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让你监国,蒸汽大明什么鬼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制瓷业的繁荣多亏了秦王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六章 制瓷业的繁荣多亏了秦王殿下!

第267章 制瓷业的繁荣?多亏了秦王殿下!

朱高彻听着他们的话,无语了。

这都没销售,就开始幻想以后的利润了?

意淫?

“看看质量如何。”朱高彻提醒道。

众人此时对朱高彻已经奉若神明,说什么都会听。

当瓷器离开蒸汽锅炉,放置在众人面前时候。

众人拿起仔细观看。

几十双眼睛观察。

没有一点儿瑕疵!

既扩大了产量,质量也得到保证。

完美!

“殿下,真是神了!”

“没有一点儿问题,这甚至比我们之前的制瓷质量还要好。”

“质量上去了,产量也高了,这利润还不是滚滚而来。”

“是啊,我们算是找对人了。”

众人小声道,掩盖不住脸上的喜色。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不,站在一旁的张晴晴郁闷了。

竟然赌输了!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是晚上……

张晴晴脸上红的像是要滴出血,恶狠狠的瞪了丈夫一眼。

好像在说“高兴了吧?”

朱高彻摸摸鼻子,对媳妇儿投过来的眼神视而不见。

“你们既然满意,那咱们就得说说利润分成的事了。”

朱高彻也不是白干的!

出一份力,股份也就要多一点。

众人心知肚明,不吭声了。

涉及到银子,他们会格外谨慎。

“殿下,您说个数,我们照办就是。”德高望重的李老笑道,说的话令人十分舒服。

我要所有股份,你们为我打工,干不干?

朱高彻心中笑骂,想了想,嘴上斟酌道:

“明日,成立一个南方制瓷总局,我们共同投资。”

“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皇家会进行购买。”

“至于利润分红,”朱高彻顿了顿,“皇家占百分之三十。”

“如何?”

百分之五十一股份是公司的掌控权。

这一点是朱高彻必须要的。

至于利润分红,朱高彻心想皇家已经占了很大便宜,自然要安抚众人。

因此,将分红降到了总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算是对众人忙上忙下的补偿。

众人听了后,顿时无言。

本想着占据话语权的高地,被朱高彻给挡住了。

幸好,分红给他们留了百分之七十。

总算是大赚了一把。

“殿下说了算。”众人异口同声道。

朱高彻满意点头。

接下去几日,蒸汽锅炉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量提高。

众多制瓷商投入生产后,大量由蒸汽锅炉制造的瓷器便投入了市场。

大街上。

“老王,听说瓷器降价了!”

“是嘛?降了多少?”

“降了二两银子!听说,之后还会降。”

“二两银子?我去,这么多。”

街坊邻居之间,议论纷纷。

当然,大都是高兴。

降价意味着生活开支的减少!

才有其它闲钱用于其它方面。

而他们享受降价福利的同时,那些制瓷商人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单个瓷器的单价降低了,但因为成本也降低了。

他们的利润并没有变。

加上购买的人更多了,利润总量大幅升高。

好几人的身家涨了好几倍。

制瓷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

在朱高彻的改革下,丝绸业,制瓷业两大江南支柱产业利润暴增。

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好东西,提高了生活品质。

双赢!

…………

另一边。

北京城。

皇宫。

文华殿。

朱棣手里拿着一份南直隶官员乞归的奏折。

“臣年纪已高,留在南直隶平添国库开支,深感不安。”

“请皇上批准,准臣乞归!”

“不胜受恩感激。”

“不可思议。”朱棣瞪大眼睛,自言自语。

在南直隶担任官员的,要么是年纪太大了,去那儿养老。

每月领国家俸禄。

算是大明的福利政策。

要么,就是被贬。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是赖在南直隶都不走了。

他朱棣又不好意思赶人,一来二去便一直拖着。

形成了大明独特冗官现象。

朱棣拿起放在御案上的红笔,写下大大的一个字:准。

看着奏折,朱棣非常满意,乐呵呵的笑着,将奏折放在批阅好的那一块。

再拿奏折。

这下,朱棣真的惊讶了。

又是南直隶官员乞归家乡的折子。

朱棣纳闷了,怎么这些人一下全都想通了?

组团回家乡?

想了想,他放下手中折子,在未批阅的奏折内左看右看。

良久。

确定了一件事。

这一波南直隶乞归的奏折,足足有十五份!

这就是说,一天之内十五位“拖油瓶”乞归了!

朱棣大喜。

下意识算了算,节约下来的粮食,足够几人一天的粮食。

一年又能节约多少。

之后,疑惑浮上心头。

怎么突然就全部乞归了?

难道老四那里……

朱棣摇了摇头,也不对,改革触犯的就是这些人的利益。

没理由会帮着老四改革!

就这样。

想了半天,没想明白,也就没想了。

毕竟,他是大明皇帝,一天的奏折太多了。

没有多余的时间细想。

继续批阅奏折。

随意之中,拿起了朱高彻写的奏折。

朱棣一乐,心想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了。

这两年,他都习惯了。

朱高彻只要上奏折,几乎都是好消息。

唯一例外的,就是要钱要粮了。

打开。

目光看去。

字迹工整秀丽,又带着一幅潇洒之态,肆意挥洒。

这是张晴晴帮朱高彻手书的。

朱高彻写的字,上不了台面。

朱棣之间奏折上写着:

“爹,南直隶改革非常顺利。”

“儿臣通过改造制瓷业和丝绸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

“使得单价降低,商人的利润总量反而变高。”

“获得了几乎所有商人的支持。”

“而那些冗官,最近正忙着乞归,奏折应该已经到爹哪里了。”

“他们啊,是银子赚的太多,不好意思混吃混喝了。”

南直隶的官员,几乎都是由世家大族培养出来,担任要职。

如今,在朱高彻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世家大族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自然也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不缺钱了!

自然就想着多要点自由。

朱棣看完朱高彻的奏折后,不敢置信。

敢情,刚才那十五个官员乞归的事儿,是老四的功劳!

大大出乎朱棣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