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汪立诚道:“这些就不是我等区区秀才可以决定的事了,自有当朝大佬权衡利弊。”

范世纲冷笑道:“恐怕也未必是权衡利弊,说不定还会借题发挥。这党争之事哪朝哪代没有?本朝也不例外。”

苏惟钧道:“这些朝堂上的恩怨暂时与我等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海贸已经停了两个月了,此事一日不解决,海贸一日不开,不但我们这些做海贸的商人损失不小,恐怕还要连累无数百姓生计艰难。”

苏惟钧说的也的确是实情。在这个时代,由于海贸的繁盛,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海贸的人非常多,除了海商及其雇佣的人之外,很多老百姓也或多或少与海贸有些关系。

比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参与的松江棉布这一种商品,在日本、朝鲜以及南洋地区就非常畅销。再加上许多从外地转运来的特产,比如丝绸、瓷器等商品,可以说牵涉范围非常广。贸易一停,商品卖不出去,许多人就没有收入了。

“这怕是要等到新任市舶使和海防同知到任以后才行了。”赵鸿义摇头叹道。

“这事只有市舶使和海防同知还不够,恐怕要应天巡抚来了才能拿个主意奏报上去。”苏惟钧有些无奈道:“只不过现在是秋粮征收最为紧要的时节,应天巡抚也不敢大意,这海贸重开之事恐怕还得往后拖一阵。”

“何不请孟父母上一道折子言明其中的利害关系,请求朝廷尽快解决此事?”汪立诚问道。

苏惟钧叹道:“谈何容易?恐怕朝堂上也是争执不休,左右为难。关键是目前没有办法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各位大老爷也不敢擅自做主。”

赵鸿义道:“此事久拖不决,无非就是城防安全与放开贸易不可兼得的缘故,我倒有个主意,可以两全其美,不过花费十分高昂,不知可行不可行。”

“哦?不知贤弟有何良策?”苏惟钧顿时来了兴趣,如果能早日重开海贸,苏家也能早日挽回一些在海盗袭击事件中受到的损失。

“很简单,浦东开发。”

“浦东开发?什么意思?”几个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浦东的江岸边划出一块地另立新城用于贸易,将所有涉及海贸的仓库和码头一律搬出县城,迁移到新城中去,以兵丁镇守,市舶司也一并搬迁到新城中去,就近办理一切相关事宜。”赵鸿义解释道。

苏惟钧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如此一来,所有与海贸有关的人都不必再进城,县城里的闲杂人等必定大为减少,安全也有了保障。而浦东将会出现一座新城,专门用于贸易,不牵涉普通百姓,管理上也方便许多。”

“正是如此,修建新城后,还要对所有贸易船只进行严格管控,不允许靠近县城,只能在指定地点进行贸易。”赵鸿义又补充道:“只是如此一来,又要消耗不少钱粮用于修建新城,劳师动众的,恐怕朝廷不会同意。”

这时范世纲道:“修建新城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不过近些年来浦东人口也渐渐滋生不少,前任县尊老爷就曾考虑过申请在浦东开设县衙分署,就近管理浦东各项民政事务。这次若是由县衙上书说明情况,朝廷说不定会同意。”

苏惟钧道:“既然如此,我回去便尝试联络一下县里各家缙绅大户,一起联名向孟父母陈情,若是孟父母答应上书朝廷,此事或许就有指望了。”

……

两天后,苏惟钧又来到了赵庄,神秘兮兮地对赵鸿义说道:“我爹想见面与你谈谈。”

赵鸿义吃了一惊,道:“令尊要见我?所为何事?”

苏惟钧道:“还不是为了你那个什么浦东开发区的事,我把你的主意跟他说了,他说要跟你详细谈谈才能决定要不要联络其他缙绅大户一起联名上书。”

“这……”赵鸿义有些信心不足地说道:“我也就是随便提了个建议,你们认为真的可行么?”

苏惟钧笑道:“可不可行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此事终究是要朝廷来决断。既然海贸一直是断绝的,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

“说的也是,那明日我登门拜访吧。”

次日,赵鸿义便带着张运发和赵大财两个,坐着一辆驴车出门去了。

这驴车是赵鸿义为了方便自己和家眷出行而专门购置的,一共购买了两辆。两头驴子加两辆车一起花了二十几两银子。为此赵鸿义又在自家宅院的一侧加盖了一个骡马院,专门安置驴子和车,相当于后世的私人停车场。

现在赵家的门房改为由赵大福担任,原来的门房张运发则专门负责照料驴车和充当车夫,张运发的儿子张安福本职工作还是负责采购和在厨房帮忙,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必须充当临时车夫。

一个时辰之后,驴车进城来到了苏府。由于这次是应苏惟钧的老爹邀请前来的,属于正式的拜访,所以赵鸿义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径直去苏府的偏院,而是来到苏府的大门前,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苏家的门房接了帖子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就见到苏惟钧笑呵呵地出来迎接了。赵鸿义跟着苏惟钧进入苏府,穿堂过院来到一间厅堂中。

厅堂里此时已经坐着一位相貌儒雅、身着家常茧绸直裰的中年男子,眉目之间与苏惟钧十分相似,赵鸿义知道这应该就是是苏惟钧的父亲了。

昨日赵鸿义就曾听苏惟钧介绍过,其父名叫苏谨行,十多年前就考中了举人,不过却考了四次会试都没能中皇榜,于是便不再上京应考,安心在家当乡绅。

对于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的人,赵鸿义还是十分佩服的,而且这不但是苏惟钧的父亲,也是苏清颜的父亲,要是以后有缘分的话,说不定还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岳父。于是他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恭敬地作了个揖道:“晚辈赵鸿义拜见苏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