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了雪后,天儿越来越冷,按照以往,这个时候,宋子安就不怎么去城里巡铺了。

但昨日刚与袁朗定下计划,他得提前做些安排,免得后续事情不好操作,所以,今儿个只能早早起床,将团子收拾好了,交给家里三个长辈照顾,而他,则是带着几个小哥儿和阿蒙两兄弟,一起去了清颜阁。

袁朗同样也忙,天不见亮时就进了库房,从空间里扒拉出成堆的物件儿,才让黄琮,姜苑他们进去把东西一一搬上车。

谁知刚抬出那把豪华龙椅,小七一个没注意,拽掉了盖在上面的布单,恰好被刚走过来的秦浩天几人看到,一个个瞬间愣在当场,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这有些面熟啊?”

“是不是京都那把龙椅?”

众人纷纷转头,神情复杂地看着袁朗,无声询问着他,对方有些心虚地摸摸鼻子,支支吾吾半天,嘴里才蹦出几句话,“那个,当初想着不要白不要,就,就搬了回来。”

“嗯!挺好的!!”

叶无名伸手拍了拍龙椅,轻笑着打圆场,“又节约了一笔开销,那金銮大殿看起来也没那么寒酸了。”

“可不是!?”

袁朗笑着附和,“放着也是放着,不用白不用!嘿嘿!”

秦浩天几人互相对看一眼,想问点儿什么,又觉得多余,反正这人最后也不会说真话,便也不愿多浪费口水,就默默站到一旁,好让黄琮他们方便干活儿。

袁朗见他们那么好打发,心里还有些不习惯,尤其是段无涯那货,平日就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德性,今日居然当起了哑巴。

不过,他不追着自己问也好,否则还得现编故事哄他,太累人了!

其轻笑一声,便上前与大伙儿继续搬东西,段无涯憋了半天,忍不住蹭过来帮忙,“你这皇帝也太实在了,还跟着干活儿!”

袁朗摇头,失笑地说,“我当皇帝,可不是为了享受的,若真如此,当我的袁东家不香吗?根本不用操心那么多事!”

段无涯蓦然怔住,继而颔首低语,言语中带着十足的真诚,“袁哥境界确实与我们不同,无涯受教了!”

袁朗伸手轻拍了下他的肩膀,没再多言,收拾出来的东西,足足装了20多车,才全部放下,秦浩天他们再次被惊得目瞪口呆,袁朗再次心虚起来。

他之前嘴上说要从简,但想着,那处好歹是代表国家颜面的地方,确实不能布置的太过寒酸,便忍不住多拿了些,现在好了,又引得父亲他们瞳孔地震了。

好在黄琮过来催促,将他解救了出来,“帝君,可以走了!”

“好,马上!”

袁朗连忙对秦浩天几人拱了拱手,便麻利上车,与队伍快速离开袁家。

华夏皇城,占地800余亩,建于边城与学府城之间,一共有六个区域,除去校场,露天会场,祭坛与太庙,就属金銮殿和粮库占地最广,其他都是面积同等的六层建筑。

“帝君,到了!”

黄琮的声音传车厢,袁朗睁开双眼,掀起门帘,便下了马车。

抬眼便见一座恢宏建筑坐落在白雪皑皑间,他看着一路向上延伸的宽敞大道与九十九级台阶,不由轻叹一声,好在当初没听他们的,将宫殿建到山顶,不然,遇到这下雪天气,走上去人没累死,怕是也要被冻去半条命。

袁朗一行搬着东西,待迈上了台阶,便是一个占地不小的喷泉,和一排黑底红边,迎风招展的军旗,绕过此处,向前再走一盏茶的时间,才到皇城脚下。

一道10米高的围墙,蜿蜒而去,将所有区域圈在其中,东南西北四方大门,皆设两座了望台,均有重兵把守,配备弓弩,火铳,火焰喷射器,机枪等杀伤力惊人武器。

若是有谁不长眼,妄闯皇宫,只怕还没来得及接近,就会命丧当场。队伍所在位置,是皇城正南门,由此进入,便是御林军的行政机关。

从大楼中央的安全门穿堂而过,是个占地不小的花园,里面的布局,全由陈铭章几人与刘工头亲自设计,他没插过手,只说了句,按最低预算建就成,为此还招来一众白眼儿。

现如今看着,花园建得虽不奢华却显大气,与他这带着现代风格的皇宫结合在一起,别说还挺漂亮,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袁朗暗叹,这古人的智慧,真是不能低估。

