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一八八章 互联网在发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8章 互联网在发酵

英豪在香江已经得到了很普遍的认同,被当成了香江的一种骄傲,英豪推出了移动电话服务,自然是被媒体大肆报道。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个大哥大上面,打的是摩托罗拉的标签,这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现在全球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移动电话的,只有这么一家公司。

摩托罗拉很牛逼,但与香港媒体没什么直接关系,摩托罗拉在香江媒体,没有投入多少的宣传资金,不是香江媒体的金主。

因此,香江的媒体报道,对于摩托罗拉的技术贡献往往都是一笔带过,而是重点报道英豪的移动通讯服务,对香江社会、生活的改变。

移动通讯这个产业很有趣,用户直接面对的是手机这种移动终端,因此喜欢讨论的往往是手机的性能。

但其实使用移动通讯最大的费用支出,并不是手机的购买费用,而是话费。

手机生产商赚的是硬件的钱,几年之内只能向客户收一笔钱,下次要等客户更换手机了,才能再赚他的钱。

但通讯运营商不同,运营商是每个月都要收你的钱,只要你还需要这种服务,就必须按月、按通话时长交钱。

在通讯行业,真正强势的是运营商,而不是通讯设备制造商。

因为通讯的特殊性,运营商都是按区域进行分隔的,没有那家能够成为全球性的运营商。

而且大部分的运营商,都是持牌经营,具有垄断性质,除了推出新业务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那些成熟的业务,他们其实更愿意闷声发财,并不太愿意多上媒体报道。

后世,移动通讯发展成熟时,都会有一个常规的操作,就是合约机。用户只要预存甚至承诺一个期限内的服务费,就能够大幅打折甚至免费,拿到手机。

从这里也就能够体现出,运营商和通讯制造商的关系,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通讯制造商,只是一群卖苦力的,技术发展的再牛逼,也要给运营商打工。

在香江,英豪就是这么一个运营商的角色,因此别看摩托罗拉掌握着底层的核心技术,但自从英豪拿到了香江的独家运营牌照,其实这个合作中,英豪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陈兵对于移动通讯业务被香江快速接受,是有十足把握的,赶回到香江,更多是为了那个移动通讯服务的启动仪式,请了包船王来帮忙站台,他陈兵怎么也要在边上陪着。

但等到仪式完成,业务正式展开,陈兵对于移动通讯服务的关注度就直接降了下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件更关键的事情上,那就是香江城域网的正式开通。

之前香江就已经建成了科研网,还搞过一次开通仪式,只不过这个科研网,其实只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能够联通的都是各个大学,和少数的研究机构。

英豪在科研网成立时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在科研网基础上拓展为香江城域网,一个是将香江的城域网与灯塔联通。

联通灯塔的事情,交给了马校长为首的工作委员会去负责了,但建设香江城域网的事情,则是被英豪独立承揽了过来。

英豪人力物力充足,技术上也已经有了很充分的准备,承揽了城域网的建设权限之后,不需要再与外部进行协调,工作效率就极快了。

只是几个月,科研网的光纤网络就与香江电话原有光纤网络实现了全线打通,而香江电话原有的只能传输模拟信号的电话通讯网络,也已经被升级为了能够传输数字信息ISdN网络。

这个网络升级完成,英豪就可以随时开通对香江居民的上网服务了。

英豪对居民的上网服务暂时是不收费的,但这不代表居民上网没有成本,居民想要上网,除了必须有计算机和电话线之外,还需要上网的通讯设备。

此时用户上网还需要依赖调制解调器技术,也就是通常说的modEm,简称猫。

1980年,猫的基本技术标准就已经成熟了,英豪直接向灯塔的几家公司购买了专利使用权,来自己生产猫。

但这个时代,猫的价格还十分的昂贵,最低端的猫,价格也在100美元左右,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时最便宜的8位计算机,价格也已经到了200美元之下,而想要上网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就高了很多,至少需要数百甚至上千美元的计算机,另外还要加上猫。

因此,想要吸引普通用户上网,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网络应用,否则没有用户会花费那么高的成本。

