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君的诗意还没怎么抒发呢,一段湍急的水流便打断了她。

她站在船头差点被摇晃的小船颠出去,幸好抓住了一边的棚顶。

“大人,这边的水流有点急,您还是坐在船舱里比较安全。”

潘大宁扶着她小心的坐会了船舱。

赵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不过虽然诗意未发,但是有如此美景相伴亦让人满足。

两岸的青山没有走过去多就,他们就拐进了一跳小溪流的分叉。

一进入这小溪后边能看见远处的房屋和炊烟了。

那里就是下元县了。

小船慢慢靠岸,潘大宁率先跳下船接应赵君。

抬眼望去,下元县规模不大,但也算人员紧凑了。

“我先带大人去那旧窑的地址看一看。”

两人下了船,潘大宁率先带着赵君朝其中走去。

两人走了一段时间,路上有不少人认出了潘大宁,不过没什么人上前围观,大多数都点头致意。

没一会潘大宁就带着赵君来到了旧窑遗址。

这个土窑看上去到是挺大,就建在山脚下,周围没什么屋子,地上还能看见破碎的陶片。

赵君没见过烧窑的地方,于是围着窑厂四处转悠看了几圈。

“那是什么人,谁让你们来这里的——!”

突然一道中气十足的男声从赵君身后传来。

赵君一转头。

豁,居然是位老大爷,身体不错,嗓门挺大的。

赵君尴尬的腹诽着。

“你们不是县里的人,你们来着干嘛的,我告诉你们这里没有陶罐了。”

老大爷飞快的走到了赵君的身边,警惕的上下打量着。

他手里还拿着根树棍,要不是赵君是个女娃又没动,他肯定已经上手了。

在另一边的潘大宁听见声音赶紧跑了过来。

“陆老爷子,等等等等,是我啊。”

潘大宁一眼就认出了老大爷于是飞快的跑过来,拦住了怒气冲冲的大爷。

“小潘,怎么是你,你怎么到这来了。”

看见潘大宁陆大爷的火气收了回去。

他自然是认得这小子的,和他去世的父亲也有些交情。

不过,他小子来这里干嘛,陆淳眯着眼来回瞟着两人。

潘大宁喘了口气开始介绍起来。

“赵大人,这位是陆淳陆大爷,就是本县人,土窑没封之前他是这里的大师傅。”

潘大宁又看向陆淳介绍道。

“这位是咸阳来的大人,这次是想来看看土窑,顺便想用土窑烧点东西。”

“正巧,您不是之前的大师傅嘛,这最后可能还得麻烦您呢。”

潘大宁客气的说道。

陆淳眯眼打量着一直笑眯眯的女娃。

这是位女官?

陆淳冷哼一声。

“哼,哪里还是大师傅,土窑被州郡查封了,不让烧了。”

潘大宁像是没有听见老爷子的嘲讽依旧笑着说道。

“赵大人这不是来了嘛,州郡的人管不到她,重新开窑那不就是大人一句话的事。”

“陆大爷您别不信,这土窑我们肯定是要开的,着急做东西呢。”

潘大宁满脸正色。

陆淳瞪了他一眼,随后又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赵君。

扭头就走了,边走还边撂下一句话。

“哼,说封就封,现在想开就要开,你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反正老爷子我不干。”

潘大宁一脸尴尬,转头就想去追被赵君拦住。

“算了,先不着急,我看陆老爷子这是心中有气,让他冷静冷静,后面我会找他谈的。”

赵君摇头叹气。

看来当年突然查封土窑恐怕没有协调好。

“大人,您别生陆大爷的气,当初土窑封窑的时候陆大爷就不愿意,还闹过一阵,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说起这个潘大宁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既然土窑现在要重开恐怕要找下元县的县令说句话吧,我们边走边说吧。”

赵君已经饶过好几圈了,对状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就是去找县令通知一声的事。

潘大宁点头,随后带着赵君朝下元县县衙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赵君打听起这座土窑的事情。

“当初是官府封的窑,有没有说什么理由呢?”

“好像是说,下元县地方偏僻,且土窑非官府设立,那时候州郡成立,就把这边的土窑封了,在州郡那边重新开了一座。”

潘大宁答。

“那现在大家都是去州郡那边买陶罐什么的吗?”

“不是,巴郡里面的人很少去州郡,自从窑厂搬到州郡后就没多少人去了,大家用的还是之前烧好的。”

潘大宁答。

“那这么说来州郡那边的窑厂岂不是就是个摆设,大家其实更想用下元县这里的窑吧。”

赵君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这里不合理的地方。

“确实是这样的没错。”

潘大宁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那没有跟州郡反应过这件事嘛?”

赵君疑惑,她觉得按照自己对祝霖的了解来说,不可能不闻不问啊。

“嗯,是这样的,这土窑查封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那些巴郡的官员现在都已经不在了。”

“祝郡守是后面来的,所以对这件事知之甚少。”

“并且过去这么多年,大家也早就不提这回事了,如果不是这次大人要烧陶,就连我也快忘记了。”

潘大宁叹了一口气。

这二十年来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的恐怕也就只有陆大爷了。

“我明白了。”

赵君沉默,这是一笔陈年旧账啊。

“大人,前面就是县衙了,下元县的县令我也很熟了。”

潘大宁率先走到县衙门边和守门的侍卫说了几句话,很快就有人跑着向里面通传了。

而此时气鼓鼓走回家的陆淳,心气一直不平。

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二十年前的下元县有多么的风光。

他陆淳凭着出色的烧制手艺培养了多少制陶好手。

再说那土窑更是陆家出力建起来的。

结果当时的官府说都不说一声就要查封,浪费了他多少的心血。

还有,他当时的研究。

如果时间能在充足一些。

没准,他的实验就能成功。

那将给土陶带来多少的改变。

一想到这,陆淳更加生气。

但是,土窑真的能有在重启的时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