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村里就在里长的安排下开始修举人牌坊了。

在修牌坊之前,里长还找赵珏来看过,特地让他自己选定一块地方。赵珏在看了一圈后,选定了村口前面不远处的那块空地。既能保证路过的人一眼能看到,还能将此当作赵家村的标志物。

看过地盘之后就开始正式动工了。村里人整地的整地,运石头的运石头,忙的不亦乐乎。赵珏看了一会就跟着里长一起走了,顺便也叫走了族长。

“赵举人,您找我们有事吗?”里长率先开口道。

族长也看着赵珏道:“是啊!有事您直说便是。”

赵珏闻言,停下站定,看着二人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儿,就是昨天你们跟我提的田地挂靠的事情。”

里长一听,面色顿时一喜,道:“可是已经有了章程?”

旁边的族长也期待地看着赵珏,欲言又止。

赵珏看了一眼他们现在所处的地界,道:“我们还是回院子里聊吧,此处谈话不妥。”说着,便径自先行一步。

里长连忙跟上,道:“对,咱们进屋谈。进屋谈。”

族长也紧随其后,二人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显然免税田的诱惑对他们来说太大。

赵珏走在前面向着自家院子而去,里长二人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画面倒也和谐。

等到三人坐定的时候,赵珏先开了口:“不瞒二位,我是这样想的。目前我只有二百亩免税田份额,自家已用去六十九亩,余下一百三十一亩。这些我都是可以分出去给村里人挂靠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只是村里不止一百三十一户人家。而且即使我不说,二位心里应当也是清楚的。如果我对村里人一视同仁,难免我赵氏族人不会有意见。所以这事儿我也着实难办。”

为难地看着二人,道:“不过,我想了个办法,请二位听听看,可不可行?”

里长二人对视一眼,由里长开了口:“您说。”

赵珏也不拖拉,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打算只出份额。挂靠的田地租金只收一成半。至于这一百三十一亩地怎么分,分给谁,皆由二位自行商量解决,我不管。到时候由你们商量出结果再来通知我即可。”

转而又道:“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不允许因此生出纷乱。如果有人借此闹事,我会收回手里的免税田份额。”

二人听了后都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片刻后,里长道:“好,这事由我俩商量着解决,到时候有了结果再通知您。你说呢?”说着看向旁边的赵族长。

族长也连忙应是:“对,我们自行解决。您就放宽心。”

赵珏点点头,“嗯。那辛苦两位爷爷了。”

二人连忙道:“不辛苦,不辛苦。”

族长略带歉意地看着赵珏,道:“倒是扰的你为这种事情忧心,是我们的错才是。”

里长也应和道:“对,是我们的错。您放心,此事没出结果之前,我们不会再来打扰您了。”想了想,又保证道:“之后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关于这件事情后续我们都会处理好,绝不会出现闹事的情况。”

“嗯。”赵珏满意道:“这事能完美解决好就成。”

忽而话音一转,“不过,我还有一事要请两位爷爷帮忙。”

赵珏面色严肃地看着二人,郑重道:“我想让两位爷爷平时帮我多约束一下村子里的人,尤其是赵氏族人。我现在是举人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怕有人会借我名头坏事。届时不只是败坏我作为读书人的名声,对整个村子都没有好处的。”

闻言,族长也正视了这个问题。举人的名头带来的好处可不只是现在的这点免税田,还可以借举人的名头来办事。若是谋求正当利益也就罢了,可若是用此来谋私利,给举人老爷抹黑,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尤其是现在举人老爷把免税田份额给村里人分发了之后,他们所有人的利益其实是跟举人老爷牵扯到了一起的。这其中利害关系不可谓不大。

里长显然也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两人的脸色都显得有些凝重。

族长思忖了一番,道:“嗯,你说得对。这方面我们以后都会严加注意。这些人在村里倒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就是怕出门在外,不好把控。”

里长却想的更多,看着二人道:“在外的人,多注意一下是不是有骤然乍富的就行。让自家婆娘去镇上的时候多注意点风声,自己平常也注意着点。就这种小地方,什么事情都传的很快。若是有人借着举人名头干坏事,一准传的快。”

“其实主要就是注意关系较近的几户人家就成,其他人想要被人收买也没有这个价值。就怕有人有熊心豹子胆,用举人名头骗人。”

说到这儿,里长看向了赵珏,“到时候若是真有这样的人,不必您来发落,我们自己就将他逐出族,逐出村。”

赵珏听了点点头,没想到他们能为他想到这个地步,他也不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谢谢两位爷爷的爱护了。赵珏铭感五内。”

二人听了连忙摆手。

里长看着赵珏,道:“只有你好了,我们村才会更好。这点子事情我们还是看得清的。这些也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族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正是这个理。”说白了,现在他赵举人就是他们赵家家族、赵家村的活招牌,是他们的骄傲。他们要做的是保护,而不是伤害。

三人将事情说完,里长二人也告辞了。

五天后,举人牌坊修好了。

这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石牌坊,宽八米六,高八米八。牌坊建了有三层,中间石刻着“解元坊”三个大字,底下还有“文安十八年南阳府解元赵珏而立”几个小字。

牌坊中间的门比两边要宽得多,可以通车马。因为这座牌坊直接占据了村口的路,以后村里人进出都会从牌坊门间过,这就形成了赵家村新的门户了。

所有人都笑呵呵地看着这座解元坊,赵珏也不例外。里长是真的做到了他所说的,要将这座解元坊给他修的宽宏气派。这在乡间也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了。

赵老大将他早就买好的鞭炮放起来。鞭炮放的噼里啪啦响,村口顿时就热闹开来。

大人们都出来看热闹,小孩子在一旁玩闹嬉笑,再加上周遭响亮的鞭炮声,在村口形成了一首杂乱交响曲。

“唉,你们瞧。这举人牌坊修的真好,真气派。”一位村民艳羡道。

“是啊!真令人羡慕。”旁边的人附和道。

“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不是就修在村口吗?大家都能打这儿过。”另一个人听了,翻了个白眼,冷冷地反驳。

“是啊!这是我赵家村的,是赵家村的举人老爷。”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都在为村里出了个举人老爷而高兴。

赵家全家人都出来了。赵爷爷和赵奶奶看着眼前的解元坊笑的合不拢嘴,在其他人的建议下,伸手摸了摸石柱,那小心翼翼地样子,可把人稀罕坏了。

旁边的赵二叔、三叔他们都带着自家媳妇儿和孩子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等孩子爷奶看完、摸完之后,他们也上手摸了几下。尤其是两位孩子他娘,自己摸完,还让孩子摸。说是要沾沾上面的文气,活像摸了以后就能考上举人似的。

赵珏他娘带着弟妹跟他站在一块儿,倒是显得矜持得很。只是眼里流露出来的兴奋,将他们此刻的心情暴露无遗。

赵爷爷高兴得很,看着眼前的石牌坊,心头一片火热。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村民,趁着现在村里人大都在场,大声喊道:“这次我家赵珏考上举人,我老头子准备给他办个酒庆祝一下,时间就定在后天。到时候请全村人来家吃酒,大家可一定要来啊!”说完呵呵笑了起来。

“好,我们都来。”村里人自是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