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 > 第160章 终得进皇宫(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有点蒙,趴在地上往官家的方向往右转了转,把脑袋低下来,又说了一遍:“宗正员吏田启之幺女田乐心恭请官家万安福泰。”

官家含着笑音嗯了一下,没说让我起来,我想着那我就再转个方向拜皇后娘娘吧,于是我又原地转了九十度,跟皇后娘娘说:“宗正员吏田启之幺女田乐心恭请皇后娘娘千安康顺。”

说完这两人还是没动静,我伏在地上纳闷,是我哪里做错了?还是说错了?小心的偷偷抬头去看皇后娘娘,看到她正看着我,瞧到我偷看,她扑哧一声笑出来,跟官家说道:“我说这孩子有意思吧。”

官家这才说了声:“好了,起来吧。”

我从地上爬起来,因为在地上往两个方向转了圈,裙摆已经乱了,起来的时候扯到了前襟,差点又摔倒,皇后娘娘伸手扶住我,拉我坐到她身边,还帮我整理好衣襟,然后她笑着跟官家说:“别逗她了,小姑娘自己进宫,本来就容易紧张。”

官家这才从右侧的坐榻上起来,坐到正位,从桌角的木匣里拿出一副对折的木简,细看原来就是四哥的家书。

官家打开四哥的家书,又看一了遍,正色看向我问:“这是你四哥的亲笔家书?”

我看了一眼,低着头回答:“回官家,这是我四哥的亲笔家书。”

官家又问我:“通过驿站送回家的?”

我继续低头答:“回官家,不是通过驿站,是四哥差府中护院连夜送回家中,直接交予二哥的。”

官家再问:“为什么不是交予你的父亲,而是二哥?”

我清咳了一下回答道:“回官家,现在家中大事,都是二哥掌管,二哥有时会跟祖母商议,父亲,父亲他,他算是乐得清闲吧。”我总不能说祖母嫌父亲懦弱,拿不得大主意,经常让二哥去处理家中之事,所以后来府里的大事小情都渐渐由二哥做主了吧。

官家听完我说的,笑了一下说:“在朝中已能看出,你二哥比你父亲更能当家作主,只是没料到,你们家的兄弟姊妹间,也有事只找二哥了。”

我嗫嚅着不知怎么答话,皇后娘娘跟官家说:“这也算是田家的家事,你管这么多做什么,再说做父亲的拿不了主意,儿子能顶上,也是好事,总比还要让颐养天年的祖母操劳的好。”

官家听后不语,片刻跟我说:“田乐心,这家书里所提之事,是否属实?你抬起头来回话。”

我吸了口气,抬起头来,这么近距离的面对真龙天子,虽然穿得算是便装,我还是觉得他的气场颇为强大,我强迫自己坚定的看向他回答:“回官家,我四哥自幼性子虽儒懦,但为人正直,知是非,辩忠奸。如今有人想利用过往家事要挟兼收买于他,要他助纣为虐,戕害朝臣,他虽不知该如何应对,但连夜遣人回家求助,足以证明他并未被成功要挟和收买,与家书一同带回的拜府名帖等证据,二哥已以家中藏好,如官家需查看,二哥可随时呈送给官家,田家老少皆为国之纯臣及家眷,请官家明鉴!”我看着官家说完这番话后再次拜伏于地。

官家却是好奇的问我:“何为纯臣?”

我伏在地上答道:“小女幼时,啊,回官家,小女幼时与二位兄长和姐姐们一同跟随庄老夫子学习,那时太子未定,坊间总有传言。庄老夫子就让我们以学论之,不评对错,哥哥们各抒己见,都是为国为民之考量。小女却以为既为臣子,就应做好臣的本份,只做纯臣。虽是幼儿之言,但哥哥们都觉得对,二哥还跟父亲提及,父亲也深以为义,后来家中父兄都以此为鉴,说幼儿之言方为纯心之语。所以后来再大些,祖母、父亲和二哥都时常提点小女,不忘初心,忠于本心。”

官家说:“起来说话吧,你那时多大?”

