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枭路 > 第174章 御驾亲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朕准了,从今天开始,你虎狮山去全国走一走看一看,挑几个风水好,你们认为合适建都的地方报上来。”

李睿也觉得这北宁城地处偏僻,指挥起全国的政治、军队也确实不方便。于是也就点头同意了朝臣的奏章。

选定国都可不是一件小事,风水什么的,李睿虽然不是太相信,但李睿也不是刚愎自用之人,要是虎狮山选址和自己想的地方相同,那自然是最好,要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自己再调整就是。

这开国皇帝就是任性,毕竟,整个天下都是他带着兄弟打下来的,具有无上的威望,自然就没有什么后代那些生活在皇宫内皇帝的掣肘,自己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

根据李睿对历史的熟悉,这选一个国都,没有个三五年是确定不下来的。确定一个地方以后,再大兴土木去建设新的皇宫和皇城,这没个十年八年也是干不好的。

所以,虽然李睿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三十壮年,但等他能正式入住新都城的皇宫,还不知道要多久。

于是,李睿在安排了这选国都的事情以后,就不太去关注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但却并不是紧急的事情,这段时间有虎狮山的人去忙活就好了。

只是,李睿不知道的是,在他看来一件虽然大但对大明帝国无甚大影响的事情,在大明国内却也兴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潮。

到底李睿是没有当过执政者,对臣子和老百姓们的心态把握还是不到位。没有正确地理解一个地方被确定为国都后,能给当地官员和百姓带来的经济收入增加和内心荣誉感的爆棚。

因此,当天早朝这个选定新国都的消息被众所周知后,大明各郡立即自发地掀起了一阵争当国都的浪潮。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浪潮越来越大。

开始,只是地方上老百姓和商人有利益的驱动,自发地组织起来捐款捐物,给当地官府筹措地方建设资金,把自己的郡城、州城给建设得干净而美丽。

慢慢地,拿了老百姓钱的州郡地方官员,就被老百姓倒逼着不得不去各个部委办找关系,拖门路,看看自己的城市能不能有资格进入备选名单。

开始阶段,先不谈被选定为国都,能进入备选名单也就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李睿对国都选址的认识不足,但虎狮山可是具有充足的经验。

因此,在当天早朝后,大明钦天监监正赵如恺的行踪就成了最高机密。除了按时向李睿汇报的密折专奏以外,朝堂之上,就再也看不到赵如恺的身影了。

所以,不管各级地方官员怎么去打听,最后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备选名单还在拟定中。至于什么时候能出炉这备选名单,呵呵,钦天监的留守人员也不知道。

还好有赵如恺的应对方法,才让各地没有过于的劳民伤财,毕竟初步入围的名单都没有确定,你们这些州郡根本就是争夺了一个寂寞。

长期没有结果,人们的心劲自然也就懈怠了,数个月后,这争当国都的热潮才从大明的百姓中散去。

但这其中却又有几个地方不但没有懈怠,反而在埋头做好城市建设,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最有可能入备选名单的城市。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原大景国都京城、南景国都临安、垣国国都大都、大明明面上的国都幽州这四个城市功夫下得最深。

其中,又尤其京城和大都都认为国都就会在他们两个城市中选择,所以他们成了这四个城市中花费最高的两个城市。

而且,这种花费在公布最后的名单前,是持续不断的。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李睿也看在了眼里,只是李睿觉得这是臣子们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做得太过火,他是懒得去干预的。

反而,由于这次各个州郡争当国都的行为,让各个州郡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流浪汉得到了安置,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所以,李睿对这种他认为的良性竞争保持了沉默和观望。

李睿的大量精力已经随着阿米蚩的避难而转移到了大奉。

大奉帝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国家,你说他们战斗力差吧,他们又打败了周边除了大景和垣国外的所有国家,在大景和垣国打生打死的时候,埋头发展自己的经济。

可是,你要是说他战力强吧,又不确切。

毕竟,一个欧阳家的私兵,就能让大奉对大景几十年不能越雷池一步。

你要说大奉经济差吧,他们国内也没有发生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可你要说大奉经济好吧,按说,他埋头发展几十年,早就应该有实力来进攻大景或者是垣国,可大奉就是不敢开启大规模的战争,只是小打小闹的在两国的边境挑衅。

