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叔!您该醒醒了!”

“袁朗!我……”

村长脸色难看地瞅着他。

“叔!”

袁朗轻叹了口气,“莽山村这些年头下来,几乎发展成了边城周遭最末的村子。

您难道还觉得自己想法是对的吗?那林家为何一再欺人太甚?卫家族人为何不护着你这本家出来的村长?

真的全都是他们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吗?”

他抬手指了指站在其身旁的卫风,卫云两人,“如果您觉得小子说的不对,可以问问卫风,卫云。”

卫风看了袁朗一眼,又无奈看向自家老父点头,“爹!袁朗说的确实有理!

“这些年,村里人都有错,但也是你惯出来的!”

“风儿,你……”老村长没想到,儿子也会这么说他,当即被刺激得脸色苍白,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踉跄后退了几步,吓得秦婶连忙上前扶住他,让忍不住面带责备地怒瞪了大儿子一眼,“怎么跟你爹说话的!?”

其他人虽没插嘴,但那不赞同的眼神,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只不过,卫风却不在乎,因为他知道,今天再不把话说明白,今后他爹说不定还要继续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

“娘!难道您不是那么想的吗?”卫风反问秦婶,正色道,“爹这人,能力虽有,但狠劲儿不足,做啥事儿都瞻前顾后,总想着顾全大局,为乡亲考虑。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都不尽人意。”

他说着又转头看向一脸受伤地自家老父,“爹!我就问您,如果莽山村现在所有人饭都吃不上快饿死了,突然有个大善人说,乡亲们若是主动加入他所在的村寨,他就给大伙儿发放救济粮。

否则免谈,如此您是愿意让大伙儿守着“莽山村”等死,还是去加入大善人的村子?”

老村长有些底气不足地摇头,“这,这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卫风眉头紧蹙地偏头望着他,“莽山村现在虽不至于那么惨,但日子人也没好过到哪里去。

袁朗说的很对,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实际的,饭都吃不饱,还老去纠结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您觉得有意思吗?

话说回来,袁朗做的这些事,我不相信您看不出来,他并没有把大伙儿往死里逼,相反还给乡亲们都留了后路。

如果大家少些贪婪,多动动脑子,我相信,他们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至于那林家,如果他们不是百般纠缠,老做些下作的事,败坏村里名声,这次又想出损招要对付您和袁朗,他会把林氏一族排除在外吗?

算儿子求您了!您能不能别老一天像个活菩萨似的担心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了?刚刚他们那得意的嘴脸,您又不是没看到,人家巴不得整死你!?”

“好了!卫风,再说过了!”

袁朗敛眉瞪了卫风一下,心里却忍不住给他点了个赞,这村长叔,不把事情彻底说开,以后还会再犯心软的毛病。

卫风见他发话,立马闭了嘴。

袁朗眼中闪过笑意,随即看向沉默不语地老村长,语重心长地低声道,“老叔,卫风说的话虽然难听,但也在理。

主要,他还是心疼您,毕竟这些年,您为了村里人,确实受了不少委屈!您说是吧?”

老村长并未说话,只是脑海中却因着袁朗的话,不自觉地闪现出一幕幕这些年发生的事,想起自己和家人所受的委屈,他突然开了窍,同时也心生出了浓浓的无力感。

他抬头看向众人,忍不住感叹,“这些年,到底是我错了!

就按你们说的办!至于其他人,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

你们说的对,我再为大家着想,他们也不领情,何必拿热脸贴冷屁股呢?”

袁朗点头,“老叔能想明白,自是再好不过!”

老村长苦笑,“道理都明白,只是钻牛角尖了!总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但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还平白惹了一身骚!”

他感激看向袁朗,“若不是你,这莽山村在我的手底下,都不知道要变成什么鬼样子!?袁朗,老叔谢谢你啊!”

袁朗颔首失笑,“您言重了!”

“哪里……”

“行了行了!都别言重来言重去了!”

秦婶开口打断二人谈话,随即瞪了村长一眼,“一大早就因为你的矫情,卫风,卫云都没去城里上工,作坊的那边也停着,就别再啰里吧嗦地耽搁大伙儿干活了!”

老村长被自家老伴儿说得老脸泛红,连忙笑着赔礼,“怪我耽误大家了,不好意思啊!都散了干活儿去吧!”

“好了,好了,走了!”众人见事情说开了,纷纷放下心来,随即笑着向袁朗,宋子安道别,就吆喝着去工坊做工了。

眨眼功夫,院中安静下来,就只剩袁朗,宋子安,宋老爹,还有苏哥儿几个,他们便回了正屋客厅。

此时,宋老爹才把憋在心里地话问了出来,“袁朗!你老实给爹说,修建那个学府城,真的非占着村里的地不可吗?”

袁朗看他一眼,知道老人跟村长一样想法,觉得自己是故意找茬。

只不过,他家岳父大人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心也是向着他的,只是纯属好奇,才那么问他,便笑了笑,“是也不是!”

