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三十四章 终身大事 银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章 终身大事 银矿

天启元年,1621年的春节终于有了过年的气氛,秋季的丰收和近两年来的建设,使得华夏部有了底气,不再像第一年刚刚到北华时那样惶恐无助。

在马林的授意下,匠户营还特意动用珍贵的火药做了一批烟花炮仗,数量虽然不多,但也能保证每家的孩子们多少分几个,烘托下过年的气氛,给孩子们带去些往昔过年的感觉。

过完年的马爌已经虚岁十九了,这在当时可是实实在在的当婚年龄了,就连刚到北华时还是黄毛丫头的马倩,现在也完全张开了,窈窕的身姿、饱满的胸脯都在宣告她的长大,虚岁十七的马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就连马爌两个殉国哥哥的长女,也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以前常来马爌这里听书的那群将门姑娘之中,有好几个已经嫁了人。

若非因北迁的变故,若还是在开原安稳生活的话,包括马倩在内的这些个开原众将领的姑娘们,应该都已嫁做人妇了。

快一年了,苏月珍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没有,马爌倒是顺其自然的,一点儿也不着急。

但母亲侯氏可是坐不住了。

这个年龄的马爌必须要决定一门亲事了,这是马爌无法回避的,母亲已经下了死命令。

侯氏还算是开明的母亲,给了马爌几天的时间自己确定一个姑娘,到时倘若马爌自己还没有人选的话,就要由母亲做主给找一个了。

和苏月珍颠鸾倒凤后,马爌惬意地倚在床上,一手揽着苏月珍丰腴的身子,心里边感叹道:“真是要感谢车臣汗硕磊啊!没想到他送自己的苏月珍是个如此妙人,人又冰雪聪明,经历过苏月珍这样的女人后,今后怕是和一般的女人在一起就会觉得寡淡无味了。

看着怀里一脸满足的苏月珍,马爌想起母亲给自己的几天宽限,可找哪个呢,马爌努力回想自己接触过的那些姑娘们的印象,年龄不能太小,个头不能太矮,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于丽!她个头高,身材也很好,记得还长得非常漂亮。哦,对了,她过完年后刚刚出嫁的。

高芸娘!也不行,好像也已经被人下过聘书了,还有几个要不年龄太小、要不长相不符合自己的审美。

思来想去,好像就剩一个潘婉婷了,她因为需要给父亲服丧守制,来北华后的这两年一直没有张罗婚事。

潘婉婷记得比自己还大上一岁,今年都十九周岁了,按她的年龄,早就应该嫁人了。可因在开原时,她父亲潘宗颜作为唯一的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又肩负监军开原军的重任。哪里会看得上辽东的那些他眼中粗鄙的将门子弟!一直想着在京城或是老家,给自己的独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官宦之家。

这么一来可就把女儿的婚事给耽搁了,再后来经过潘宗颜战死、北迁变动等,又给耽搁了两年,直到现在潘婉婷还有几个月的守制期未满呢。按太祖洪武制,父亲去世子女是要守孝三年的,实际操作下来虽然不到三年,但也足足有二十七个月之久。

马爌潘婉婷的印象很深,并且印象也非常好,那是个知书达理,温婉娴静的漂亮姑娘,个头和妹妹马倩差不多高,估计在一米七二三左右,在明朝属于女人中非常少见的大高个了,身材也属于马爌喜欢的偏丰满类型。

她老家好像是北直隶北部人,好像还在长城以北,离自己的老家山西蔚州并不很远,记得当时给姑娘们讲红楼梦时有人说起过此事。马爌的印象很深,因为塞外出身的进士在明朝可不多见。

要知道,在明朝时,特别是到了明朝中晚期,进士几乎被南方人给包揽了,寥寥的几个北方进士,也是朝廷出于平衡南北的缘故,专门开的北榜,照顾性质地给北方士子们一些名额,所以出身北方的正牌进士实在是个稀缺物种,由不得马爌不印象深刻。

想到既然她也是北方人,生活习俗什么的应该也相差不远,婚后生活彼此也能尽快适应。

想到此,马爌有了决断,就她了!潘婉婷相貌学识都是没话说的,气质教养等在北华更是顶尖的存在。

想到她家现在北华就她们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虽然马林等北华高层对潘家母女很是照顾,生活物资供给上更是有求必应,但毕竟潘宗颜已经不在了,她家在北华高层没了话语权,等于完全是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家不能给北华创造任何东西。