不然,任他欧阳家的私兵再厉害,大奉一个百万大军推过来,还是一样土崩瓦解。

只是,大奉从来没有派出超过十万以上的部队出战,这才导致欧阳家成为了边关的定海神针。

如此种种疑点都深深的困惑着李睿,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对大奉产生了好奇,也就才会在能腾出手的第一时间,就吧云苏烟派往大奉的国都京都城。

好在云苏烟这么几年的努力下来,李睿也终于略微看清楚了大奉那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真面容。

特别是在阿米蚩逃亡大奉后,由于阿米蚩是顶着垣国皇帝的名义逃亡大奉的,自然也就被大奉皇帝对等接待,而且平时也有许多大奉朝臣主动接近阿米蚩。

这一切就让,一直跟随阿米蚩到达大奉的滕子敬接触到了大奉的上层贵族。

原来云苏烟虽然收集到了许多情报,但却是基于建立情报站的时间不长,以及大奉国内大明等中原人太少等原因,各种情报还是偏中下层官吏。

结果,滕子敬这么一来,整个情报收集对象的档次就上来了。

甚至,滕子敬都直接见过大奉皇帝,这算是大奉情报收集对象的天花板了。

仔细分析情报以后,李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大奉的老皇帝在病榻缠绵多年后,终于在去年驾崩了,新皇帝白敬亭是太子刚刚在洪武八年才登基上位的,年纪非常的小,今年也不过十八岁。

整个大奉的朝政大部分由太后邹氏掌握,只有部分不是太重要的日常事务由皇帝陛下决断。

据滕子敬传回来的情报,整个大奉朝堂上的大臣有六成都是听太后的命令行事,皇帝能指使的动的只有禁军统领唐思安和自己的师傅,原来的太子太保,现在的大奉丞相秦不易两个势力。

李睿有点理解了,大奉皇帝一直身体不好,而太子又年幼,整个朝堂也只能维持现状,并不敢去开疆拓土。

想想也就知道了,若是开疆拓土,让麾下大将立下了战功,那身体孱弱的皇帝和年幼的太子是无法降服这些骄兵悍将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奉老皇帝自然就不会给将军们坐大的机会,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奉不会集结数量庞大的军队了。

这就是老皇帝担心某些将领尾大不掉,从而威胁皇室的地位啊。

对大奉有了一点点认知后,李睿就决定亲自走一趟京都。

这倒不是李睿孟浪,而是李睿准确判断大奉的各方政治势力的分布和内斗的状态后,做出的决定。

自然,李睿决定自己亲自去京都后,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不是一般的繁杂。不但,各类情报组织超负荷地运转,而且各种军队的渗透也在抓紧进行。

按照大明建国前在大景境内的地下发展经验,大奉京都周边的山寨土匪,在半年内都逐渐换成了大明战士。

到大明洪武八年九月,大奉京都周围的山寨和农庄已经分批聚集了二十万大明精锐。

“陛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您可以出发了。”已经回到北宁城,向李睿交回调兵虎符的黄久,在御书房对李睿汇报着。

由于这次是李睿亲自出马,保密工作可不是一般的等级,所以并没有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只是在李睿的御书房内小范围讨论和布置。

“嗯,军队到位了。城市内部情况如何?”李睿对黄久点点头后,立即跳转思维,询问恭敬站在一边的朱金炫。

“启禀陛下,这一两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奉京都对我们中原人的禁止令被撤销了。于是,我手下的帮派和江湖豪客都纷纷进入京都建立了堂口。虽然本地江湖势力有过抵抗,但哪里会是我们的对手?

也不过半年左右,京都的江湖势力,地下堂口基本都被我们特征作战部下属的江湖势力全部渗透。

请陛下放心,特种做战部绝对不会掉链子。”

李睿对自己的安全当然是万分上心的,除了云苏烟的势力不好暴露出来,只在暗地里为自己服务,其他的大明拥有各种实力都必须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