宋子安听他那么说,也来了兴趣,连忙凑过来,眼巴巴地看着他,“说来听听!”

“小八卦!”

袁朗笑着打趣他一句,随即正色道,“我将莽山村的地划入修建学府城的范围,确实存了一些想法……”

他告诉两人,即将要建的学府城,是集住宅,商业,居住,医疗,教育等为一体的一座全新城镇。

如果经营的好,将来这里会成为边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可能会吸引百姓过来游玩儿,待时间长了,势必就会有人想要过来做买卖,或是建房,如此经济就会被带动起来。

那么,莽山村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那些没搬走的村民,可以在自家门前做些小买卖,或是将房子修葺一番改成民宿,租给那些过来看望读书孩子的人,再加自己种种地,以后何愁吃穿。

再者,学府城的学堂,是专门针对平民百姓的孩子而建,村民的孩子正巧可以就近读书,如此又能省下一大笔钱,还能帮顾着家里,岂不是两全其美?

如果他们签订了契约,五年内做到袁朗所提要求,之后他还会让这些人继续在学府城做活儿,每月都可领到薪资,并且随着袁家的工人一起买“五险一金”。

而这些人家读书的孩子,也可跟着其他学子同等享受束修减免,毕业推荐工作等优惠政策。

只是,他不买林家地盘,提出免费做活儿五年的苛刻条件,同时,又放出足够吸引村民贪念的政策。

就是想吸引那些心性不稳,贪财自私的卫家人,以及心思歹毒地林氏一族,让他们自愿离去,彻底脱离莽山村,再也没有任何过来沾边儿害人的机会,做到一劳永逸。

如此,将来这些人还来犯贱,大家已经不是一村人,他也不必再瞻前顾后,手下留情,就算使出什么过激手段,别人也没话可说。

宋老爹点头认同,“你这么办没错,爹支持你。

这莽山村乌烟瘴气的,与你村长叔管理不善有不少关系,但这些人心性恶劣也确实是一大问题。

将他们排除出去,虽然不能保证剩下的人都是好的,但起码没那么闹心。只是孩子……”

宋老爹神情严肃地看着他,“爹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戏文里也听到不少,你若办这学府,怕是有人会以为你动机不纯,若是对付你……”

“爹!我确实动机不纯!”

袁朗打断他的话,沉声解释道,“我是想做好事,但也确实如您所想,在为咱家积累人脉势力。”

宋老爹心中惊慌,忍不住蹙眉,“孩子你……”

“爹爹!”

宋子安笑着伸手揽着他等臂膀,轻声撒娇,“您先听听朗哥怎么说,好不好?”

宋老爹无奈点头,“好吧!”

袁朗与得逞的宋子安相视而笑,随即继续述说自家的想法。

如今,他夫夫二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将生意做到如此规模,眼红的人必定不少。

说来,也是陈虎等人明里暗里帮忙,才给他们解决不少忧患,否则,就凭袁朗毫无背景,却做了那么多赚钱生意,怕是早就招人妒忌,被人拆骨入腹了。

要知道,一个没有实力背景的人,尤其是在大燕这样的国家,想要不被人欺凌,自己不仅要变得强大,身边的一切,也必须武装起来,如此才能成气候。

要知道,世家贵族喜爱抱团,大量培养学子科考,入仕为官,就是这个道理。

袁朗深知这一切,但他没有百年基业的积累,更没有显赫的身世,即使他愿意培养那样的人才,可给不了别人仕途的帮助,只怕以后这些人反过来拿捏他,那就不好了。

不过,如果是通过学府城书院出去的人,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是底层出身,最懂穷人的想法,多少平民百姓,因为目不识丁,没有背景,想找个好活计挣钱养家,简直太难。

更有甚者,被人欺骗欠下巨债,或是被卖到别处当奴隶,也无处申冤。

还有那些贫寒人家,有读书天赋的孩子,他们做梦都想要读书入仕,为家族带来荣誉,改变人生。

却因家中贫苦,不能供他们读书,只能放弃梦想,窝在那三寸之地,直到愤愤而终。

可再不甘,他们又能怎样?自己家世摆在那里,就算家里愿意勒紧裤腰带,供他们读一年,两年,三年,那后面呢?读书科考,可不是一般人能供得起的。

但如果,袁朗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那他们势必会紧紧抓住得来不易的机会,只待一飞冲天,成为人上之人。

如此,日后但凡有一半从学府城出去,小有成就的学子,将袁朗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那他们的人脉,自然也就成了袁朗的人脉,届时,若是有人再想动他,也会掂量一二后果。

原本,这事儿他想等城中村建好以后,再开始实行,但韦有德的事,给了他警醒,所以,他才将早已想好的计划提前进行。

宋老爹听他如此解释,心宽了下来,但同时,也对自家这个哥儿婿的眼界与想法,深感佩服。

世家贵族瞧不起平民百姓,却不明白,百姓虽然弱小,但他们集中在一起的力量,却是强大的,袁朗的做法是很对。

宋老爹抬手重重拍在其肩上,郑重道,“孩子!你放心去闯,爹虽帮不了你什么,但这家里的事,一定帮着会看好,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谢谢爹!”

