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龙山明月刀 > 第108章 梁武中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零八章 梁武中兴振南朝 渗透江北谋中原

胡太后的乱政,引发了魏朝的严重危机。玉龙被整个后党的奸佞之臣排除在了权力边缘。玉龙想反击,但太后势力太盛,实在无力回天,他也想几次出京,到平城去或者到扬州徐州投奔玉昌。但玉昌说啥不让他离开洛阳。说如果一旦玉龙和长孙离开,洛阳必将引起巨变,而且北镇不稳,六镇反朝之心日盛一日。江南梁代了齐,萧衍建梁后先假意与魏议和,为了稳定梁的局势。现在建朝十几年了,局势稳定了,他一面采取攻伐的方式蚕食江北四州,一面用收买人心的方式,诱降北魏诸将和南朝叛将。魏形势风雨飘摇之下,只能靠玉龙主内,玉昌主外,这样才不至于走向亡国。

玉龙听了玉昌的分析,在朝内忍辱负重,对太后的纵情淫乐听之任之,而对朝政分内之事,兢兢业业,不让延误,这中间还出了一出慕容雁痴情恋玉龙的笑谈。

再说南朝,齐后因朝廷几位皇帝昏庸放纵,贪图享乐,诛杀功臣朝野上下诚惶诚恐,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给了远在荆州的萧衍可乘之机。他趁机扩展实力,在樊城大败魏军树立了军威,又率军攻下建康,逼迫齐帝禅让,登上了大宝皇位,建立了梁朝。梁武帝建政后,一改南齐荒淫颓废的弊政,勤于政务,节俭清廉,倡导文化,居然使南朝出现了中兴的迹象。

玉昌从徐州下扬州,按宣武帝旨意督造战船,做渡江准备。但随着战舰增多,甲士工匠增多,军费开支用度日增,但朝廷所拨粮饷却越来越少,造到五千只船时,玉昌想拓兵10万,然朝廷下令最大水军不超过三万人,造船工程暂停。原来,是太后拨国库银去建永宁寺了。这时,玉昌从梁朝探子口中得知,武帝称帝后不仅勤于政务,而且非常节俭,把节俭的库银督造战船,制造兵器。拟分兵三路,大举北伐。为了得到退敌之策,他在朝门外设了两个盒子,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函,一个是木盒子,称木函,是民间有名望的人,没被提拔,把自己的策划交这个函里。另一个函是石盒子,在朝内功臣武将有才干的人提出肺腑之言,交这个函里。这两个藩设立后,收到了许多战胜北魏的策略。有的仍提议用破曹的火攻。为了节约开支,他穿很旧的衣服,帽子戴了五年都不换,衣服穿三年都不舍弃,吃饭也多是吃点稀粥素菜。把玉昌听的,简直不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帝王。

梁武帝还非常重视文化,博通文史,亲自下令编写《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创作了一百多篇赋和一千多首诗歌,玉涵读后都大加赞赏,称武帝的诗娇艳可爱。

听了南梁俘虏的报告,单文立即作出部署,他说这探子的话不是假的,立即把所造船只沿运河北上,转到徐州集结。然后修书速派人上报朝廷,调兵增援江防,并与青、豫、衮三州制定了联防策略。这一切安排完毕,南梁大军就杀过来了。

梁武帝此次北伐,兵分两路。东路军从镇江北上直攻扬州和徐州,一路沿江逆江而上,从荆州北上攻樊城、南阳,进攻洛阳。东路军由平北将军裴叔业任元帅,西路军由大将军王广之统领,萧衍还利用自己多年守荆州的优势御驾亲征。面对南军的进攻,玉昌商议了破敌之策。裴叔业是南朝宿将,曾孤军扫灭南越和夜郎。进攻荆州的王广之虽然弱点,但是萧衍亲自出征,也不可轻视。为了打压南梁的气势,单文决定死守荆州和樊城,而以扬州守军诱敌深入到洪泽一带,在沼泽地带困住裴叔业,消灭梁军主力。

