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南明开始一统天下 > 第5章 御史大夫入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终于谈到这次最核心的议题——反腐改革了。

大家讨论到反腐议题,都不敢抢先开口,毕竟虽然说起来还是大明皇室的天下,实际上没有梁兴扬这些人根本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开会,说不定南明已经都不存在了,现如今朱梁共享天下才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梁兴扬的权力是最大的。

就像是现在内阁人数太少,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钱谦益、文渊殿大学士兼工部马士英,再加上梁兴扬一共才五个大佬,还有个担任秘书工作的内阁行走孙镐,他没有决策权,不能算作真正的阁臣。

所以,反腐改革这个话题的解决方案只能由梁兴扬自己提出来。

他环视四周,坐在北边主位的是懿安皇太后、乐安公主、长平公主,她们三人代表了皇室,但自己提出的改革方案,他们不会反对;不在内阁的田尔耕和万世佟虽然没有表决权,但他们是自己的铁杆;内阁其他四人中钱谦益最能代表江南士绅的利益,并不是自己的同盟,史可法跟马士英也在江南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说不准他们的态度,即使是孙承宗也代表了北方逃难而来士绅的利益,不见得百分百支持自己。

因此,他即将说出的话,还不能确定会带来什么反应。

随着梁兴扬目光转动,看得出作为皇室代表的三个女人眼神里的依赖和信任,看得出田尔耕和万世佟的期待,内阁史可法、钱谦益和马士英则是目光灼灼,不好判断他们的想法,孙承宗则是闭目养神。

梁兴扬笑了笑便开口道:“最近我也读了点书。《易经》有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必须要革故鼎新。刚刚大家都在讨论最近面临的几大问题,其他问题都有了解决或者缓解的办法,只有这个反腐问题,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力气去解决。我提议,加强都察院的职能。”

大明朝对于百官监察的最高机关就是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使,实际上掌权的是左都御史,一般右都御史是临时用的加衔,用来增强中央派出去钦差的权力。

之前崇祯朝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换过好几任,其中有陈于廷、刘宗周等人。陈于廷就是跟梁兴扬一起在松间堂争风吃醋的四大才子之一的陈贞慧的老爹,刘宗周则是一个着名的大儒生,也是七字弟弟黄宗羲的师父。

如今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史还空缺着,实际职能被梁兴扬代管着,其实朝中的大佬们还是很不服气的,毕竟这也算是大明七卿之一,是跟六部并列的重要部门,权力很大,都被梁兴扬把持,实在是不有利于他们争取权力,也不能做到朝政平衡,对梁兴扬自己来说也不好。

梁兴扬知道自己的权力太大,直接掌握最大的军权,掌握了税收和工商业的财赋权,还掌握了监察百官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些朝中大佬早就心有不满,但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大明,为了国家和人民,梁兴扬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对付他们。

而且他自己也认识到自己权力太大带来的弊端,最主要的是没有办法做到集中精力去开疆拓土,尽量攫取各地的龙脉,另一个是自己权力过于集中,手下更加难以管理,很容易就造成腐败,现在一直是向前发展,可能还能掩盖一些问题,一旦向前的劲儿缓一缓,各种矛盾就会出现。

他开口说要加强都察院的权力,这些大佬都不开口接话,但他们毕竟浸淫官场这么多年,养气功夫都不是一般,知道梁兴扬话没说完,便都老神在在。

果然,梁兴扬接着道:“我建议将都察院改组一下,设置一个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入阁。我推荐山阴蕺山先生。如今他赋闲在家,我虽然不是读书人,也知道他是当世大儒。听说他曾提出: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外立根基。又说: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我觉得有他执掌都察院,再好不过了。”

“蕺山先生,就是山阴刘宗周吧?他曾做过一阵左都御史,素有清望,不过当时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的主张没得到先帝的赞同。似乎他长于治学,短于治国啊。”史可法摸了摸胡子道。

其实在座的几个大佬跟刘宗周都有些渊源,老刘他跟东林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跟他同样是理学巨子,刘宗周曾经上书被认为是同情东林党。

而孙承宗当年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与东林党基本上算得上是盟友;史可法则就是东林一脉,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就是东林党大佬;钱谦益本人是东林党党魁;马士英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他跟东林党、复社的关系很不错。

说个题外话,可以看出朝中东林党所谓清流的实力有多强了?实际上只要这些读书人做官,东林党就是绕不开的。

当然,梁兴扬也没想到将东林一脉打死,毕竟东林党的初心不是捞钱,他们的创始人顾宪成有个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是梁兴扬从小就学过的,让他钦佩不已。

史可法的话,确实也有道理,刘宗周的优势在于他本人乃是天下一等一的清流,堪称道德模范,有他做反腐机关一把手,太有说服力了。

但短处在于,他确实治国理政的能力不行,都察院一把手不是那么好当的。

其他几位大佬听了史可法的话,也不由得点头。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这不重要,关键是人选本身要正。另外,我想让他的弟子黄宗羲加入都察院。黄宗羲能力和品德都没话说,有他辅佐想来还是可以的。当然,他首先要能考上进士。”梁兴扬道。

“似乎也无不可,设立一个御史大夫,进入内阁,这样也更好监督六部和各省。”孙承宗慢悠悠道。

有道理,多个人入阁,单独管一块,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不受损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