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

九月初一。

朝堂之上。

董卓执意要换皇帝,在场文武百官,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袁绍。

为此,袁绍不惜在朝堂之上与董卓掀桌子。

要知道,如今的洛阳各路兵马,已经完全被董卓掌控,袁绍敢这么做还是很有种的。

可袁绍没有兵权,激烈的争吵,只能搏得一个忠臣的声名。

因为,他知道,袁家就是他最大的靠山,即使他与董卓撕破脸皮,董卓也难以对他追究一二。

也正是因为撕破了脸皮,他们袁逢和袁隗两位家族巨擘,为他铺设的道路,可以开始行进了。

袁绍赚足了名声,下了朝,便弃官出逃,前往冀州。

不久后,董卓拜自己为相国,封为郿侯,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一时他权势熏天,不可一世。

而袁绍走后,洛阳的百官,一下子群龙无首。

百官们空有对董卓的百般愤恨,但却无可奈何。

一时间,士族与董卓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对付董卓士族们可是手段频出,最关键的就是卡钱。

政事无人问津也就罢了,但董卓手下那么多张嘴吃饭的兵,一时间卡死了进项,这可怎么办!

如今这些世家大族们,并不买他的账,他想从世家手里扣钱,可难于登天。

只能来狠的!

董卓手里只有兵,别无他法,他听取谋士建议,私铸小钱,并大肆洗劫达官贵族,如今时兴厚葬,他便连死人的钱也不放过,皇陵乃至诸多世族的祖坟都被抛的一干二净。

董卓的倒行逆施,终究是饮鸩止渴之策,后来还以为把世家大族们杀老实了,颇为自得与世族合作,直是自掘坟墓,谋士贾诩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可他却明哲保身的从未阻扰过一句。

与他共舞的,是那些兵痞子,这些当兵的,图的就是攻城掠地之后的烧杀抢掠。

这大好的洛阳,富得流油,而且一个个还如羔羊一般顺从,不抢他们简直有违天理。

昨日当他和董卓带兵出巡的时候,路过一个热闹的集市,董卓为了获取手下将士的拥戴,竟然下令把男的全杀,年轻妇女全部赏给部下,抢来的资财分与众兵丁,一个热闹的集市,半日间便沦为人间地狱。

贾诩是个追求理智的人,理智到有些冷血,他字典里没有同情二字,但他忧虑董卓的反复无常,肆意妄为。

董卓的霸道,比历史尤甚!

理智在问他,董卓还有未来吗?

他不得不为自己多谋一些后路了。

董卓开始扣莫须有的罪名洗劫洛阳城内的各大家族,并大肆挖掘各大官员家族的大墓,用来支出军费,强化所属军权。

不少大臣们聚在一起痛斥董卓,更有甚者提到自家祖坟被刨,瘫在地上放声大哭。

曹操看到大家哭,他却大笑了起来。

一群没种的懦夫!

曹操自领了刺杀董卓的任务,便拜入相国府,面见董卓。

后来的事情倒也简单,曹操拿匕首刺杀董卓事败,借口说献刀而逃,同样是赚足了声名。

至于他刺杀失败,是不是知道董卓死后,便是袁家天下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

曹操跑了,但剩下的士族之人就麻烦了,洛阳戒严,董卓心想,反正你们不给老子交钱,那就休怪老子磨刀霍霍要翻脸了。

这批士族,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眼看着架在脖子上的刀就要落下来,这些被“囚禁”在洛阳城中的百官,终于开始转变了策略,开始实施二阶段计划——忽悠董卓,让董卓以为他能够和治理天下的世族们合作。

以百官为代表的世族们,开始顺从董卓的安排,并表示臣服,背地里却紧锣密鼓开始筹划,阿谀奉承董卓,让其赦免了袁绍奔逃的罪过,反而还给袁绍加官进爵,直接任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这可比江山那拼死拼活得来的一官半爵强太多了。

董卓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他手里只有兵,没有治理天下的官和吏,他若想坐稳权相的位置,能够稳住这些大世族才是首选,若是能够与大世族们再合作一番,就更加美妙了。

董卓这么期望,那些世族们自然就将计就计,似是转瞬间,刚刚还与董卓势不两立的世族们,竟然相继与其笑脸相向,更是对他赞誉有加。

董卓这时候的暴行随之收敛,在重用蔡邕这个祭酒的情况下,与众多世家之人,没有再产生剧烈冲突,甚至连曹操这厮刺杀他,他都没有过激的去屠杀世族之人。

在有了世家名义上的支持之后,董卓渐渐的掌握了收敛赋税的渠道,相信假以时日,在董卓的偷梁换柱之下,各细分权力会逐渐掌控到他的手上。

世家与董卓,这水深火热的敌手,好似进入了蜜月期。

可肉眼可期的美好未来,却是世族们挖下的一个深深的坑。

在这些世族之人虚与委蛇的循循善诱下,他们利用董卓挟天子的大权,平反了大批受党锢之祸的世族之人。

更是任命了大批世族之人,到关东各地任职高位,为将来的勤王大军埋下了伏笔。

只是,这一切,对于擅长兵锋相对的董卓而言,全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再给他董卓年把时间,待他完全掌握各路大权,他就要转型了。

霸道之术,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别看他把人煎炸烹煮闹得很凶,但他心里怕的很,噩梦中,他常常要面临酷刑在前的绝望……

青州济南国,乃是青州地区最靠近中原的州郡。

一入青州境内,树叶枯黄,麦田枯穗,一股萧条之意弥漫四周。

可他们在官道上没走多久,便看到了一个修饰精美的祠堂出现在路的一边,显得与这处处萧条的青州,格格不入。

“这祠堂颇新,是谁的祠堂?”

“侯爷,上面写的,这是先汉诸吕之变中立有大功的城阳王刘章的祠堂。”

“先汉城阳王刘章?”

“那现在为何要给他建祠堂?”江山想不明白,这都已经死了上百年的人了,怎么现在想起来给他建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