基有点疑惑。

他的十六子李璘,可是从小跟着李亨一起长大,兄弟两个亲如父子……

怎么现在李亨上位,李璘非要造反?

“这永王也是,”赵光义继续摇头,“明明肃宗已经即皇帝位了,连玄宗都承认的事,他不认,还非要反叛一次。”

当个皇子多好,非要造反被杀……

“谁让李隆基一开始发布的诏命是诸王各自行事,”赵匡胤继续道,“皇位又那么有魅力,赌一把的大有人在。”

“就是可惜跟着他的人,被杀完了。”

“嗯……”赵光义点头道,“好在李白逃过这一劫。”

当年李璘叛乱,李白直接加入其中。

等到李璘战败,在众人的请求下,他才捡回一条性命。

“不过他为什么非要跟着叛乱……”

“还不是为了做出一番事业,”赵匡胤摇头道,“可惜政治敏感度太低,没做成,反而成了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