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下 > 第五十六章 商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十六章 商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第120章 商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今年的关中其冷无比,呼啸而过的寒风无情的席卷着大地,让人止不住生愁。

就在千家万户为了渡过这个冬日而忧愁不已之时,谁都不知道的是在西安城秦王府内承天殿内,正发生着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这个事件的一切源头,都指向朱辅焕刚刚提交的一份折子。

在秦王府内,以原有陕西及周边州府官员组成的小朝廷已经运行不少时日。

每一日,朱存极都会和一众臣工与承天殿内处理家国政事,在这些时日的适应下,朱存极显然已经适应了他这个位置本该有的责任。

虽然他在处理政事时还有些捉襟见肘,可在儿子的激励下依旧努力提升自己,与冯师孔等一众大臣处理好秦王府的辖内的大小事务。

今日不是朱辅焕第一次参加朝会,却是他第一次主持朝会,一上来,他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惊喜,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颗炸弹,满座皆惊!

“诸位,自古以来税收乃是维持朝廷运作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朝自洪武以来,实行了不少的税收政策……”

站在大典中,朱辅焕面对一众大小官员非常自信地对他们介绍到,“可不论实行多少政策,这对开销日益繁多的朝廷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这繁重的担子最终还是落到无辜老百姓的头上!”

“这繁重的税收担子就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天下万民的头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若是太平年景还好,如今天下烽烟四起,朝廷为筹措军饷平叛,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朝他们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不说,一些官员为收到更多的银钱,把税收到数年后去了!”

朱辅焕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事件是正在发生的,更有甚者直接把税收收到下一代身上。

而在听到朱辅焕的话后,下面一众大臣无不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作为大明原有的官员,他们自然明白朱辅焕说的这些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特别是自万历以来,朝廷的的税收每年都在增加,可是为了筹集到更多的军饷,朝廷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增加。

他们不明白朱辅焕今天提这个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秦王府的资金不够,打算从老百姓头上再狠狠地刮上一笔?

顿时有不少人在心里紧急打着腹稿,想着一会儿该如何附和秦王殿下提出的要求。

也有人在心里想着如何反对,毕竟天下百姓已经够苦的了,再对他们加税岂不是让秦王府刚起来的局面毁于一旦?

“各种的苛捐杂税确实在短时间内为朝廷增加大量的税收,可这却直接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不过这种情况不是没人想过改变,远的不说,万历时首辅张居正便做过改革。”

待下面人议论纷纷之时,朱辅焕适时开口,接着对他们说到,“张居正看到的税收制度的弊端,便着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即是将各种各样的力役合并为一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的夏秋两税一起征收,同时对向地方索取的土贡方物和上缴京库备做岁需和留在地方备做供应的费用也一并征收。”

“这项改革的意义重大,它让大明朝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刚刚实行的那几年朝廷的税收也在年年攀升……”

“据传在改革前与改革后,直至万历六年,朝廷的税赋直接从六百万两逐年提升至两千万两,而这一切与一条鞭法的施行密不可分!”

“然后,一条鞭法的提出与实行的意义和出发点是好的积极向上的!若是按照张居正最初的想法实施,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

朱辅焕没有去评判张居正,他只是对事不对人,今日要做的也不是去论证张居正的好坏。

前面他肯定了一条鞭法的好处,接着便话锋一转,语气非常不客气地说到,“一条鞭法的提出与实行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短缺,巩固朝廷的统治,而非减轻百姓的负担!”

“并且其改革只是将税收化繁为简,而非减少税赋,事实也正说明这一点,在一条鞭法的实行过程中还有诸多名目繁杂的杂役仍在征收!”

“老百姓的的负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少,反而日益繁重,于是乎原本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变了味道,成了某些人敛财的手段!”

“不知我说的这些,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说完朱辅焕便静静地等着下面人的回答。

对于他的问题,下面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有要说的,却又谁都不敢开口,以免惹得朱辅焕不悦,白白连累自己。

“怎么,诸位爱卿都没有要说的吗?”

见下面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止,就是没人说话,龙椅上坐着的朱存极连忙开口为儿子撑腰。

“回王爷,不是臣等不愿多说,而是这税赋历来皆是朝廷主要的收入来源,诚如世子殿下刚才所言,也不是没有人去想过改变,可税赋事关朝廷生死大计,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存极话音未落,下方的冯师孔便出列回到,他是以陕西巡抚之职归顺秦王府,在在场之人中官位最高,也是最受朱辅焕父子倚重的文臣。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他只能硬着头皮出列,也唯有他出面,才能代表大家对这个问题向朱辅焕父子阐述他们的观点。

“一条鞭法的实施虽然距今已有不少年头,其也在张居正死后被废除,微臣对其也有一些了解……”

躬着身子,冯师孔微颤着声音回到,“一条鞭法保证了朝廷的税赋收入,却无法保证所有的官员上下一心,且不少人为了自己政绩考虑,亦或是为了一己私欲欺上瞒下,导致整个税赋弄得乌烟瘴气的不成体统!”

“殿下刚才批评的是,一项政策唯有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好处那才是真正的好政策,不然说破大天那也是与国无利,反倒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给同时也会给国家埋下无穷的祸患!”

