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我这也是年纪大了,这一天下来确实是累,明天我让人在厂门口等着,以后几位中午就在厂里吃!”张副厂长笑着说道

“没有问题,和工人们吃的一样就行,毕竟这是一天两天的工作,等我们走的时候,您不招待我,那我肯定要挑理了!”双方是一团和气。

毕竟何雨柱已经证明了自己,今天仅仅是熟悉厂区、车间而已,何雨柱全程都是听取,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虽然这些东西他都心知肚明,不过现在不是开口的时候,到底要展露出多少东西来,这个他还在犹豫。

系统灌注的冶金工程学博士等级知识,那和自己攻读下来的不同,而且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何雨柱对知识的掌握无比的清晰,

虽然他未必能够进行课题研发,但是知识已经超越了时代。

可是很多的东西他不能直接拿出来,没有来源,这是他最大的限制了,即便是想要为国出力,但是何雨柱还是惜命的。

只不过嘛,现在人家如此的热情,何雨柱的系统一直没有触发任务,这就让他无比的头疼了。

现在好像任务触发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张天明对他十分的怀疑,可是依然没有触发任务,这让何雨柱无比的失望与庆幸。

一旦系统处罚任务,他必然不会放弃的,到时候张医明没准更加不疑他呢!

上车离去,魏明开车先送了蒋秋燕和刘静回家,随后是魏明,最后何雨柱自己开车回答家中,他们提前下班的,如此何雨柱回家还可以准备晚饭。

现在全家唯一不方便的就是何雨水了,距离肉联厂有些远,冬天她也爱骑车,每天做公共汽车上下班,直接买了月票。

第二天开始,首钢给何雨柱安排了一名技术科的同志,带着他们继续将参观和考察,两天时间这才走完了首钢。

毕竟不是走马观花,接下来的时间里,何雨柱开始详细、具体的了解每一个生产环节,深入一线与工人们交谈,随后还去了技术科,听取技术人员的想法等等。

如此就是半个月过去了,何雨柱整理了一份优化报告出来,让人联络张副厂长,现在是与直钢领导仙见面的时候了。

随后,何雨柱还绘制了一份图,这是炼钢厂的建设布局图,当然是简图,将整个流程整理下来,从头到尾进行布局和优化,这份图很有必要。

毕竟,国内未来还会建设更多的炼钢厂,这份图是生产流程布局图,只要按照这个建设,同时将规整制度照搬就可以了,如果有搬迁的旧厂,也可以按照这个重新修建。

这份图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过时,同时也是不耽误其中的技术改革、升级等等。

张副厂长动作很快,第二天就召集了全厂的领导、干部,而首钢的赵厂长也是出现了。

“这位是何雨柱何主任,这是我们首钢的赵长!”

“何主任辛苦了,年后太忙了,今天才见面,这是过意不去!”赵厂长很是客气。

何雨柱也不会挑理,彼此寒暄一番之后,早就布置好的黑板放在前方,赵厂长带着所有人坐在下面,像是听课一样,都是这钢笔和小本子准备记录。

何雨柱当仁不让的站在前方,随后也不用看笔记,就这么开始讲解了起来。

首先是自己绘制的流程图,按照这个对比现在首钢的布局进行对比,优劣直接体现了出来,随后是自己的优化方案,一些小地方进行调整,随后是规章制度。

重点还有一些保养的问题,很多工厂都是不停产、不保养,这是错误的,定期保养是有利于提升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可是为了生产任务,工厂基本上都不会去停产保养。

这是极为错误的做法,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不去做。

另外,保养设备,也是对技术人员的一种磨炼,让他们更加了解设备,这种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可以避免一些生产隐患,尤其是停产的时候,还可以针对电力线路进行检修、排查,有利培养电工。

其中的好处多多,不能因噎废食。

最后,针对一些小的生产技术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意见,这个到是让下面的领导们很是诧异。

“没有想到何主任还懂冶炼?”赵厂长最后起身,来到何雨柱的面前,惊讶的问道。

“不懂,只不过研究了一圈儿之后,发现一些东西,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是提出了而已,具体的还要看各位领导,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是正确的!”

“说的好!”赵厂长很是高兴:“还需要何主任给我们一份完整的报告,医指导我们进啊!”

“没有问题!”开了一上午的会,中午的招待自然是无可避免的,这次人很多,给何雨柱敬酒的更多。

听完了何雨柱的工作汇报,大部分是心服口服的,毕竟他们是专业的,何雨柱说的对不对他们一清二楚。

尤其是最开始的那副图,如果以后按照这个建设,那么效率最少提升一倍,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丸?。

何雨柱一个外行人,竟然可以总结出这么精确的生产流程,可见其是个天才。

不是天才不足以形容了,毕竟他们这些专业的人都没有如此的见识呢!

“何主任实在是天才,这些东西平时我们都能看到,却是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优化!”赵厂长感叹的说道。

何雨柱一笑:“我也是慢慢总结出来的,我十几岁进入红星轧钢厂的食堂,一直到后来成为大组长,最开始我也是没有想过食堂应该如何布置。”

“毕竟最开始也是从学徒走过来的,每天工作那么多,哪里有心思琢磨呢?”

“后来成为大组长,一些基础工作也就不用我了,我看着其他人工作,一个”一七零”个晕头转向的,好像是在瞎忙,但又确实在干活,我突然就有了日点兀灵感。”

“随后通过每天的观察,慢慢明白了,这是做菜的流程混乱、不够清晰,每个人的职责不够明确的原因。”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了一下食堂的布局,将整个流程分解、接连起来,这样一来工作就畅通了起来。”

“从食堂进入食堂开始,有了一条清晰、明确的轨迹,我管这个叫做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