六部办公的地方,设置在花园左右两侧尽头,吏部,户部、礼部在右,兵部、刑部、工部在左,每部各有一栋行政楼,附带库房和休息室。

而国库,则是单独建在一处,其内部设计,不仅与其他建筑大不相同,就连墙体也厚了一倍,并放置了钢板,袁朗与陈铭章还一起在里面设了许多机关。

建成之时,为了实验可靠性,他俩点了秦风,陈虎在内的十八名高手同时闯关,结果他们才闯到第三道机关,就被逼得节节败退,每个人身上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段无涯为了救黄琮,更是失足掉进陷阱,要不是袁朗及时出手,只怕他早已被扎成刺猬,一命呜呼了。

而后面七关难度更大,就算是绝世高手,有幸闯到第十关,也需要三把钥匙,才能将银库的大门打开。

钥匙除了陈铭章那有一把,剩下两把分别在袁朗和叶无名手里。陈,叶二人尚且不说,但这世间,任谁也别想从袁朗手里拿到钥匙,所以,不管是任何人,想盗国库的银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沿着花园中央的大路过去,便是接待外宾的地方(内设后厨),袁朗让黄琮带一队人,将相应物品搬进去,一一摆放在指定位置便成。

而他,则是带着其余的人,一路朝上去了金銮殿,也就是上朝的地方,此处是整个皇城面积最为高大宽广的建筑,建立于5米高的台基上,从远处过来,一眼就能望到这栋外墙雕了百余条姿态各异的游龙的辉煌建筑。

整个大殿外观高18米,长60余米,宽40米,四周矗立雕龙石柱,而内装最是豪华,里面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抬眼之间,便见琉璃瓦顶闪闪发光,将大殿称得金碧辉煌。

殿中设有整齐的丹墀,分列左右两排,待到朝会之时,文武百官可按照等级,对应而站,静候帝君传呼。

袁朗让人将龙椅置于高位之上,便带人离开此处,向左侧走一刻钟时间,顺利到达行政大楼,此处同样有六层,地面铺设大块方形地砖,与各区一样,均设供暖设施。

一楼为展示厅,里面放置张贴了关于华夏王朝的发展历程的档案,以及新编制好的法典和现做的风貌墙。

二楼是会议中心,大厅中央放置着专门定制组合而成,宽6米,长18米的会议桌,配套的还有做工精良的皮质单人沙发。

其一端为袁朗的专座,而正对面,则是讲台与黑板,可供众人使用,他说了,没外宾时,大家都在这儿开会,也就是上朝,没必要天天站金銮殿整得那么累人,秦浩天几个拗不过袁朗,便随他去了。

三楼分为小会议室,茶室和休息室,平日需要私下讨论的事儿,就在这里进行,若是时间长了,大家还能在此休息,四楼,五楼,则是宋子安和袁朗的办公区域。

当初,他说出要求时,可把大家给惊着了,秦浩天想也没想,就说了句,“君后在此处理内务不合适,在家就行了。”

袁朗立马垮下脸来,霹雳吧啦说了一堆宋子安为华夏做的事情,堵得大伙儿哑口无言。

而后,他又慢悠悠地整了句,“安安掌管内务之余,还要想着办法充盈国库,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这不是欺负人吗?”

众人一听“国库”二字,瞬间妥协,他们这些人加起来,可还没君后一人能挣钱,再说了,人家文武双全,机智过人,可比不少大老爷们儿优秀多了。

再想想,就算整个华夏王朝的人,都反对宋子安入朝,袁朗也不会搭理,若是把人逼急了,他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那损失只会更大。

权衡利弊之下,大家觉得还是顺着他好,便没再多言。

至于六楼,就是袁朗的御书房了,此处的装潢,他便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行政大楼后面,走上同样一刻钟的时间,是所谓的太医院,这地方,以后由金大夫和段无涯接管,里面的格局便由他们决定,袁朗没有多管。

而从金銮殿的位置,向右侧直行,便是藏宝阁,其正对着的地方,是在内宫当值的女子与小哥儿,所待的行政楼,此处依然由宋子安管理,苏哥儿几个从旁协助。

再往前去,便是御膳房,织室,浣衣坊,储粮局,兵器库等地。这些地方不用袁朗多管,因而不过两天,他们就将四处布置完毕。

这皇城里看似五脏俱全,仔细一瞧,便会发现少了皇帝与后妃寝宫。这是因为,在开建之时,袁朗就明确表明,他登基后,朝会上五休二,特殊情况除外,平日申时之前,他就要回家,不在这儿过夜,所以没必要浪费多余的人工财力来修建寝宫。

想想,他又说,“还有,我不选妃纳妾,不做种猪,这辈子就只有安安一人,谁要是敢多话,让他伤心了,我定会让那人尝尝,什么叫生不如死的滋味儿。”

这话一出,大伙儿就更不敢多言了,他们都明白,以袁朗的能力,根本不需要广纳妃子来制衡各方势力,如此,又何必上赶着去惹人嫌呢?

