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好消息,好消息!”

赵让欢天喜地地一蹦三跳,跑进崇德殿。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的只因又长了出来,家里的婆娘给他添了个大胖小子。

刘辩双眸微抬,赵让立马收住脸上的笑容,放缓脚步,拘谨地走着:“陛下,倭国和西域的消息,刚刚送到,都是好消息。”

赵让恭恭敬敬地将两份战报放到桌子上,而后小心翼翼地退到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小乔脸色绯红,从刘辩的腿上下来,被刘辩伸手拉住,并将战报放到了她的手里:“念给朕听!”

后宫干政?

“奴婢告退!”赵让心神大震,连忙告退。

他恨自己出现在这里,恨自己只有两条腿,宫殿门明明就在眼前,却迟迟走不到那里。

小乔推辞不干,连连摆手:“后宫干政,有伤国体,这些战报,臣妾不能看,陛下还是亲自看吧!”

“捷报,早晚要传示众人,你只是比别人早些知道,不是干政。”刘辩再次拿起战报。

小乔推辞不过,只好翻开战报,柔声道:“陛下,这是水师总督诸葛亮和副总督法正的联名奏报。”

“嗯,念吧!”刘辩靠在椅子上,微闭双眼,把小乔拉过来,坐在腿上。

“臣诸葛亮(法正),奉陛下诏令,率领大汉水师惩戒倭国,倭国不服王化,叛乱不止,大军不得已将所有叛乱者斩杀,拿下倭国四岛。

然,倭国王室,随倭国国王卑弥呼出征三韩,返程途中遇到海浪,全部葬身鱼腹,未能活捉一人,而今,倭国不见人烟,还请陛下早日派人前来,设置郡县。

另有一支船队,北上之时,发现倭国之北,仍有岛屿大陆,臣奏请陛下,准许大军继续北上,为大汉开疆拓土!”

“准!”

刘辩已坐直身子,手里提着一只朱笔,在战报上写下批语。

小乔拿起第二份捷报,柔声道:“臣汉中太守徐庶奏,大军及时赶到,已将安息军赶出西域,为防止敌军卷土重来,臣等决心扩建康居城。”

“赵让,进来!”

赵让还在门口的时候,小乔轻声提醒道:“陛下,第二份奏报,还没有批复!”

“没有批复,便是批复。”

刘辩接过徐庶的奏报,压在一堆奏章最下面,将诸葛亮的奏报递给赵让:“送到军政处,通知满宠前来见朕。”

“喏!”赵让捧着奏报,退了出去?

陛下接见满宠,一定是有大事要事。

“臣妾告退!”小乔识趣地离开了。

……

“臣锦衣卫指挥使满宠,叩见陛下!”

刘辩抬手,招呼满宠到近前,问道:“刘晔那里,进度如何?”

“回禀陛下,刘先生已做出第二代火铳,提升了射程和威力,而且制造更加简单,能够月制千支。”

“现在有多少?”

“至少六千支!”

“朕的羽林卫抽出一万人,组建一支火铳军,将领从锦衣卫中挑选,人选必须可靠,倘若出事,朕拿你人头问罪!”

突然降临的任务,让满宠有些震惊,锦衣卫一直负责的都是刺探情报,缉拿审讯,挑选武将还是头一遭。

不过,他也没有过多的疑惑,火铳威力强大,他是见识过,若是被心怀不轨者掌握,将是一场灾难。

组建的火铳军,忠心尤为重要,士兵是羽林卫,将领是锦衣卫,至少在忠心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喏!”满宠略作思考,便应了下来。

满宠怀揣刘辩的诏令,带着任务离开皇宫,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先回锦衣卫衙门。

锦衣卫是他一手经营,用起来顺手,且可靠。

可以让锦衣卫将火铳运往京城,然后,再挑选合适的羽林卫进行训练。

另一边,赵让带着皇帝批复的奏报来到军政处,还不等他进入,就听到荀彧询问道:“赵常侍,西域的事情,陛下是怎么批复的?”

所有的奏报,都是先到军政处,再到刘辩手中。

一般事项,军政处直接就处理了,像和战事有关的则是交给刘辩处理。

所以,荀彧才迫切地想要知道批复,以便朝廷做出反应。

赵让接到奏报后,一路赶来,并没有打开看过,面对荀彧的询问,他也没有办法回答,只好将奏报递过去,道:“荀大人,陛下的批复都在这里了,您可自行查看!”

“一份?”