我坐起身回道:“回官家,我那时……十……一、二岁吧,记不太清了,总是二哥参加科考之前的事。”

官家捋着胡须看着我问:“现在不怕我了,敢抬头说话了?”

我赶紧低下头,有点紧张的用手扯住礼服的下摆。

官家笑了,跟我说:“无妨,抬起头来说话,你就把朕当作你大伯说话就是了,也不必左一个回官家,右一个回官家的,好不容易有个小姑娘跟朕说说话,就不要太拘谨了。”

皇后娘娘也笑着说:“谁让你上来就吓唬她的,自己没个女儿,就不会跟小姑娘说话,乐心你别怕,你啊,我是越看越喜欢。不过,召你进宫,确是有事要吩咐你。”皇后娘娘说完看向官家。

官家问:“你与常家二公子的亲事退了吗?”

我愣了一下,想官家还管这事呢?摇了摇头说:“还没退,父亲原是有此打算。”

官家眯着眼说道:“那就退了吧。”

我脸色一白,手心里都是冷汗,看着官家不知说什么,难道我跟荣轩哥的情缘就此彻底断了?

官家又笑起来说:“现在你们不跟常家划清关系,朕怎么让你和你二哥为朕所用?没有朕在后面撑着,你们能查出什么证据给常家翻案?朕要是不只是还常太尉清白,还要拔出朝中的毒瘤,连根拔,伤筋动骨在所不惜!”说到后面,官家的脸色变得坚定决绝。

皇后拉过我的手,摸到我手心里的冷汗,用帕子帮我擦去,跟我说:“他们给咱们唱大戏,以为把咱们都蒙在鼓里,咱们也得给他们唱出更大的戏,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要把戏唱好,你们都得受些罪,你可愿意?”

我看向皇后娘娘,把眼底的泪水咽到肚里,跟她说:“娘娘说吧,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皇后娘娘笑着跟官家说:“我没看错人吧,田家有她祖母坐镇,这孙子、孙女都是好样的,堪为大用。”说完又跟我说:“你也放心,只要你还愿意嫁给常家二公子,等事情都平复了,他不备上双倍聘礼再去田府求亲,我都不轻饶了他。”

得知原委,我心里平复了一些,却还是有点难受,跟皇后娘娘说:“娘娘也不必强求于他,到时他若不愿娶了,我也不会勉强,娘娘为我指嫁他人就是了。”

皇后娘娘听完,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官家,然后跟我说:“都请我做主了,那我就收了你这干女儿吧。”

我急忙要推脱,这皇后娘娘的干女儿,不也是官家的干女儿,这是立个多大的靶子给人打啊!

官家悠悠的问道:“你是不愿意?做朕的干女儿这么为难?”

我噎住了,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自己跳下去了不说,还得请人把盖子也盖好才行,我讷讷的说道:“小女不敢,实在身份低微,不敢高攀啊。”

官家说:“现在身份低了些无妨,朕就赏你个郡主身份吧,你父亲的官职也该提一提了,宗正丞入秋就呈告想告老还乡了,你父亲就接了他的职吧,秩俸千石,朕再给他加两百石,为你的俸禄,明日早朝就宣了。”

我呆若木鸡的张嘴看着官家,皇后娘娘轻轻推了我一下说:“还不赶快领旨谢恩。”

我机械性的行了大礼,嘴里说着:“小女领旨谢恩,愿官家……官家万富金安,福寿绵长,永……永……”

官家大笑着跟皇后娘娘说:“还不把她拉起来,不然朕要被她笑过去了。”

我被同样笑着的皇后娘娘扶起来,皇后娘娘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是讲了个大笑话吗?后来我才知道,说完领旨谢恩就行了,后面的话是多余的。

官家笑够了跟我说:“难怪常家那对老活宝喜欢你,不近女色的常家二公子也要把你当宝贝一样绑在身边,你要是朕的公主,朕可是舍不得你嫁出宫。”

