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的环境赵杨已经在F275的低重力模拟舱中训练了多回,也早已在火星上真实适应。但现在当他一个人艰难朝着目标迈进时,那些训练与经验,竟如同烟云般转眼散去。他的内心再次被恐慌填满。

人毕竟是群居的生物,当战友们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赵杨第一次真切地感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渺小感。仿佛日月与星辰离他远去,脚下的土地是一池随时会将他吞没的红色液体。

不知走了多久,彻夜的未眠和生物钟的颠倒让他失去了时间感。在爬过了一个小土丘后,他感到呼吸越来越急促,暂时停下了脚步。

赵杨回望着已经越来越小的基地,感觉自己像一台半路抛锚的车,前方的路还有一截,但那似乎是无能为力的远方。

他看了看小臂上航天服内嵌的微型操作台,那紧致排列的按键让他一阵眩晕。他跪倒在红色的沙土上,甩了甩头,右手朝着耳侧摸索了一下,不经意间按下了无线电收发装置的快捷按钮。

“这里是祝融二号基地,户外作业队伍收到请回答。”那是几个小时前他自己的声音,这段人类的初级恐慌下转化而成的数据,此时竟给了他一丝慰藉。

他的意志力稍微恢复了一些,开始尝试着切换频道。

这仍是基地储存器中最后一条来自F275的回应。在他收到这条回应之后,噩梦便开始了。

他忌惮地关掉了封雪的录音,调至与F275的同步联络模式。

“沙沙”的杂音没完没了地传来。这些波纹与他无关,它们也许是偶然掠过火星的物质余烬,也许是他今生都无法破译的秘密。就像火星地表的沙砾,你不知哪一颗中暗藏了乾坤天地。

走下去!赵杨在绝望中抓住了一丝萌生的勇气,鼓励自己道。

他重新迈开脚步,终于来到了基坑边缘。

基坑被各种一人多高的工程机械围合着。

比起地外启蒙时代的火星车经常出现的没电或翻车等情况,这些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脚下都带着自行系统,可由基地内部远程控制,在火星的表面顺畅行走。

红晶时代结束了,地球上的人都用回了传统能源。这些地外大型设备是来到火星后组装焊接的,能源也由基地内的专人负责补给。

赵杨警惕地注意着这些钢铁怪物的利刃,小心从机械围合的缝隙中跨过。

如他所料,这些设备构筑的半封闭空间内,除了一个直径两米多的坑,一个人也没有。

坑挖得不深,大概只有一个半人高,借着逐渐明亮的微红天光,能很轻松地看到底部。

赵杨难掩心中的失落,只是粗略的瞟了基坑一眼,就又转眼向更广阔的缝隙外望去。

他再次打开短距离通讯频道,又重复起了那已经在心头碾压了无数遍的话语。

“我是祝融二号基地工作人员赵杨,户外作业队伍收到请回答……”

这有去无回的信息迅速通过宇航服上的收发设备以电波的形式扩散开去,向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的涟漪。

或许还有些声音通过宇航服直接传向外界,但最后只如同在浓氮中扔出的火折子一般,迅速消散在表面大气压只有地球百分之一的火星大气中。

许是有意识地保护这再次变得岌岌可危的意志力,赵杨这次通过无线电发出信息后,立刻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思考中。

他重新望向了基坑底部。尽管他并没有被委派基坑挖掘工作,但这个初次见面的基坑看起来并无异常。

赵杨打开宇航服上的照明对准坑底。基坑底部是松散的红壤。虽然计划建设的栽培实验室只是一个一层透顶的小棚子,但这样松散的土质很可能会因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上部结构的轻微破坏。

现在显然是没有挖到持力层的。因为在目前的深度,坑底有一半已经被黑色的岩层覆盖。从形态和光泽来看,这应该就是他在通讯室值班时,收到的现场报告中的坚硬岩石。

他望向了被丢弃在坑边的钻孔土样。样管里的土体分布显示,自上而下是红沙土和红粘土,并无这层黑色的岩石。

他回想起地勘报告上的结论,从那些分布钻孔的土体状况来推断,拟建的实验室的地下并不处于断裂带,土层连续平滑。

赵杨重新钻出机械围成的空间。不远处已经有几个已经挖好的柱基基坑,他走过去一一用探照灯查看。

那些基坑显然要更深一些,从坑底的土质外观判断,已经如岩土勘察报告上所述,挖到了红粘土的持力层。

实验室的选址是在一块没有陨石坑的平坦原野。火星的陨石坑许是因为自转和磁场的原因,分布极不均匀,也有一说是火山喷发重构了地表的形态。

但这些漫长时光中出现的意外,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宇宙的种族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一个以阶段性研究为目标的临时实验室,只要能顺利地建起来也就够了。

赵杨仔细查看着基坑群不远处平坦场地上的土堆。那是从坑内挖出的弃土。从那自然休止角看,确实是大量红沙土和少量红粘土的混合无疑。

他拔出坡底一把头部插入土中的铁铲,开始对着那土坡挖了起来。

大约半个小时,土坡见了底。从那些被挖开的红色弃土来看,里面一点黑色岩石的碎屑都没有。

如果那坚硬岩石是沉积岩的话,同样没有找到用于沉积的黑色中间产物。而火山岩和变质岩就更不可能,这么不连续的构造和极大的莫氏硬度,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智慧造物?

赵杨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念头,却又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如果这里曾经存在文明,那块黑色类岩状物体从形态上看,做得实在是与真的无异,智慧生命体为何又要这么做呢?

何况,如果完美无瑕的曲面、极致对称的形态是一个文明站在科技的高度对美的追求,那这块表面崎岖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的破石头,不过是一块粪坑旁的垫脚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