英豪从建设自己的局域网时,就准备了五大应用,即时通讯、电子邮件、bbS、聊天室、和游戏大厅,就是为了给香江城域网,提供最基础的应用服务。

这五大应用,在英豪的局域网内部,已经运行了一年多,已经非常的稳定了,这次英豪将它们从内网,迁移到外网,其实也就是复制一个新的功能服务器,是十分方便的。

在英豪进行光纤网改造的同时,这些应用已经被成功迁移到了科研网之上,各个大学的网络终端,已经能够提前享受起了这几种互联网应用。

能够使用科研网的用户,大多还是学校里的教授、学者,对于bbS、聊天室、游戏大厅这种偏休闲的应用,使用的积极性还不是太高,但对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服务这两个工具型的服务,接受程度就非常高了。

几乎所有科研网用户都申请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和即时通讯账号,这个城域网还没有对居民开放的时候,这两个应用,就直接成为了标配应用。

互联网的用户,可不仅仅只有普通的居民用户,还有企业级用户。

对于居民用户,英豪提供的是免费的上网服务,包括前期提供的五大应用,也都是免费的。

对于企业用户,英豪就毫不客气的开始上来就收费了,只不过英豪的收费方式,是将这些收费,打包在了企业信息服务之中。

英豪的企业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很早,早在81年,英豪科贸就成立了,在经销各种计算机设备的时候,就附带着提供最基本的企业信息服务了。

只不过,那时的服务内容还比较简单,是附加在硬件销售之上的增值服务。

等到1982年英豪推出了自己的计算机产品之后,这种服务也自然就随之升级了,不仅提供硬件服务,也已经开始为这些企业定制开发一些应用软件。

此时的英豪,其实已经成为了香江最大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几乎所有的香江企业,不分华资和腐资,有计算机方面的需求,都会找上英豪。

英豪的技术实力足够强,服务态度也很到位,使得英豪在香江到处都是客户,甚至港府和很多其他的部门,也都已经习惯了让英豪提供服务。

这也是那些腐资、港府虽然不太喜欢英豪,却一直没有来有意找麻烦原因之一,他们其实一直在享受英豪的优质服务,是英豪的客户。

等到英豪开始向网络布局的时候,也同样在把业务向这些客户进行推广。

香江实力雄厚的企业很多,银行、地产、零售商,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是内生的,这些大企业对于内部信息化的需求非常的强劲。

他们只要被请到英豪的内部参观一圈,就能够发现英豪的信息化已经达到了多么先进的水平,自然就希望跟着进行学习和优化。

局域网技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过程中,是最基本的底层技术,甚至在英豪组织建设香江科研网之前,已经帮助不少的企业先建设了他们的内部局域网。

现在英豪不过是把这种企业服务,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需求,开始向与外部结合的互联网需求上进一步引导罢了。

英豪的信息服务,在香江的信誉已经非常的良好了,只要英豪推出的信息服务,价格能够承担的起,香江的这些企业对于采购英豪的服务,其实非常的积极。

香江是个小地方,人口密度高,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数量众多,其实是非常适合发展互联网的地方,在陈兵看来,哪怕只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都足够收回互联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后世的香江被当成了所谓的互联网沙漠,其实是指的互联网应用,尤其是面对普通用户的应用方面,没有什么着名的公司。

但香江的互联网基础建设,其实一直建的不错,只不过那些提供基础服务的公司,都比较分散,而且都是在闷声发财罢了。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英豪其实已经把香江城域网的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好了,所差的不过是对居民进行服务开通,将这个城域网公开展示出来罢了。

就在英豪的移动通讯业务启动一周之后,英豪又联合各个大学,搞了一次香江城域网的启动仪式,正式向市民开放了上网业务。

与这个启动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网吧的开业仪式。要居民自己申请上网服务,肯定没有推广移动通讯服务那么容易。而网吧,就是早期推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最佳方法。

陈兵最开始的想法是只在中大附件开一家网吧,不准备多开。这种想法,更多的是基于,他对记忆中的网吧,有很多的不满之处。

内地在90年代后期,就开始网吧的快速普及,但内地的网吧很快就成了游戏玩家的聚集地,而且几乎所有的网吧环境都是非常的乌烟瘴气。

陈兵已经看不上网吧经营能够赚到的那点小钱了,因此没有准备大量开设网吧想法。他情愿将这个赚钱的机会,让给别人。

但在建设这个城域网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改变了想法。现在还只是1984年,互联网上能够提供的服务还很少,万维网没有出现之前,其实大量的互联网内容还根本无法实现。