认了干女儿就是不一样,皇后娘娘拉着我的手就没松开过,又捏又揉的,怎么跟荣轩哥一个路数。

官家倒是认真的开始给我布置任务,当然首先是回去把亲退了,就让外人觉得我们田家一步升天了,看不上常家了,至于荣轩哥的亲卫,以后就更得暗中联络了。

第二件事,皇后娘娘下懿旨,允许四哥回京祭拜他的姨娘,且已近年关,许他在家里过年后再回去,其间由其副手代职,他所任的也不是什么要职,家事回京,所以无需官家圣旨召他。

第三件事,就是二哥坐稳廷尉的交椅,可以任意调遣他信得过的人为手下,更方便他查证。

第四件事,父亲的官职也不是白给的,要暗中辅佐二哥调查涉事的宗亲。

第五件事,暗中怂恿严老将军起事,这样荣轩哥才有机会突围成功,戴罪立功回京。

我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卒子,被推过了河,只能一往无前了。

在宫里用过午膳,我就以郡主身份坐着宫中的大车被送回了家,与我同行的还有黄门令蒋大人,回府就宣了旨,我立即一跃成了家中唯一有俸禄的女人。

有了身份,就不能再蜗居在祖母院子里了,父亲要命人收拾重建吟晴阁给我住,被所有人抗议叫停,后来二哥定下把原来学堂的院子重建。二哥还给我的院子起了个名叫“含梅阁”,跟我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含”字音同“寒”,寒梅是说我性格如同寒风中怒放的梅花,看着娇嫩,却坚毅果敢,还让人在新院子里栽种上了好几株梅花,让我不知所措;二是说梅子甜中带酸,也很像我的性子,让人觉得是含了颗梅子,这个说法我还能接受,而且二哥说已经写了字让人去做门匾了,我还能怎样,这家里现在二哥说了算。

然后就是父亲带着原来常家送来的聘礼,大张旗鼓的去退了亲,常府被封着,十数个箱子就堆放在常府门口,直到每个箱子都被守府的兵将对着清单查验清楚,才给抬进了府。

我怕常老夫人伤心,特意写了密信让张大哥提前偷偷送进去,说明了这里的情况,并且请她配合演戏。但我没想到常老夫人的戏演得太好,在府里一阵哭闹,大门里盘碗杯盏摔砸得惊天动地,门外守着的兵丁都不由自主的退开了几步。后来没了砸碗的动静,但府里哭天喊地乱做了一团,好多人喊着老夫人气晕了,以至于惊动了宫里,派出御医去诊治,常家这位母亲又怕露了馅,让人把御医给打了出来。最后不得已,送了原来常家军的军医进去给看的,出来说是气滞郁结,需要好好调理,又带了好多草药进府,这一出闹剧才算收了场。

这一闹,全京城都知道了田府的女儿成了郡主,田家看不上落末的常家了,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达成。

第二个任务同时就办完了,四哥已经领了懿旨在回京的路上了,二哥这边也派了人去帮他收拾烂摊子,主要就是看住他的副手别怂,万一在他回京期间,出点纰漏,还是二哥的事。

第三个任务,就看二哥的了,二哥把之前就查清底细,收拢在身边的青年才俊,一一安置进了廷尉府,包括我之前让他照应的王洪宁,也被他先用上了。这孩子也是争气,已经中了举,原本是要送到要塞帮张怀林治军的,但那时二哥就感觉时局有异,把他留在了身边,一直闲着在书院里帮忙,这回派上了用场。

二哥手边得力的人多了,家里又有了我这位郡主,就等于有了官家撑腰,官场上的人多得是见风使舵的,眼见着田家得势了,贴上来的人就越来越多。更有原来依附于王家的人倒戈了过来,既然是倒戈的,投名状总要有吧,所以手里的证据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核心,我们也更加小心谨慎起来,不断派出荣轩哥的亲卫,把手里的证据一一查实,由其是作为投名状得来的证据,更是要小心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