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七零知青我为中医扛大旗 > 第170章 日子过得真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木森微微摇头,“也不算。

药厂不是招了二十名员工吗,知青点那边吴曼、周杨、陈依婷她们都被选上了,甚至连郑永生和钱爱国也选上了……

赵惠芬看我在药厂这边说得上话,想让我把她弄到药厂来。

我拒绝了。

她脾气直,说话就声音高了点。”

木森也算了解赵惠芬,她就不是能吃得了苦的人。

眼看着知青点只剩了她一个女知青还需要下地干农活,心高气傲的她,自然接受不了。

“赵惠芬不是高中毕业吗,她怎么被刷下来的?”莫莳还真的有点好奇。

木森顿了顿,负责招工考试的是村长和李尚师父,除了一张测试文化程度的试卷。

李尚师父还单独出了一道题目,区分药材,考验的是眼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李师父把大血藤和鸡血藤混在一块,让考生们分拣。

赵惠芬……她……分错了三分之一……

就被李师父给刷下来了。”

莫莳哈哈大笑,“怪不得呢,我说她高中毕业,怎么会连初中毕业的郑永生都比不过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哈哈……赵惠芬不冤!

幸亏你没答应她,赵惠芬这马虎劲儿,真来了药厂,弄混了药材,要出事儿的。”

木森刚要说点什么,就被一阵喧闹声打断了。

“成功啦,麻黄颗粒制出来啦!”

“太好啦……”

“终于成功啦……”

几个人围着颗粒干燥设备的出料口,惊喜地呼喊着。

这是他们这些天生产的第二种产品了,之前生产的第一批板蓝根颗粒,已经送到包装车间去了。

莫莳和木森也走了过去。

看着兴奋惊喜的人群,莫莳却担心起来,公社那边给联系的蔗糖和淀粉,剩的不多了。

这两样物料要是没了,也就不能生产感冒颗粒了。

她轻轻歪头,看向身旁的木森,“木森,你觉得咱们还能从秦伯伯那儿,再弄一台胶囊设备吗?”

中药制成颗粒冲剂,不加蔗糖的话,照样难以下咽,但如果像西药那样,把药粉装进胶囊里的话,就兼具中药和西药的优点了。

木森看了莫莳一眼,她倒是敢想,不过,太难了。

据他所知,秦伯伯他们生产的胶囊设备,都是大药厂专门定制的。

他们想要弄一台胶囊设备,就得提前跟秦伯伯打招呼,机械厂那边在计划任务之外再给安排。

想要插大药厂的队,根本不可能。

之前的几台设备,秦伯伯也是出了很大力,才挤出来的。

“胶囊设备,暂时是别想了。

不是有一台压片机吗,咱们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研发上面,把中药制成高强度的药片。”

莫莳一听就知道,胶囊设备没戏了。

之后,莫莳就和李尚、潘康、葛成仁还有王熙和四位师父,天天泡在药厂这边。

药厂单独开辟了一间药房,比山上学堂那边的药房规模更大,药材更齐全,成为了中成药研发的实验室。

元旦一晃而过,几天后,莫家村也正式迈进了腊月。

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冷一些,出门哈一口气,会就看到白雾腾腾。

七十年代物资紧缺,药品也不例外。

凰岭药厂生产的第一批板蓝根颗粒和麻黄颗粒,数量不多,没出北垣县,就被消化了。

县城医院和各公社卫生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很正面,口感佳,药效好,简单方便。

短时间内,凰岭药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和麻黄颗粒,就在北垣县打出了名堂。

等第二批产品生产出来后,莫莳特意按下了两箱,派人送到京城,交给了秦厂长。

首都机械厂作为一个拥有几万名员工的大厂,是有自己的附属医院的。

一箱板蓝根颗粒,一箱麻黄颗粒,莫莳送去给秦厂长,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

一是表示感谢。没有秦厂长的话,莫家村即便有钱,也很难弄到设备的。

而且,人与人之间,关系总是越走越近的。

送两箱凰岭药厂生产的感冒颗粒,等秦厂长切切实实看到了药厂的成果,就会知道他的苦心没有被辜负。

第二嘛,药送去了,也是变相借机械厂的附属医院打个广告,为凰岭药厂打开京城那边的市场。

这天,莫莳照常在药厂这边的药房里,跟着四位师父研究开发新的中成药。

他们新研制出了三种消炎类中成药,三黄片、穿心莲片和蒲地蓝消炎片,已经小规模的投产了。

半上午的时候,村长推门进来,喊他们出去领猪肉。

原来,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村里把留着的几头年猪都杀了。

二太爷做主,专门给药厂留了一些猪肉,作为第一年的员工福利。

山上学堂那边,二太爷也让分了一批猪肉作为奖励,分别发给两个班上榜的前十名学生。

中医学堂那边,是没有寒暑假的,只在过年前后歇个十多天,从小年一直到大年初六。

“日子过得真快,都忘了今天是小年了。”莫莳感慨道。

王熙和笑着摸了摸下巴,“那是因为你太投入了,自然感觉时间过得快。

山中方一日,不知世间已百年……”

领了药厂发的几条猪肉,莫莳笑着说,“师父们,我先去收拾下,咱们中午包饺子吃。”

中医学堂那边,下午就放年假了。

莫莳打算把于师父和苏师父也接下山来,过年这段时间就住在药厂这边好了。

要不然,山上就两三个人,过年也太冷清了。

药厂这边单独给李尚他们安排了宿舍,再加上几个人也住的开。

莫莳回家拿了几斤白面,这是她之前在京城搞事时弄到的,还有不少,她一个人吃的话,一年半载都吃不清。

螃蟹、大虾这些没法儿拿出来,但白面就问题不大了。

毕竟她偶尔也去供销社买东西的,背篓一盖,没人知道她买了些什么。

员工们离家近,药厂暂时没有设食堂,大家都是回家吃饭。

药厂宿舍旁边,专门设了一个小厨房。

这是李师父他们每天做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