这就会阻挡大部分普通市民上网的步伐,这个阶段能够上网的都是有些计算机知识基础的人,多少还有些“身份脸面”,还不会那么快把网吧弄的那么乌烟瘴气。

网吧的乌烟瘴气,其实是互联网的娱乐性应用大量涌现,互联网用户开始下沉之后的事情。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是将互联网向潜在用户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上网,当个人拥有的计算机数量规模不够时,就需要足够多的网吧,来提供上网终端。

改变想法之后,陈兵直接就投资兴建了十家网吧,共计能提供1000个上网终端。

十家网吧的规模,并不完全一样。最大的两家网吧,各有200台电脑,就建在英豪的园区附近,目标客户就是针对英豪自己的员工。

英豪自己就在生产计算机,自然是计算机使用量最大的香江企业,英豪几乎所有的研发、管理、行政岗位,都配置了计算机,英豪自己的内部局域网已经有了几千个终端。

但自从开始建设科研网开始,英豪就十分关注网络安全,将内网和外网进行了技术隔绝,大部分的工作计算机,都已经不能再随意去登录外网了。

英豪的五大互联网应用,最早就是在内网进行实验性应用的。这次五大应用,迁移到了公网之上,在英豪的内网,其实还是保留这些应用。

不过内网的人都是公司的同事,肯定没有在公网上热闹,也不如公网上自由,因此很多员工就提出了在公司附近建立网吧的要求。

剩下的网吧,陈兵都是建在了香江的几个大学附近,大学生肯定是当前能够上网的主力,根据每所学校的规模,各个网吧的计算机终端数量,在几十台到上百台不等。

英豪现在是香江媒体的大金主,英豪搞的这个城域网开通和网吧开业仪式,自然也引来了香江媒体的广泛报道。

只不过大部分媒体对互联网还了解的很少,普通读者更是甚为陌生,这种报道也只是热闹了两三天,就逐渐的偃旗息鼓了,远没有如移动通讯那样成为媒体持续追踪的热点。

媒体的报道虽然稀少了下来,但这些网吧内部却开始逐渐热闹了起来,网吧开业两三天之后,客流就开始明显的增加,甚至在晚上客流密集的时候,已经快要坐满了。

刘振邦是中大计算机系大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普通,还没有富裕到能够自己购买一台计算机的程度,原本要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只能去学校的机房,排队上机。

英豪的网吧开业之前,在几个大学都贴了广告,这些广告就贴在学校的机房门口,经常来上机的学生,都提前看到了这些广告,刘振邦就是被这个广告吸引来的。

英豪网吧定的收费标准不便宜,一个小时要十港币,但为了吸引早期的客户,英豪的网吧在开业之初打了狠折,第一个月只需要一港币一小时,这个价格就太亲民了。

刘振邦算了一下,就算他每天去网吧上机四个小时,一个月的花费也才120港币,他还是承担的起的,因此在网吧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去尝试了一下。

这一尝试不要紧,他连学校的机房都不再想去了。实在是网吧的计算机配置太好,已经超过了学校机房的水平。

英豪的网吧居然清一色的配置了当前最先进的286电脑,而且软驱等设备一应俱全,即可以当单机进行应用,也可以连接入互联网,这自然是让刘振邦欣喜不已,内心直呼英豪够厚道。

他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过一点互联网相关的课程,不过那些都是理论上的知识。

学校的机房是没有互联网的,都是一台台的单机,虽然学校里最近接通了科研网,但不是他这个本科生可以接触到的。

这次到了英豪网吧,能够真的连接上了互联网,他自然就好奇心起,要实际体会一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286电脑搭载的都是wINdowS系统,界面非常的友好,英豪为五大互联网应用,甚至专门做了说明文件,快捷方式就直接放在了桌面上,这让他学习研究起来十分的方便。

先把这些说明文档翻了一翻,他就开始逐个应用尝试了过去,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他现在还没有什么联系人,只是注册了账号,就暂时放在了那里。

