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近年底,天气越来越冷,纪夏恨不得躲在被窝中冬眠了。

忽觉一股冷空气顺着被窝钻进颈间,她情不自禁打了个冷颤,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却见陈竞一脸笑意地低头看着她,还伸出一只手在她颈间笑眯眯地撩拨着。

也不知怎么回事?她这辈子好像特别怕冷,那种害怕似乎刻到了骨子里,每逢下雪或刮风,便恨不得把自己裹得像狗熊般,依然冷得瑟瑟发抖。

但陈竞却像一个小火炉般浑身热腾腾的,就像此刻,他穿着一件高领毛衣,连棉大衣也没穿,一双手依然暖乎乎的。

纪夏不满地撅起了小嘴:“嗯,干嘛?今天周末,我再睡会。”

“别睡了,我跟谢桉约好去看地皮,合适的话把地皮买下来,你给我参考参考?”

听说去看地皮,纪夏顿时清醒了几分。

地皮,这可是关于以后的钱的问题,前几天她还特意问过,那块地皮出了三环外。

出了三环, 大概是四环五环的位置,如果是的话,总有一天有机会拆迁的。

她肯定要跟着去看看。

纪夏打着呵欠拥着被子坐了起来,陈竞不禁轻笑,从床边的热水盆中拧了一条热毛巾递给她:“来,洗洗脸,牙刷牙膏和热水给你准备好了,洗完吃了我们马上走。”

纪夏接过热毛巾洗了把脸,陈竞低头在她脸上亲了一口:“你看,我服务周到吧?”

“噗,谢谢了,需要我感恩戴德不?”

纪夏嗤笑一声,把热毛巾扔回他手上,穿上了挂在床边的毛衣,毛裤,棉内胆,真皮加夹棉的皮大衣。

陈竞不禁嘴角抽了抽,不仅有打底的棉里衣,三件毛衣,棉内胆,加棉皮大衣,一层又一层,足足穿了六层,有这么冷吗?

也亏得纪夏腰细个子娇小,所以穿着不算太臃肿,换个胖的女人,估计穿着像大象。

看来,等她读完大学后,还是要回南方发展,北方只适合除了冬季外的季节。

两人出了房间,因为是周末,除了绣坊,其他车间的女工今天放假,今天人少了许多。

两人当天早上坐上谢桉的吉普车,去了城郊外看过一块空地。

这是城郊外处于生产队路口的一块空地,因为土质不好,种不出什么东西,所以一直种一些耐盐碱的植树,如杨树与水曲柳。

谢桉与这片区的领导有几分交情,也知道上面的政策,鼓励百姓创业。

听说想买一块空地建厂房,办服装厂,马上便劝了过来。

对于他来说,一片只能种些耐盐碱作物的土地,实在没什么价值,如果能担到投资在这里建厂房,给城郊的百姓增加就业机会,也可以增加他的政绩,这是三赢的机会,便一再游说谢桉,终于把人今天带来了。

纪夏与陈竞跟着谢桉拜访了片区的领导与生产队的大队长,沿着那一片盐碱地转了一圈,地势是平整的,种的耐碱植株也不少,与进城公路相隔只有一里左右的距离 ,交通还算方便。

两人转了一圈,私下交流了下意见,纪夏对这个位置挺满意,刚出了三环的范围,估计是四环的位置。

即使现在四环还没发展,总有一天会发展到这里的。

陈竞得到她的支持,与片区领导与生产队就这片地皮的面积与上面的植树讨价还价一番,最终定了下来,

整块地皮面积约两千二百四十平方,陈竞用现金三万二千的价格买下,归陈竞个人所有。

上面的植株在半年内,由生产队负责砍伐搬走,而工厂必须在一年内开始动工,两年内建成厂房。

工厂建成后,至少给这一百个工作岗位给片区领导,由他安排工人。

谈妥一切条件,当天便签约交钱,换了一本薄薄的土地持有证明。

虽然价格有点小高,两人依然感到高兴。

谢桉兄弟也在西城区租下了两个仓库,分别改造成车间与仓库,办公为一体的服装厂,在年后三月开始投入使用。

而纪夏在第一学期放假前,也顺利地签下刘玉娟和另两位高年级的学生作为三生制衣的兼职设计师,同时给南方与北方两家制衣厂供应新设计。

光阴在课本与画纸中哗啦哗啦地滑过,转眼几个学生都毕业了。

四年的时间,当初在南方划了试点特区早已成了真正的特区,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大兴土地木,建起了第一家友谊商场,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与冲劲。

南方的三生制衣厂借着改革的春风与南方的高速发展,用三四年时间,便成了南方的服装制造业的龙头。

而北方的三生制衣厂则凭着几十间品牌时装店,引领了北方男女童装与婚嫁礼服的潮流,并击败了海市的林氏服饰成了服饰界的老大。

在几年间,美院至少有七八个学生顺利与三生制衣厂签约,毕业后真正成了三生制衣厂的设计部门的骨干。

毕业后,刘玉娟与一位学姐留守京城在厂里担大梁,纪夏则带着两位学姐南下回到了南方家乡。

老家也大变样,公社改社为镇,镇上周围的小树林开始推平,加建起了综合市场,原来零零散散到处摆地摊的小贩全都搬到了新市场去了。

而镇中学小学外面,原来只有两三家快餐店,现在,校门外一排全是店铺,早餐店,快餐店,文具店,零食店应有尽有,热闹得不得了。

不过,不管是陈竞的哥嫂或者二姐与姐夫,因为最早开店的一批,早赚到了第一桶金。

两家俱把户口安到了城里,不仅把当初的店面买了下来,还在城里分到了地皮,然后建起了一幢高达四层的楼房。

在八十年代初期,能建四层楼的人几乎是城里最高的两幢楼了。

纪家兄弟的发展却是天壤之别。

纪向军与孙晓玉在江南的制衣厂混得风生水起,几年时间,他们不仅做服装,还买地皮建楼房大兴土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江南最盛名的企业家。

纪志军则承包了老家的山头十几亩地,全种上了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

在两三年后,几种水果先后慢慢结了果,投放到市场。

在八十年代,三种热带水果的价格高挺,大量种植水果的几乎都赚了钱。

闲赋在家的纪支书与纪母也忙得不可开交,纪家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万元户。

张红一连生了三胎四个儿女,因为多生而被供销社解雇,所以一直郁郁不得志。

直到水果种植终于赚到了钱,不禁扬眉吐气起来,把老家中老房子推了,在村里建起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在大队可算是鹤立鸡群。

纪夏在学校一毕业,陈竞便拉着她第一时间去了民政局扯了结婚证。

领证当天,看着手中两本新鲜出炉的证件,他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终于领证了,这回不用担心天天有人挖墙脚了。”

纪夏翻了个白眼:“几年一直在一起,也就你天天作这无谓的担心。”

陈竞撇了撇嘴,一脸无赖样的嬉皮笑脸:“这怎么怪得我?要怪也该怪那些人太卑鄙,明着抢不成,居然还暗着让人撬墙脚。”

“不过——”

他笑嘻嘻地凑到纪夏身边:“京城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是未婚夫妻,现在扯了证,不如在京城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

“正好爸妈爹娘哥嫂都没来过京城,把他们全请来,办一个中西式结婚的世纪梦幻婚礼,让所有人一起见证我们的幸福?”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