守樊城的魏将是襄阳王元皓。樊城和南阳是当年孝文帝南征的重要线路。魏南线守军全在南阳樊城一线,可守将元皓却有勇无谋。玉昌命元皓坚守勿出,然后派单文增援樊城。徐州本来缺兵少将,还要分兵给单文去樊城,单文实在不忍离开徐州,但考虑西线的危局只带了马旺前去樊城,玉昌命玉武率一万军守扬州,分出两万人马,亲自带程金、牛丹、全旺在淮安设伏,让玉武一定引军一路沿运河,一路沿盱眙缓慢北撤。只要不被梁军围住就是胜利,然后他又调青、衮两州,火速南下至宿州从西包抄梁军。

东路军裴叔业率十万万大军从镇江出发,急行军直逼扬州,目的是将北魏主帅一举消灭在扬州城下。先锋张季三日便到了扬州城下。玉武早率军撤出了扬州,一部退守高邮,一部退守金湖。张季到扬州一看魏早已北撤,立即向裴元帅报捷说取得扬州大捷,歼敌一万余人,萧衍闻报,大悦,命裴叔业迅速追击残敌,北上拿下徐州。裴叔业占领扬州,没看到魏军,也没捡到一只玉昌造的战舰,这才知道遇上对手了,玉昌是善于用兵的,不可小觑。他立即下令张季停止急行军,而采取一字长蛇,步步为营的方式,沿运河一线侦查前进,张季与副先锋萧融商议,我等兵不血刃占领扬州,元帅反不让迅速追击,难道让敌人全部逃入徐州不成?“元帅让我们侦察前进,防止孤军突出,有一定道理。淮北沼泽密布,一旦玉昌在沼泽地区设伏,恐对我军不利。”“那就这样,我两2万人马,紧追杨玉武、玉昌兄弟,你断后,采取步步为营战术,我们前后接应。”“这样也好。”于是张季仍旧紧追北上。玉武在金湖看张季上钩了,而萧融并未跟进,于是率一小部从金湖南下天长。刚到天长,正遇上裴叔业所率的萧宝炬部。梁军正在苦寻魏军踪迹,终于在天长找到了踪影,而且是副帅,杨玉武立即围困天长。玉武趁敌围困扎营未稳,突出重围,三千人马仅一千突围冲出。萧宝炬立即狠命追杀玉武。攻下金湖后,准备去宝应与张季汇合合攻淮安。过了金湖就是洪泽湖沼泽。萧宝炬行动困难了,萧宝炬是萧衍的侄子,萧衍听说侄儿被困洪泽,命裴叔业立即率军北上,救出萧宝炬。裴叔业本想不遵将令,后又传来张季被困宝应,于是只好北上相救,这正中玉昌的合围之计。但裴叔业并未倾军出动,而是留两万人马守扬州,率三万人马北上淮安。裴叔业一到宝应,立即派裴大金西进接应萧宝炬。

全部大军都进了洪泽湖,玉昌立即收紧口袋,从南让玉武率2万人马死死守住高邮,不让裴叔业首尾相顾。然后集中青衮徐三万兵马,将张季、萧宝炬和萧融、裴大金分割包围,程金、宇文静直取张季,全旺直取萧宝炬,牛丹揪住萧融,在沼泽地展开决战。玉昌三年来就训练水上作战了,现在魏军在沼泽行船占了优势。程金大斧一轮,与张季战在一处,张季枪急马快,妄想先发制人,程金七十二路程家斧乃神仙指点,如旋风一样。张季快枪,他根本不理会,就顾耍自己的大斧,你不得不用枪抵挡,但几招过了,张季只有招手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稍略慢了,斧头从头皮擦过,削去头盔,落荒而逃。而那两路,牛丹斩了萧融,裴叔业拼死力救出萧宝炬。大军一路南逃,南朝名将裴叔业被打得大败而归。玉昌再次率军进驻扬州,稳定了东线局势。

再说西线。王广之率军攻樊城。开始广之以为元皓三十万大军兵强马壮不敢进攻,萧衍来后见王广之畏缩不前,亲自上前指挥。萧衍命王广之以一部围住樊城,一部扮成魏军从襄阳北山的小路上向樊城行进。山上插满了魏军的旗帜,元皓见北魏军从北来,以为解樊城之围大军来了,于是出城迎接。萧衍一看魏军上当,将魏军围在襄阳与樊城之间山上,南北夹击,元皓见梁军势大,只率十几名亲兵冲出突围,退守南阳,坚守不出,只等单文率军来援。