见他们如此识相,袁朗心里也舒坦了,因而三日之期到时,众学子交上来关于解决房屋土地资源流失过快,各地脱贫致富的计划,看着没那么理想,他也没过多批评。

反而是耐心的为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并根据他们所交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将计划再次完善。

“好了,都拿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若是有需要补充的,或者你们想到更完美的办法, 都可以来找我商讨。”

学生纷纷道谢,“好的,谢谢帝君!”

“不客气,都回去休息吧!”

“是!”

众人向其行礼,随之鱼贯而出,见到刚刚进门的宋子安,大家又连忙打了招呼,这才离开袁家。

“回来了,累不累啊?”

袁朗起身上前,伸手牵着夫郎,又与他一同走到沙发前坐下,主动为对方捏起了肩膀,宋子安舒服得直哼哼,继而软软地开口,“苏哥儿你们都下去休息吧!”

“是!”

几人站成一旁,向二人毕恭毕敬地行了礼,便转身出了客厅,袁朗低头看他,调侃出声,“我家宝贝还挺体贴!”

“又犯病了是不是?”

宋子安见这人又没正形,忍不住轻拍了他一下,随之靠坐在其怀里,正色地说,“今日可全靠他们几个帮我,不然那些人还不好上钩。”

袁朗有些激动,“成了?”

“还没!”

宋子安瞪他一眼,“心急啥?只是撒了饵,待登基大典之后,我再好好运作,那时候,可信度更高,能坑的银子也能多些。”

“宝贝儿你看着办!”

袁朗按得更加卖力,牙花子都笑得露了出来,收都收不住,“需要我配合就吱一声。”

“好……”

————

十月二十四日,洪亮的钟鼓鸣声,将登基大典拉开序幕,袁朗一袭玄色龙袍,与身着华服的宋子安,乘坐御辇,在数百名仪仗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去了祭坛,举行登基大典。

一路从学府村至皇城,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挂满红绸,礼乐飘飘,百姓跪倒一片,高呼万岁,声震寰宇。

袁朗与宋子安步行上了祭坛,虔诚祷告祭天,待仪式结束,夫夫俩携手转身,同站高台之上,俯瞰跪在台下的官兵百姓,脸上皆是豪情。

陈铭章上前宣读文书:“大燕慕容政,暴戾成性,荒淫无道,自登基以来……袁朗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为苍生福泽计,推举其为新帝……”

待其念完,他便双手高举文书至头顶,与众人纷纷下跪,向帝君,君后,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恭贺新主登基,随后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朗上前站定,周身帝王气势尽显,“自朕登基在位期间,定会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做有道明君。”

其眼波微转,继而高扬洪亮嗓音,“朕初登大宝,普天同庆,决定全国免税三年。另还要拟旨……”

他侧身向宋子安伸出手臂,掌心朝上,对方不明所以,却还是眼中含笑,从容与他牵住,上前并排站立。

袁朗不顾众人打量,与之深情对望,再次高呼,“宋子安,华夏的君后,从今日起,与朕享有处理朝政之权,任何人不得有议,钦此!”

众人大惊,却无人敢言,毕竟,宋子安的大名,早在袁朗被推举新帝之时,已跟着传遍整个华夏,他的才能,毫不夸张的说,比起新帝来,也毫不逊色。

而从帝君往日的行事风格来看,这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陈铭章眼中闪过无奈与好笑,继而叩首,带头大喊。

“帝君英明!”

众人连忙紧跟其后,袁朗满意点头,对着身边的宋子安深情一笑,便单手微抬,“平身————”

华夏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袁朗夫夫迎来了历史的新纪元,至此,大燕彻底埋葬在历史洪流之中。他二人,将携万千华夏百姓,一起翻开这个世界历史上,最繁华鼎盛的篇章。

而今日之事,则被兼职史官的李宏吉,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史册之中,并被华夏后世百姓,争相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