袁朗感动地笑着点头,“您是我见过最好的岳父大人了!”

想想,他又讨好地看向一旁未说话的宋子安,“安安也是最好的夫郎!”

宋子安被逗得咧嘴欢笑,“你也是最好的相公!”

“你们俩呀!”

宋老爹摇头失笑,起身向门外走去,“行了!你们该忙就忙,我得去工坊里守着,今天耽搁那么久,我怕做出来的货少了影响交货日期。”

袁朗与宋子安连忙摆手道别,“辛苦爹爹了……”

学府城的事一出,林氏一族便在袁家众人散去之时,就果断选出了村长,毫无疑问,就是林山根。

此人上任不到两个时辰,就急着要去衙门备案,临走之前,还给“林家村”的人下了一道命令,他让族里后辈立马上山砍伐木材,将官府划的红线以内围起来,让林家人的居住地自成一个地界。

那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与卫家这边儿的人有什么世仇,不然怎会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只是,林家人不知道,他们这样的做法,到让那些拿到补助,卖了田地却不想离开这个住了一辈子地方,打算加入他们的部分卫家人生出不满,果断选择了去别处安家。

这也无形中,让他们错过了知道卫氏村民得到补助,又卖了田地的消息,等到他们发现不对之时,一切已经晚了。

至于剩下的卫家人,从袁家回去之后,有少部分人家经过商量,同样选择拿到补助,离开莽山村去外面安家,做些买卖,毕竟,谁没有一个发财梦!?

而剩下的大部分村民,有的不愿,也害怕走出舒适圈儿,觉得穷就穷点儿,住在这里一辈子,已经习惯了,只是帮袁家干点儿活,反正又不是天天干,还能死人不成?只要不让他们离开,什么都好说。

而有的,则是考虑更多,如那卫忠诚,杜金枝夫妇。

这两口子都是脚踏实地干活儿的人,从不会去做发财梦。

但,他们一直都希望卫中秋能够读书习字,以后走出大山,不像他们夫妻,一辈子都当地里刨食,看天吃饭的农民。

说来,当年要不是卫忠诚大哥作死,非要学人跑商,结果被人做局骗的欠了高利贷,家里只得四处借钱赎人,以至于后来为了还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们的孩子卫中秋早就上学了。

这事儿成了两口子的心病,所以,今天宋子安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两人当时没想明白,但回家之后,却琢磨出了那么点儿意思。

只是,卫忠诚还是害怕做下决定,万一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儿子以后怨恨他与媳妇儿,想想,便将7岁的卫中秋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问他。

“儿子,爹问你,你是想现在跟着爹娘搬到外面去住,然后送你到靠山村老秀才那去上学,还是住在村里,先跟小宝学认字儿,等过几年,爹有钱了,再送你去外面上学?”

卫中秋想也不想就说,“爹爹!我想在村里!”

“为什么?”

杜金枝蹲下身子,与儿子认真平视,“中秋能告诉娘,你是怎么想的吗?”

“因为老秀才教得不好!”

卫中秋皱眉道,“小宝教我认字,算数,我都学会了。

但是那个卫小虎,卫大牛,还有林耀祖他们在老秀才那里上了许久的学,算数却都算不过我。”

孩子嫌弃噘嘴道,“还有他们写的字,别的我不知道,反正我认识的那些,他们都写错了。

我偷偷记下来问过子安阿么,他说老秀才那是乱教,让我别瞎学就对了!后头子安阿么还教我和小宝念了一首诗,卫小虎他们都还不会背诗呢!”

卫中秋边说,边挺直胸脯,骄傲地大声喊道,“爹娘,我念给你们听,好不好?”

卫忠诚与杜金枝惊喜地连连点头,“好好!儿子你念!”

“嗯!”卫中秋清清嗓子,随即摇头晃脑地高声念了起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看向父母道,“子安阿么说,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悯农》,是一位唐朝的大诗人李绅写的。

他老人家写的这首诗,是在对世人表达农民劳动的艰辛不易,还有对有些人浪费粮食的行为感到愤怒。”

“儿子真棒!”

卫忠诚与杜金枝激动地红了眼圈儿,连忙紧紧抱着卫中秋在他脸上连连亲了数下。

他们一家子目不识丁,儿子却学会了背诗,虽然只是一首,但这已经比好多人强太多了,不是说村里那几家孩子都不会吗?

想到这些,两口子当即做了决定,将来就带着儿子在莽山村踏踏实实生活,不想其他事了,再说,两人也坚信,宋子安既然会那么说,必然不会害他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