并且,潘宗颜生前还曾向朝廷参劾过马林,说马林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一军主帅的位子,当然,现在潘宗颜已经殉国了,马林并不会为难她们孤儿寡母,应该是孤女寡母。因为潘宗颜的两个儿子并没有跟随父亲举家到开原,而是和马爌的三哥一样,留在北直隶老家温书备科举。

“希望她母亲不是个迂腐的人,不要因为马家不是士大夫出身而给回绝了,”马爌心里想到。

“管她呢,行不行先给母亲说了,让母亲去想办法,免得到时母亲给自己床上塞一个完全不知所以的女人来!”

马爌想定了婚事后,觉得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样,心里轻松了一大截,转身搂过苏月珍继续温存起来。

华夏部迁居到北华已经快两年了,基本是算是站稳了脚跟,近段时间以来和外界的联系也取得了进展。

春天时在漠南草原上贸易的山西商人听蒙古人说,漠北有个很大的汉人部落,自称是华夏部。这让山西商人们很是惊奇,这可是亘古未闻的奇闻!

但人家蒙古人说的又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假话,联想到两年前听说的辽东开原军北逃的传闻,看来这事儿有八成靠谱,真没想到汉人也能在漠北立足,这可真是出人意料的事儿,但这些山西商人们还是希望这是真的。

一来草原上有一支汉人势力对这些商人们来说也是个依靠,这些年来可,这些商人们可没少受蒙古人的欺负,在草原是哪个,朝廷的势力是完全指望不上的,不惩罚你通敌就不错了,还敢指望朝廷给你撑腰!再说马林也是山西人,多少总会有些同乡情谊的。

所以商人们得知消息确凿后,立即临时组建了一个汉商团队向漠北进发,去寻找这个传言中的汉人部落。

晋商团队一路向北,直到抵达漠北车臣汗领地后,才算得到准信。

车臣人一看是口内的商人来了,表现得极为热情。要知道,往常这些汉商大多只是在漠南贸易,几乎不到漠北来。害得漠北三汗还要经受漠南蒙古的二手盘剥,这次汉商直接来到了漠北,可千万不能给得罪了,笼络好了让他们也经常到漠北来交易。省的遭人盘剥,还要仰人鼻息的。

在车臣人带领下,这支晋商团队很快就来到了北华。

如今对外沟通和贸易渠道都有了,但有一件事浮出了水面,现在的北华虽然日子也能过,但想要快速发展壮大,就必须和外界互通有无,互通有无则需要钱,大量的钱。

从开原带来的那点儿金银铜钱和丝绸布帛等,早就在大规模购买牛羊马等牲畜时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北华除了能依靠炼铁,打制一些游牧民族的生活器皿和兵器外,并没有其他可供交易的硬通货可以和山西商人们交易。

马牛羊等牲畜大家都不缺,在漠北也不值钱,商人们就算要买牲畜,也不会在漠北买。因为在漠北购买牲畜,返回大明的距离太远了,一路上放牧回去时间太长,未知的风险太多,远没有在漠南蒙古人那里买牲畜划算。

这些商人在北华盘桓了几天后,离开了北华,临走,马林一再交代,下次再来时一定多带硝石来,价钱都好说,其实马林心里很清楚,北华哪里还有银子支付给人家,只是先定下再说,谁知到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再来,到时说不定就解决了钱的问题呢。

所以呢,北华想要发展,万事儿都必须要钱。

马林作为北华老大,当然知道没钱的难处,刘源是后勤大总管,更加对缺钱深有体会,但俩人都想不到来钱的好办法。

北华都司会议——部落大会上马林把北华缺钱的情况向各卫所的将领和地方相当于千户级别的镇长们都坦诚交代了,让大家各抒己见想想来钱的方法。

过了好半天,一众人等皆是鸦雀无声,是呀,哪个又不会变钱出来,能有什么好建议的,最后还是马爌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马爌的意思是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矿,只有找到金银矿才是最好的出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当前之际唯有找矿,以漠北之大,肯定会有金银铜矿?只要用了心思,定会有收获的。

今年不是有不少布里亚特人投靠咱们吗?他们世居此地,可着如人向他们详细询问此类消息,比如可有人在哪里捡到过铜块,或者哪里曾发现过零散的沙金等,这都是线索,只要发现一样即可,这些东西都是伴生的。

