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部这次研究出如此多利国利民的农具,臣恳请皇上厚赏工部众官员。”发话的正是内阁为首的洛阁老。他在工部自有眼线,知道这是小儿子亲家母的功劳,因此抛砖引玉,提了厚赏工部官员。

皇帝自然是开心的,顺了洛阁老的请求,直接下旨:“工部所有官员今年年例翻倍,多发一月俸禄。”

所有工部在场的官员齐刷刷跪下谢恩,不过,工部尚书许大人接着面露惭愧说道:“恳请皇上收回成命,研发农具本就是工部职责所在,不敢求赏。而且,这些利国利民的农具实际都出自清和先生之手,工部众官员不敢贪功,还请皇上厚赏应赏之人。“

工部尚书的话让在场不知情的官员都窃窃私语起来,都在问清和先生是谁,而已经得到消息的官员互相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后,也装作一副微微惊讶的样子加入了讨论,倒是挺像那么一回事。

许大人这番话说出来是经过考量的,这农具大全确实出自清和先生,工部不能就此昧下所有功劳,他还指望着以后清和先生能时不时过来指导下工部。他可是知道,经过清和先生技术指导的皇家印刷坊和造纸坊这阵子混得风生水起。今日之前,他已经跟在场工部的官员底下人交代过了,舍小利得大利,因此许大人出面拒绝赏赐,工部的其他人脸上并没有不满。

皇帝像是被提醒了,又下旨:“工部赏赐不变,封程清和为工部屯田司郎中,从五品,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事务。”

在场知道皇帝口中“程清和”是谁的人,此刻是真的被震住了,女子之身立身朝堂,闻所未闻。但知晓皇帝个性的重臣不敢贸然劝谏,从他之前破格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为漕运使时,皇帝就是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只要能给天启国带来好处的,无论士农工商还是男女老幼,他都可以将这些人才收拢到朝堂上。

一下子,现场竟然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皇帝又交代了让工部负责剩余农具的试验以及后续的农具推广后,便带着神色各异的官员们回去了。

次日的早朝是热闹的,几乎所有官员都知道了程清和女子的身份,有些酸儒当场跪求皇帝收回成名,理由来来去去就那些,不是之前从未有过女子做官,就是那些针对女子的封建教条。

已经将程清和视为自己人的许大人当场叱骂那些反对的言官,骂他们尸位素餐,阻碍朝廷招贤纳士。

渐渐地,更多人加入了骂战,文官的嘴皮子可不是盖的,引经据典,足足来回对骂了半个时辰,皇帝也不阻止,笑眯眯得看着底下人口沫飞溅,直到长宁长公主的出现才制止了这场骂战。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对呀,天启国是有女官的,还是一个女将军,只是天启国日见承平,好久没有大型战争了,所以长宁长公主这个护国大将军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怎么不骂了?不是说女子不能做官吗?当年本将军提着长枪上战场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哼,只是一介妇人,就是这个妇人,写出了《三年科考三年模拟》,也是这个妇人,做出了你们做不出来的各式农具,还是这个妇人,教导出今年的新科状元……若在场的官员都能做到这个妇人所做的,皇帝又何苦破格让一介妇人入朝。”

皇帝这会儿感觉就是一个爽字,有些话他顾忌身份不能直说,但皇姑姑可就不怕了。

这时,皇帝适时总结:“封程清和为屯田司郎中一事,朕意已决,众位爱卿不必再吵,若是家中妻女也有清和先生之才,不妨举荐,朕来者不拒。”

早朝结束后,“清和先生”四个大字响彻了京城的街头巷尾,两份调令和两份书信也在第一时间从京城出发,快马加鞭往苏城送去。

先到的是郑大人的调令和家书,可是,当郑大人读完调令后,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好像不相信自己刚刚看到的内容一样,他再认真得读了一遍调令,还是那些文字,调任西北汉中任知府,明升暗贬。他心心念念的升官回京没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他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郑家族长在信上将郑大人劈头盖脸得骂了一顿,问他怎么同时得罪了吏部、工部两大尚书以及内阁几个老家伙,将他原本周璇好给他的职位都换了,短期内回京是不用指望了,让他好好呆西北吧,免得到时候拖累郑家。

郑大人头皮发麻,回想起自己最近做过的事,脑海里只闪过两个字:洛家!

洛家这边,收到调令的程韵彻底懵了,这个时代,女人可以当官?她知道自己编写的那本器具大全对于天启国可以说是巨着,但就为了这本书就让她当官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说不定她只会这个而已呀?随即程韵又醒悟了,不,不止这本书,恐怕孙秉文把自己写的“建议”也原封不动得呈上去了。

程韵没想好要怎么处理这个天降的大馅饼,转头拿起了京城寄过来的一沓家书,光看外面那么厚的一沓,明显是每个人都写了信。

随机抽了一封出来,竟然是自己的便宜徒弟林天骥写的,信里他恭贺了她当官,然后提了自己已经和刘芳华成亲了,本来是想等她回京当主婚人的,但是他最近不小心被某个郡主看上了,只好迅速成亲,以免出什么问题。

程韵虽然遗憾不能参加唯一徒弟的婚礼,但是对于林天骥的当机立断很是满意,至少没有出什么乱子就行。

接下来的书信就没有什么意外了,都是程家人写的家书。

林墨信里百分之九十都是对她的崇拜和想念,最后结尾处提到了他没有去学堂炫耀此事,但每天他那一副过于兴奋的样子让一群小伙伴都很好奇家里是不是添了新的玩具,隐晦得表达了“看,我多懂事,夸夸我”的中心思想。

林轩倒没有那么直白,通篇没有直言崇拜等字眼,但敬佩之情跃然纸上,还提及想要跟她探讨农事。

双胞胎就挺直接的,满张纸都重复着小姑真棒,希望她能多捣鼓出几个新玩具出来。

二嫂高度赞扬了程韵给天启国的妇女争面子,成为我朝第二个女官,继承了她母亲的意志。

程大哥的信很简短,总结就是让她早点回来,想要跟她探讨匠器之道,然后还开玩笑说让她不要升太快,不然他赶不上,会有点丢人。

程二哥对于她当官没啥感觉,简单写了几句庆贺外,笔头一转,问她要不要换个职位,其实她入翰林院比较合适……

程老爹信上明白得表达了为她感到骄傲之意,不过随即又表示,若是不想当这个官,他来想办法。信尾最后提了一句:“晚来风雪将至,可缓缓归也。”

程韵放下书信,嘴里吐槽程老爹不就是想她了吗,还文绉绉得写什么“缓缓归也”,心里却被亲情涨满了。

她,程韵,何德何能,穿越一世,拥有这些可爱的家人。特别是程老爹,从来都不是将眼光放在她的成就上,而是放在她的意愿上。

是呀,她的意愿是什么?

从穿越到现在她一直让自己处于忙碌的状态,不去想太多,其实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如今恐怕是得认真想想了。

其实也不是没想要的,主要是想要的太多了。她想起念念和莫姨娘,甚至还有秦语琴和小柳,又联想到现代学术场和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这些人无一不受到某些男权的打压,区别只在于最终是选择了抗争还是妥协,她想要改变这些。她还想起了和孙秉文看秋收时的场景,那一滴滴往下撒的汗珠以及一个个直不起的腰,她也想要改变这些……

当然,凭她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做到,但她相信,在她之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程韵,只是需要撒一些种子,让她们在天启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想罢,她觉得可能给程大哥的回信得这样写:“抱歉,老哥,缓缓升官什么的,小妹我可能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