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满设想的是按照现代大型商超的雏形,分几层,每层都设有档口,可以租出去给小商贩。且每层售卖的东西也各不相同,比如说第一层就是卖各种新鲜食材的生鲜档口,第二层是熟食,第三层可以是甜点。

甚至像那些成衣、化妆品之类的也能专门置办在一层。

这些想法说出来把钱来寿他们都惊住了,从未听说过什么商场,这商场乍一听还占地挺大的,他们新买的铺子能放的下这么多档口吗?

钱来寿想到这也直接问出来了,“妞妞,你说的这个啥商场,又是好几层的,又是什么衣服吃的,这得要多大的地啊,咱们家新铺子能搁的下吗?”

“爹,这是笔大买卖,咱们一家可吞不下,这事还得拉投资找合伙人一起干才好。”钱满意味深长地说道。

王氏皱紧眉头,不解问道:“这什么是拉投资啊?合伙人就是咱们大家一起做这笔生意是不?”

“嗯,娘,咱家可没这么多钱,咱们总得要找些对我这个提议感兴趣,且想要从里分杯羹的人来出银子啊!到时候就谈好合约,几几分成,咱们家投的钱少就分的少些…”

“我懂了,就跟咱们家上回卖酱那样,请周奶奶帮忙,然后给她分钱,妞妞我说的没错吧!”

狗蛋一脸骄傲地说出来,看来他在家里还不算太笨的。

王氏和钱来寿听狗蛋这一说也是明白过来了。

“不过,妞妞,咱们要去找谁投资啊?”

钱满神秘兮兮地笑着说道:“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品居的老板,一品居在镇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它背后的老板也绝不是什么普通人,且自己家同一品居的管事伍叔关系也不错。

这事她打算先找伍叔说说,再由他先从中撮合一番,至于一品居的老板到底要不要同她合作就看他个人意愿了。

一品居一年四季生意都不错,钱满到的时候,正好是饭店,后厨忙个不停,伍叔身为后厨管事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有眼尖的小二认出了钱满来,热情地迎她进来坐下,还给她倒了杯茶水,又上了盘花生米。

听说钱满是来找伍叔的,小二以为这小钱姑娘又带了什么新鲜货来了,立马溜进后厨把伍叔叫了来。

伍叔见到钱满也是一脸惊讶,他也知道她们家铺子很忙,这怎么突然有空闲来找他了。

钱满见着伍叔,请他落座后,直接说出来意,又细致地将她想要建设的商场布局说了一遍。

伍叔越听越感兴趣,有些不解之处还直接问了出来。

“伍叔,就是这样,烦请你能同老板详说一番,若他有意的话,后续我会亲自同他再谈谈。”

待伍叔将钱满送走后,他叫来另一个管事,将事务托付清楚后,便赶紧着叫来马车,他得亲自去跑这一趟。

谁都不知道一品居的幕后老板其实压根就不住在镇上。一品居有好几家,就光是省城都有两家,因而老板也就是一品居最大的掌柜一般都是住在省城,他要同时管着省城这几家酒楼的生意。

掌柜的姓秦,叫秦安,他的来头可不简单,毕竟像这种的买卖通常都是世家在幕后操纵,不过至今也没人知道他的背后的主子是谁。也有人猜测过是京城的莱阳候府,因为李老太爷生辰那日,曾见过莱阳候府的世子被秦掌柜恭敬地送上马车。

就连伍叔这种跟着秦掌柜多年的下属也没弄清楚,不过也不要紧,毕竟在安西城里,一品居的最大的主子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秦掌柜。

待伍叔说明来意后,秦掌柜静默片刻,只说这件事有的商量。这话一出,伍叔便知他也有些心动了。

秦掌柜在安西城耕耘这么多年,起初是因着自家姑爷驻扎边塞,为了小姐,他才到这来撑起了这门生意。可惜最后姑爷因伤回了京,小姐也跟着回了,但是这酒楼生意却是越做越红火,因而他也被留在了这里。

若是能让秦家的生意更进一步,他当然愿意,只是这件事他还得同小姐说说。

安西城远在西北,离京城太远,他年岁大了,也不宜车马劳顿,因而只能派人将信送回去。

不过这封信该如何写,他却是另有主意。

“伍叔,你的意思是让我写清楚这个商场的布局计划?”

“钱小老板,是你说他来写。”伍叔指着候在一旁的账房先生说道。

伍叔还照顾到了钱满一个乡下丫头,或许根本不识字。

钱满想着她确实不擅长用毛笔写字,若真自己来写,只怕那家主光是瞅着字就不想再读下去了。

信写好了,秦掌柜也派人将信件送往京城,钱满只要等着那边传来消息就行。

这段时间她想做的是将温室推广下去,因着上回张大牛的话把她狠狠敲打了一番。她本身比之古代人接受了更先进的教育,又带着金手指,已经是比普通人更强大的存在了,但她也不能靠着这些将普通人的生存空间给挤压了。

不过像这种事需要官府的帮忙,且她正好同李老太爷关系亲近。

钱满带着画好的图纸来到李老太爷府上,将图纸给他细细看了,又将原理也说了一遍。

李老太爷感叹道:“钱丫头,你此举可又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啊!你且放心,老头子我虽说已经致仕离开了朝堂,不过这些面子他们还是会给,且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立功的机会。”

有李老太爷的帮忙,这件事就轻松多了。钱满那张图纸被官府派人照着画了许多张,城里到处张贴宣扬,又派人下乡里去同村民们说清楚原理。

一时之间,整个安西城的百姓们都知道在自己家中建一个暖室,种些绿叶子蔬菜,以保自家一个冬季的口粮。

这些图纸又被当地的官员层层上报上去,传到了皇上的桌子上。

皇帝对这个也感兴趣,他知道像大户人家里都有暖室,且造价不低,普通百姓家里可承担不起。因而冬日里,富贵人家桌上能吃到新鲜蔬菜,而贫苦百姓家中顿顿白菜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