用马爌这个方法调查了几天还真有收获,一个布里亚特老人说:“他年轻时曾在北边——蒙古语称作敖日格勒的一个地方捡到过小铜块,但就发现那一次,再后来多次去过那里,再也没发现过。

经过仔细询问,他所说的敖日格勒其实也也没多远,就在轩辕城西北不到一百五十里的地方。

因此事重大,马林和刘源亲自带人过来了,马爌更是几乎把匠户营中所有有找矿经验的人全数都带来了。

到地方一看,此地属丘陵地貌,林木繁茂,小溪纵横,丘陵间的谷地极是肥沃,倒又是一片可以屯垦的好地方。

其实前年华夏部刚到漠北大围猎曾经到过此地,只是当时华夏部的人太少,还没有来此地屯垦的必要,现在北华人口增加了很多,在马爌看来,倒也是时候把人口分散下来,要是能在此地当真发现有矿藏的话,可以在此地再筑一城。

几个老矿首仔细观测了好半晌,又挖了几个石头敲破看了看,向马林汇报说,也不敢确定有没有,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是有金银,储量也应该极少,不像是富矿的样子。可以挖一挖试试。

马爌带来了几百个匠人,加上两千多护送的兵丁,人多动起手来速度倒是很快,半天功夫,就挖了大约有几百方的土石出来,但仔细检查后一无所获。

马爌纳闷道:“不能呀!按说铜这种东西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只要发现了天然铜块,就一定会有矿脉的,储量大小不好说,但一定会有。”

仔细想了一会儿,马爌建议道:“咱们顺着这条溪流往上游找,说不定那块铜是被大水从上游冲下来的。”

听到马爌的建议,几个老矿首也觉得很有道理,正说着,天已经黑了,众人只好安营准备就在此地过夜,等明天再说。

出来时都做了准备的,带了几天的干粮和帐篷,扎营住宿都不是问题。

第二天顺着溪流往上游走了十几里后,终于在小溪的拐弯处的一个浅滩上有了发现,又发现了一块天然铜块,但矿首看了地势后说:“这里也不会是矿脉所在,只是因为这里滩宽水浅,又逢溪流拐弯,才会被淤积到这里来,还是继续往前走走再说。

众人又往前走了十几里,眼看就要到小溪的尽头,再向前是连绵分布的长满针叶林的平缓山丘,小溪就是从那片山丘上发源而下的。

终于又发现了一块天然铜块,在几千双眼睛的搜索下,没多久,又陆续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十几块铜块。

就是这里了,几个矿首一致认为可以在这里试试,上千人的努力挖掘下,不到半天时间就找到了矿脉。

令马林略感失望的是,矿首们汇报说此处多为铜和金,没有发现银子的迹象。

可是在晚明时期,银子和铜钱才是流通货币,特别是银子才是真正的硬通货。金子只是一种贵金属,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兑换成银子才行,远不如银子好用。

当时的金银的比值也才六比一左右,黄金远不如后世值钱,且金子储量太少,开采困难,耗费巨大这是人所共知的,指望发现一个金矿就发财那是做梦。

当时采掘坚硬的原生铜矿、金银矿主要采用用烧爆法,就是以火烧待岩石受热后,再用冷水浇,这样矿石才可以用工具剥离下来。

氧化铜,氧化金可用工具直接开挖。选矿好的矿石用碾子碾碎,再用水力冲洗,一般是淘选。

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比重差,在水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得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水力,火法工艺生产的铜和黄金白银纯的度很高。

但这个时代的开采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没有例外的都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效率极低。

马林和刘源及马爌商量后,当即下令,先调集三卫士兵驻扎此地,筑城建屋,着马爌的匠户营中所有有矿产经验的人连同家属迁居此地,待城寨和房屋建好后,先期迁移三万人过来垦殖开荒,开采矿藏。

为什么马林下令的是北华士兵来此地筑城建屋,而不是令民人青壮呢?

原来北华现在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是士兵,全北华总共就三万多青壮年男性,被六个卫的三万士兵就几乎全囊括了,民人中几乎再无一个青壮。

不过这种几乎全民皆兵的状态并不能持久,只能是北华的权宜之计,长时期实行全民皆兵严重违背经济规律不说,社会也负担不起。必定要建立健全一个稳妥的制度。

北华曾经几次商讨兵役制度,但一直没定下来,目前建议采用建奴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制度的呼声暂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