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路迢迢 > 第16章 竞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是换了别人,这粮食的事还真不好办,但偏偏襄阳就在汉水上游,庐江船帮还守着长江。

现在的码头主簿周单每天都要清点二十船粮食,那船都不用在襄阳靠岸,就可以直接顺流南下往江夏走。西域商旅自从得了那通关文牒,开始在中原腹地倒腾商品,尤其是那粮食过关不收税这一条,把好多粮商整的叫苦不迭。

正是这群人把粮食运到汉水北岸,粮食大多是从南阳、兖州、徐州、河南采买的,正值夏收时节农民们手中多余的粮食无处安放,卖给商旅换成钱属实再正常不过的举动。

这些运载粮食的船走后,周单给那些西域商旅开了文书盖了印,他们就可以凭着这个去曹纤庄上换东西。比如豆腐干、百叶、白砂糖、褐糖、鱼露、蟹露、烧刀子、甘蔗酒,要是没有满意的或者缺货,也能直接变现成为铜钱。这一船粮食如果换成一罐白砂糖,再把这罐白砂糖卖到京城或者长安便能立刻变成百贯钱!

庐江也跟着凑热闹,四公子趁着江夏粮行高价垄断市场的时候,每天都悄悄运上几船新粮过去,粮行一看码头上有人卖粮立刻就会高价收走。

曹纤庄上的三位王爷各回各地去了,毕竟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地,齐王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豆腐投入量产。不过还有人选择了留下,林还月和赵蓝若就住了下来,曹纤自然是小心招待着。

“徒儿刘协拜见师尊!”

“唐雨溪拜见师尊!”

“唐莹见过何大人。”

终于刘协也要回京城了,唐莹带着唐雨溪过江来拜别,谁也没想到唐雨溪这一回被绑,竟然生出这么多事端来。现在何驰被绑在江夏,连儿子满月都不能回去看一眼。

“师尊没本事,你的仇还没来得及报,但是师尊答应你一定让恶人有恶报,只要等一个时候。”

何驰已经开始行动却还没抓到最关键的把柄,此刻也只能对唐雨溪说一声抱歉,以后再寻吴婆子的麻烦。

“师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好,书没白读!你陪着刘协在京城催促他好好读书,我也放心。”

何驰说着用手指点了点唐莹和唐雨溪说。

“你们三个人,彼此可要看好了。这次万幸落在少士恩手中,要是真的人犯子事就麻烦了。”

“唐莹一定谨记,您就放心吧。”

“师尊放心,我现在与唐妹形影不离。”

看着这三人无恙何驰也就放心了,这天南海北隔着不知道哪一天还能见面,也许自己太托大了些,帮少士恩检地这是接下了天大的差事,又不是快意恩仇一刀买卖。何驰想了想直接动手实在太便宜吴家,还会牵连到曹纤、父母,他想要将这吴家连根拔起,也让吴大奶奶尝尝叫天天不应的滋味。

少士恩押着车队浩浩荡荡的进了京城,铜钱、金银充入国库,地契和公文呈到了闻政殿。大行皇帝看着账本上的数字不断增加自然是欢喜的,可是如今有一道难题放在他的面前,以至于他将柳成、张晴和新任的司农寺少卿王双都叫到了跟前。

“朕给你们出个题,现在有四千人口和三千亩田刚收完的地,存粮大概够十五天,有十万贯铜钱,城中粮价是三十文一斗。如何养活这四千人?”

王双意气风发,他心直口快的说道。

“皇上城中粮商囤积居奇,此乃重罪理应查办。”

“朕没让你治谁的罪,这只是一道题,诸位说说此局面该如何解。”

皇上故意抹去了现实因素,就让三人在题面之中找答案,但题面来看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局,城中粮行居奇一定是水涨船高三十文只是起点,这样下去就是有百万贯的钱也不够这四千人吃到秋收。

不过陛下问了,自然不能冷场,柳成拱手作答道。

“陛下,无非开源节流耳。这四千人筛选出一千人精壮运营田产吃得好些,余下三千人吃得稀一些,再向陛下请示拨款,向邻近州郡借粮渡过难关。”

“那朕要是一分钱都不拨,邻近州郡一粒米都不借又该如何?”

“这……”

天子这一加难度柳成也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外援,那必是死路一条,而这个外援还不是一般的外援,必须是能快速调动的运粮人力。

“陛下,可否迁出一部分人,归入当地村中入籍,再就地征粮以解燃眉之急。”

张晴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可是皇帝却摇了摇头说。

“四千人老弱病残占三成,这三千亩地也是刚从当地大族手中征来的。”

“陛下的意思是?”