事实证明,一条鞭法虽有一时的疗效,终究也为了后来接连不断地民变埋了伏笔,若非这天灾之年还不断往百姓身上加征各种税赋,他们又何至于接连不断地揭竿而起?

“冯阁老所言极是,空有好的政策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是一纸空文!”

上首的朱存极对于冯师孔的话颇为赞同,点了点头继续说到,“今日咱们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今我秦王府初立,于钱粮赋税这一块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诸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说完他便止了声,对于赋税这块,历朝历代都是抓得严实,毕竟这可是朝廷的命脉所在。

对于朱存极的话下面的众人再度陷入沉思之中,整个大殿除了外面不停传来的风声再无其他声响。

“诸位爱卿尽管开口,咱们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话本王也不会因此降罪你们,只要是为国为民,但说无妨!”

见众人接着沉默不语,朱存极继续开口。

“这……”

闻言下面的一众大臣并没有马上开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不想开口畅谈,而是这项举措事关重大,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所有人都在心中思考对策,亦或是组织语言,想着该如何说才能在朱辅焕父子面前留下一个能臣干将的印象,毕竟秦王府新立,而且是最有可能取当前朝廷而代之的存在。

他们这些人现在虽然都在秦王府任职,可是职务有高有低,今日如果抓住机会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启禀王爷、殿下,若是不嫌弃微臣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思虑许久,简仁瑞第一个开口,“微臣之前任平凉知府时,每年最为头疼的便是税赋收缴之时,一旦征缴达不到朝廷规定的税额,我们这些办事的官员难免落个办事不利的下场!”

“轻者朝廷发文训责,重则罢官入狱,是以很多官员为了自身仕途着想,不得不将困难转嫁给老百姓,即使老百姓们已经穷困潦倒难以为继,依旧不得不对他们课以重税!”

“税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需要解决的难题,为官者既希望收税以充实国库,又不希望对老百姓施以重税,可不对老百姓加征,又无法满足国库的需求!”

“依微臣看,咱们秦王府举起天下大义之旗帜,值此关键时刻,在咱们还未站稳脚跟之前,万不可对天下百姓施以重税,否则极易失去民心,使当前一片大好的形势毁于一旦!”

很显然,他并不希望朱辅焕父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对老百姓挥起屠刀,不然秦王倒下他们这些归顺的臣子也不会有好下场,焉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臣附议!”

简仁瑞话音刚落,一旁的原西安知府陈其赤出列,“王爷,眼下咱们秦王府统治的范围包含关中及其附近的州府历年来关中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颗粒不收的年景比比皆是!”

“若是现在对他们加征重税,势必会引得民怨沸腾,如此一来咱们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便会因为内部的不稳定而土崩瓦解!”

“到那时,不用朝廷出手,仅凭李闯也能轻松将咱们覆灭,是以臣认为不管是加税也好改革税法也罢,都不宜在这个时候进行……”

“臣等附议……”

陈其赤话音未落,其身后便响起一片附议的声音。

这些人都是人精,大多知道现在的他们与秦王府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以他们自然不会赞成在这种关键时刻去自毁长城。

“可是……如果不加征税赋,秦王府这偌大的开支又从何而来呢?”

虽然大家都不想加税弄得民怨四起,可是秦王府如今担当大任,不说王府的开支以及各州府大小官员的俸禄,单单是军队的开支用度就可以将秦王府拖垮。

“这……”

此话一出,众人又陷入沉思之中。

是啊,如果不对老百姓加征赋税,又何来的钱财去支撑整个关中军政庞大的开支。

自秦王府接手关中这一个月以来,他们这些为官者终于领到了实打实的俸禄,如果秦王府财政捉襟见肘,那么也意味着他们又要过回以前那种俸禄都领不到的日子。

“嗯……回王爷、殿下,如今正是秦王府这艘大船扬帆起航的时候,大家不妨勒紧裤腰带,只要渡过眼前的难关日后的日子定然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朱辅焕父子任命的第一个内阁阁臣,冯师孔自然要站出来为他们分忧。

“臣以为如今虽然不能向百姓加征赋税,却可以减少官员的俸禄,亦或是裁撤掉一些多余的办事人员,以达到精简衙门节约开支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将城里的富商们召集起来,发动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为关中的稳定出一份力,想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知道这一点建议还不如不建议的好,冯师孔也只能硬着头皮提出来。

之前孙传庭求爷爷告奶奶去找那些富商募捐的事他不是没听说,只是他认为此一时彼一时,万一有人想攀附秦王府的大腿,说不定真能从那些商人手上获取到一定的助益。

“节衣缩食固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冯师孔的建议朱辅焕摇了摇头,显然是觉得这个提议不好,“朝廷年年都提议节俭,崇祯皇帝也付诸实际,将自己及宫中开支用度一减再减,可是这与朝廷庞大的开支比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

“再者你刚才说的从商人身上寻求突破口,让他们对咱们施以援手,这条也是行不通的!”

想到崇祯跟大臣哭诉让他们以及京城里的富商捐钱抵抗李自成的进攻,最终结果寥寥,讽刺的是,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那些人的身上收刮出白银就近七千两。

想到这里,他一声冷哼,“自古商人重利,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们就像一只貔貅——只进不出,要想让他们白白出钱,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