游戏大厅他也进去逛了一圈,里面已经挺热闹了,最高峰的时候有上百人同时在线,不过这个不是他的兴趣所在,简答的逛了一圈,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他就退了出来。

进入到聊天室时候,他就被吓一跳,只看到屏幕上的内同在快速的滚动,不断有新的语句跳出来。

看了半天,他才弄清楚,这是有二三十人在同时聊天,就显得语句的输入速度特别快,但每个人输入的话语都有时滞,这些语句连在一起就感觉有些混乱。

不过这种混乱的状态,也能带来很多意想之外的欢乐,很容易让人也想参与进去。

这个时候,上网的人还比较有素质,那种疯狂互相问候家人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刘振邦带着好奇心也很快就参与了进去,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个多小时。

当他不经意看了看屏幕下角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居然和一群陌生人聊了这么久。

感慨了一下这个互联网应用神奇的吸引力,他在电脑上打了个招呼,就先退出了这个应用,还有一个bbS还没有看那。

登录了bbS,他才发现,这个bbS上已经有了数百个帖子,而且已经分门别类分成了许多的板块,这让他翻起帖子来方便了很多。

帖子的内容五花八门,不感兴趣的他很快跳过,感兴趣的就多看一会,这种新奇的体验,简直让他欲罢不能。

而等到他进入了一个名为技术天地的板块之后,他觉得象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个板块是专门讨论计算机技术的,与他自己的专业最为对口,而且这个板块上活跃的似乎都是前辈高人,他打开的每一个帖子,内容都质量很高。

很多他以前有些疑惑的东西,居然在这些帖子中有很多的讲解,让他之前的疑惑感到骤然而解。

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让他自己写有质量的帖子是写不出来的,但他的问题却很多。

发现有不少帖子是求助帖,而且很多求助帖后面,居然真的有人给出了解答,他也壮着胆子想要尝试了一下。

他把以前积累的问题,回想总结了一下,凑了十个问题,自己发了一个求助的帖子出去,之后就开始等待。

他几乎每翻完一个帖子,就会回去看看自己的帖子有没有回复,这种期待感是他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半个小时后,他在自己的帖子下面终于看到了回复的信息,虽然不是什么正经的解答,而是后世那种所谓的水贴,但也让他颇为振奋,说明他的帖子真的有人能够看到。

他是吃过晚饭过来的,不知不觉在网吧就度过了四个多小时,到了十点的时候,他发出的帖子虽然有了两个回复,但却都是无意义的水贴,带着一点小失望,他不得不离开了网吧。

第二天,上了一天的课,但他心里一直在惦记自己的帖子是否有人回复了。上完课,他迅速扒了一顿晚饭,就再次向网吧赶去。

打开自己的求助帖,他居然真的看到了有人在帮助回答他的问题,而且回答的篇幅很大,很是认真。这让他开心的同时,也非常的感动。

这个时候的帖子只能发文字信息,甚至连图片格式都不支持,讲起专业问题时其实非常的麻烦,但答复者明显水平很高,而且很有耐心,这让他感觉比去问学校的老师,得到的答案还要清晰的多。

只这一次,就让他彻底喜欢上了这个论坛,也喜欢上了这种上网服务,他马上就决定,只要上网的费用在他承受范围之内,他就会把这个网吧作为一个学习重要场所。

刘振邦不知道的是,他现在正在吃的是早期互联网的红利。

互联网早期,上网的人,几乎都是有计算机专长的,而且很多其实是大神级别的。

而这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开始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些大神的分享精神也十分的强,对于他这种本科生来说,混一段这种专业的技术论坛,可以学习到的东西太多了。

刘振邦不是那种喜欢吃独食的人,他发现了网吧的好处之后,就在自己的朋友、同学中,自发的为英豪的网吧宣传了起来,甚至会拉着要好的同学一道去网吧。

每个人的兴趣点是不同的,他拉去的人中,有些也被他看重的技术论坛吸引,有些却更喜欢聊天室,还有人被游戏大厅吸引,很快就有不少人,也和他一样成为了互联网的忠实用户。

大学生,是最喜欢拉帮结派集体活动的群体,也是最容易传播信息的群体,与刘振邦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很快帮助英豪的网吧吸引来了更多的客户。

感谢书友 、奇怪的江小白、爱看书的李6688、悲伤的山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