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双重生,四爷福晋不好惹 > 第633章 高丽划入大清版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家个个都十分慌乱了,你检举我,我揭发他,还没开审,又咬出不少人,包括和金家一起投来的几户高丽人。

这几户高丽人都是内务府包衣,刑部不敢擅权,据实上奏。

胤禛看到折子就是一笑,批了个准字,还夸了刑部一句。

这下刑部尚书更有干劲了,把那些人嘴里的话头掏出来了。

雍正二年,正月二十,朝廷开印,

新年的第一次早朝,胤禛一开口就说高丽的事。

高丽李氏王族已经死绝了,两班贵族都参与了谋逆,被十三阿哥杀得差不多了,高丽以后怎么办?

有人觉得高丽是大清的藩属国,也是一国,该交给高丽人自己管,立贤德之人为王即可。

有人说:高丽王室和文武两班都死绝了,便是已经灭国,为高丽百姓计,高丽之地该收归大清。

前者说世情伦常,后者说百姓福祉,谁也不让谁。

早朝上没个结果,胤禛便让各人上折子接着说。

外朝吵吵嚷嚷的时候,后宫里就热闹了,

十四阿哥的女儿柔嫣已经走得很稳了,最喜欢在慈宁宫各处溜达,还喜欢分点心给别人吃,

每次她出门,太后都让宫女端着点心在后面跟着,由着她散给来往的人。

太后还把这些写进信里告诉十四阿哥夫妻。

十四阿哥回信到京之前,高丽的事情终于吵出结果了,

高丽划入大清版图,设府,称高丽府,和蓬莱一样派兵驻守,不设海禁。

不设海禁,就是允许自由出海做生意。

海贸的诱惑实在太大,人人跃跃欲试,老学究们的反对渐渐被淹没,最后消失。

比起鸡肋般的蓬莱,高丽虽然有鸭绿江隔着,需要乘船过河,可是,过一条河总比过一片海安全。

等十四阿哥的信到了慈宁宫,胤禛也打开了十四阿哥的奏折。

奏折里说:回族勋贵跟罗刹人勾结,企图刺杀他,结果都被伊犁将军抓了。

胤禛气得狠捶一下御案,派了一百个侍卫给十四阿哥。

又下令:所有参与刺杀案的人诛九族。

十四阿哥遇刺的事情,胤禛没敢告诉太后,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

一次请安的时候,太后还是从一位宗亲老福晋嘴里听说了。

她心里惊惧不已,脸色变了几变。

玉琦知道要糟糕,赶紧站起来。

谁知道太后却又笑着说:“就是一伙毛贼罢了,老十四还收拾不了他们吗?”

“再说了,这都是旧闻了,还值当你拿来一说。我还以为他又立功了呢。”

那位老福晋微微诧异,没想到皇上会告诉她,讪讪地闭了嘴,打着哈哈混了过去。

玉琦又坐下,耳朵听着各处的议论,防着有人再多说什么。

等慈宁宫散了,太后也没冲玉琦发火,

她只是呆呆地坐在那,念叨着十四阿哥的名字,说后悔让他去西北了云云。

玉琦赶紧让人给胤禛传话,让他赶紧来解释两句。

胤禛正在养心殿见大臣,一听太后不舒服赶紧过来。

太后见到胤禛才落下泪,哽咽着说:“老十四可怎么办呀?”

胤禛见不得亲娘哭,立刻说把十四阿哥调回来。、

旨意到了西北,十四阿哥都懵了,问宣旨太监:“皇上真让我回去?可是京城发生了什么事?”

来宣旨的小太监是慈宁宫出来的,他笑着说:“京城一切都好,皇上这是心疼十四爷,太后更心疼!”

这话提醒了十四阿哥,他立刻明白:“这是太后的意思?”

宣旨太监点点头,“太后知道十四爷遇刺都吓哭了,连着几天都没睡好。”

“抱着给十四爷做的衣裳就落泪,奴才离京的时候太后都瘦了一圈了。”

做儿子的让老母亲担惊受怕,十四阿哥心里十分愧疚,立刻冲着京城的方向砰砰地磕头。

十四福晋也跟着磕头,心里盼着能回去,又怕惹了十四阿哥不高兴,一个字都不敢提。

晚间,十四福晋磨墨,十四阿哥给太后写信,

他想安慰母亲,却又觉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她想说自己这就回去,又不甘心,好半天一个字都没写。

十四福晋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陪着他,偶尔给他端一杯茶。

等到天色微亮,十四阿哥才算把信写完,由传旨太监带回去。

传旨太监都懵了,“十四爷,奴才带了快马,十四爷还是随奴才一起回京吧!”

十四阿哥摆摆手,“我不回去,皇上要治罪我也认,”

“这封信你带给太后,我要说的话上面都有。”

宣旨太监还想劝两句,十四阿哥掉头就走,快马出了城,

宣旨太监也有些恼火,自己千里迢迢而来,人还没缓过来,这位爷就耍起犟脾气来,

他啧啧两声:“十四爷这脾气可真是……哎呦!太后可怎么办?”

管家赶紧又给宣旨太监塞红包、说好话,盼着能尽快息事宁人。

宣旨太监收了红包,依旧坐在厅里不走。

宣旨太监也难,他是领了太后懿旨来的,不把十四阿哥劝回去,他没法交差!

宣旨太监等了十天,十四阿哥愣是没见他,让人给他传了句话:他绝对不回去。

在西北耽误了十多天,宣旨太监不得不揣着十四阿哥的信回京了。

经过这番折腾,太后反而看开了,把十四阿哥的信给胤禛看,

胤禛一目十行地看完十四阿哥的信,信里写了许多,有愧疚、有求谅解,却又死活要等差事完了才肯回京。

他十分理解,试着说给太后听,“西北去了不少移民,各处都忙得很,这么要紧的时候,他确实离不开。”

太后点点头,絮絮叨叨地说:“既然管不住,我便不管了!随他去吧!”

“老十四已经是几个孩子的阿玛了,什么不知道!随他吧!

十四阿哥的事情处理完,蓬莱的信也到了,是纯郡王福晋石氏写给玉琦的信。

她在信里说纯郡王又抓到几个高丽跑过去的传教士,纯郡王想往传教士的教廷去理论一番。

胤禛失笑,点点那几张信纸,“真是书生之意气,他们要是知道礼义廉耻,何至于偷书、偷天文历法、偷算学?”

“对于这样的无耻之徒,不需要理论,直接上火炮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