“不是朕的意思如何,是这何驰要如何。”

豪族之所以难以治理,关键症结就在这里,你和当地地头蛇斗,固然凭借一些手腕可以讨到暂时的好处。可是别人狡兔三窟牵连甚广,总能找到你的软肋,这少士恩也是个不通政的家伙,把这钱财押送入京那江夏该怎么办,别人自有能耐砸了你吃饭的碗。

果不其然江夏大族们没有打算收手,接连不断的有送“佃户”过来。

“回禀何大人,又有人送了佃户过来,都是些残的、老的,送到村口领头的就跑了。”

“不要问,尽数收进来。叫伙夫速速安排午饭,吃过午饭让大家在乡渠旁的打谷场集合,我有话要说。”

何驰占的这个村子已经是个荒村,去年岭南王好歹闹了一回,既然有战争自然有死伤,有的村子便像这样荒废了。不过这村子也有自身的劣势,余下的住户迁走也情有可原,因为它的地势太高,渠中水打不上来,靠着村边全是旱田,丰水年还好说,到了旱年根本种不活庄稼。

传令兵杨风已经成了何驰的死忠,少士恩走了他就跟在何驰身边,也不管有没有粮饷,心甘情愿的跑前跑后。

“何大人,这要不吃稀饭吧,这都快五千口人了,顿顿白米饭没这吃法。”

“凭什么吃稀饭,告诉伙夫要是米饭里看见汤水,我打他的板子。”

五千人口一天两顿白米饭,何驰的米库里好像有吃不光的米粮,而这个几小村子好像也有无数间房子。何驰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老天爷好像都在帮他,从他接手田亩那一刻开始,就是连续的大晴天,虽然这种天气不利于夏种,但何驰种的不是水稻而是黄豆。连续的晴天更利于加工和铺设水泥,那晒干的粘土过了石磨混上生石灰就地铺设,原本村子里的土房只能住三百人,现在两栋水泥房子已经起到三层了,第三、四栋房子也已经打完了地基。

基建最需要的就是人手,而何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手,老的、残的照样能用的上,就算不能扛泥背水,也能晒砖、编草席、草鞋。当然最主要的功劳还要算在神机营的二十名工匠头上,要是没有他们的测绘和铺砖很多屋子根本建不起这么高。

乡渠边本来是一片约四亩水田,可是何驰就铁了心将它填成了一个巨大的打谷场,一整片平整的水泥地,这还是少士恩在时指挥着五千兵卒完成的大工程。现在它的功能是用来晒泥砖,虽然泥砖的硬度不及青砖,但完全可以用来铺设小路和修建水渠。

要让五千人聚齐起来开个会的确不现实,到场的大约只有就近能赶来的两千人,还有其他被大族丢来的“佃户”在荒村住着。现在何驰每天都要在六个村子之间来回打转,杨风、柳小五、陈黑三个传令兵也是每天不得闲。

“大家安静!”

何驰拿过一个铜皮卷的喇叭站在一张桌子上向坐在大太阳下的两千人喊道。

“这太阳当空,我话也不多。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是被那些人丢出来的,没关系我照单全收,我何驰就有这个能耐,大话不敢说,要饿死我何驰也是第一个饿死!再说一点,死水不能喝,人畜分开避免疫病,吃饱了可不能病倒了!都给我好好活着!”

“青天大老爷!”

“别拍马屁!散了吧!”

何驰一甩手从桌子上跳下来,几个从曹纤庄上抽出来的熟手便领着各自的队伍去了各自负责的田亩。田间事和打仗是一个道理,有老兵带着上手就容易多了,水渠的修建进度也是越来越快,到了某些分水的节点还有其他村屯的百姓自发过来修建自己的那一段。

“标准水渠可以测量入渠的大致水量,也可以减少水流的损耗,最好在低洼地带再开一方专门蓄水的湖泊。”

“何工,我还是要说两句。你并非郡守,就算做的再好……”

“刘国勋将军,我也和你说过很多遍了,这里就是战场,只有你死我活。”

刘国勋无数次确认过何驰坚定的眼神,事到如今只有做到底一条路,也许在刘国勋眼中只是五千“佃农”和三千亩土地的事。然而这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不惜代价的实验,也许这实验比何驰预想的快了几年,但既然箭已上弦就干脆放出去看看能射多远,此刻正是天时地利人和,若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地方这三个条件都无法凑齐。

看这场实验的人如今正端坐在龙椅上,看着那西域商队往来穿梭,看着当地士绅豪族垄断粮市,看着这强弩是否能击穿这顽疾。

何驰在出主意给西域商队通关文牒的时候,大致的想法十分简单,西域商队在昭国流动带动物价平衡,所赚取的钱财最后经过官营的一系列作坊最后截留在国内,换成等值的货物输出国外。这样既带动了货物与金钱在国内的流动,同时也削弱了地方士族对商贾的掌控力。

江夏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试验场,大族虽然服软了,但依旧是强而有力的地头蛇,而他们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只是不知道他们这样形成的顽固壁垒能不能经受住竞争模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