秋季,单文来到新野,见南军围困南阳,粮草都从邓城接济。于是与元皓商议,单文以一部围困邓州,切断南军粮草供应,待敌南下解邓州之围时在新野和邓州之间歼灭梁军,活捉萧衍。元皓听从了单文之计,从信阳调两万人马配合单文围住了邓城。萧衍一看邓城被围,一旦粮草接济不上,就会生变,于是命王广之急解邓城之围,王广之一开始没把小小的邓城放在心上,大队人马耀武扬威,顺大路杀奔邓城而来,与单文交上手后,看魏军越来越多,没敢与魏军恋战就私自逃回襄樊了,单文于是从新野北上。元皓等从南阳出城夹击萧衍。萧衍只好且战且退,到新野南,张飞喝断桥的河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北魏在后射箭掩杀,梁军损害惨重。最后,萧衍只率百余骑退回了樊城。退到樊城后,他并未追王广之私逃之责,而是命王守襄樊,自己返回建康去了。他雄心勃勃经略中原的愿望至此完全破灭了。

玉昌没用朝廷派的一兵一卒就打退了南朝二十万大军的进攻,本指望朝廷会派来人封赏慰问,可玉昌想错了。此时的胡太后正与他的少林武僧们颠鸾倒凤呢,朝中的河间、高阳、洛阳三王和胡泰、穆泰之流,疯狂敛财,挖空了国库又搜到民间。河北饥荒无人去赈灾,六镇迟迟得不到朝廷送往边关的粮草,对朝廷恨得咬牙切齿。

这时梁武帝做什么呢?武帝退回朝中之后,深刻总结了北伐失利的教训,且失败的将领均未追究,一律官复原职。同时他下达了鼓励清廉的政令,只要穷县小县的县令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洁,不论身份等级,一律可以升迁到大县或郡守,重新实施宋文帝寒人掌机要的官吏制度,对一些叛将,他也极力招抚,南齐遗少萧琮叛逃北魏,他让人送去萧琮儿时穿过 衣服,对萧琮的母亲病逝,仍以厚葬。在北魏动乱年代有两个王奔逃南梁,在朝上都做了官职,而且待遇一样是王的待遇。

梁武帝还非常重视文化。在南朝大兴教育,组织一批文人修史着经。他爱好诗文,周围有谢朓、沈约等八位有学问的诗人,人称竟陵八友,诗赋和乐府在南朝有了很大发展。他的《子夜四时歌》感情缠绵,“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来归。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他的诗对隋唐后世影响很大。武帝在音乐绘画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正是他的廉政和宽仁的执政理念,南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然而晚年他接纳了一个魏国的祸国贼子侯景引发的动乱,险些引来了杀身之祸。南朝经过侯景之乱后,就更加衰弱了。

玉昌稳定了江北局势,因朝纲淫乱不堪,已无法实施南征渡江计划,造船工作只好放下,而且对朝中如此混乱,他感到了迷茫。正在这时,恩师徐公和老王爷大帅元鸿相继病逝,玉昌听说徐公和左帅逝世,悲痛万分。立即就想启程赴洛阳奔丧,可老帅专门派家人来徐州,告诉玉昌切不可离开前线进京,否则会内外危险,可老帅和恩师走了,自己不去送一程心太不甘,犹豫之际,玉龙来信说太后乱政,害死了皇帝,若朝中降旨诏其进京,千万要推脱前线难守,不要回洛阳。果然次日朝中来旨,孝明帝驾崩,命玉昌进京,玉昌招待了来使,告诉了江北的局势。现在实在不敢离开前线,江南虎视眈眈,不敢擅离防区,他怕进京去凶多吉少,真若像上次遭陷那样,这次连救他的人都没有了。元鸿王爷临终还嘱咐玉龙,让玉龙告诉他,国乱时居外官相对安全,现在他想让玉龙也出京外任,他甚至想把玉涵等人转出京,迁到徐州或龙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