荀彧有些不解道。

不过,看到赵让不知情的样子,还是翻看了奏报。

奏报的内容,他看过了,直接越过,跳到最后面,想要去看批复。

结果,只看到了一个准字。

“赵常侍辛苦了,烦请奏禀陛下,军政处必定全力以赴!”荀彧缓缓合上奏报,笑着送赵让离开。

荀攸放下手里的毛笔,伸了个懒腰,慵懒地问道:“叔父,陛下怎么说?”

“准!”

疲惫一扫而空,荀攸瞬间精神了许多,不解道:“没有别的?”

“没有!”

荀彧将奏报递给他,摇头一笑:“倭国的战事,基本结束,我们是该挑选合适的官员,前往倭国设置郡县。”

“倭国地广人稀,设置郡县,派遣官员,却无百姓。”荀攸快速看过奏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诸葛亮和法正在奏报写到,倭国不见人烟,他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

地广人稀,也只是一种说法。

有很大的可能是,倭国的人,全部死在了水师手里。

但是,在奏报中,直接写出来,就有屠杀百姓之嫌,这才说倭国本就人少,甚至是没有人烟。

“陛下准许了诸葛亮继续北上的请求。

然而,倭国距离大汉遥远,粮草补给运输耗时日久,倒是可以先设置军屯,满足战时需求,然后,再根据情况,效仿西域推行安民政策。”荀彧也想到了这一点,接道。

“如此,兵部侍郎田丰,倒是可以前往倭国主持此事。

自青州出海,还能够给水师再运送一批武器和粮草过去,帮助水师更好地经营倭国,继续北上拓土。

只是,他若是离开,兵部官员的工作量就会加重,要向陛下请诏,郭嘉和戏志才,必须召回京城,分担政事。”

荀攸身为兵部尚书,田丰在他手下做事,个人能力是没得说,得到了他的赞赏。

不过,兵部事多,田丰若是走了,只有沮授一个人,怕是难以处理各种事务,而荀攸又不想过上没日没夜的生活。

“呵呵,不用陛下出面,军政处下诏,再加上卢公的书信,他们两个就得乖乖回来!”荀彧看破侄子的小心思,抚着一小撮胡须,笑吟吟道。

“是了,幽州刺史刘玄德,渔阳侯公孙伯珪,皆是卢公弟子,只要他们两个联合起来,排挤郭嘉、戏志才,他们就不得不返回京城。”

荀攸眼珠子一转,便明白了荀彧的用意,叔侄二人四目相对,皆是露出狐狸般的狡笑。

......

“阿嚏!”

此时,郭嘉和戏志才,随军北上,越过了鲜卑的地盘,还在一路向北。

明明还不到冬季,却是接龙似的,先后打着喷嚏。

郭嘉一脸警惕,慢慢靠近戏志才,小声道:“我怎么感觉,有人背后算计我们?”

戏志才垂眸思索,心中有着相同的困惑,他紧了紧衣领,道:“拓跋力微已被斩杀,鲜卑难成气候。

再往北,就是丁零人的领地,那里气候寒冷,大军并无御寒衣物,我看还是班师吧!”

“我也是这样想的,大军出塞数千里,再往北恐有不测,粮草也供给不上。”

郭嘉挥着马鞭,脱离队伍,朝着前面跑去,来到中军公孙瓒的位置,道:“渔阳侯,往北不利,当及时班师!”

没有任何理由。

公孙瓒听了他的建议,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叫来曹仁,吩咐道:“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返回幽州!”

等到曹仁带着命令离开,公孙瓒才问向郭嘉:“军师突然如此,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对?”

自从郭嘉戏志才到了幽州,几乎所有的战事,都是他们的谋划。

而公孙瓒能够覆灭乌桓,得以封侯,其中离不开二人的谋划。

故而,他对二人的话,从一开始的鄙夷,到了后面迷信般的信任。

郭嘉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道:“方才志才受了风寒,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而继续往北,气候会越来越冷,我担心他的身体撑不住。”

说着,他还微笑着看向戏志才,公孙瓒顺着他的目光一起看去。

看到了戏志才略显无力的笑容。

公孙瓒露出恍然之色,拍着脑门说道:“是我大意了!

戏军师身体不好,一路行军劳累,吃尽了苦头,如今鲜卑已灭,是该返回幽州了。”

同时,他朝着戏志才挥挥手,露出歉意的笑容。

而戏志才也举起手挥着,回应他。

心里却在腹诽郭嘉和公孙瓒说了些什么。

这时,郭嘉已经返回,回到了戏志才的旁边,说道:“渔阳侯已下令撤军,不日我们便能返回幽州。”

戏志才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郭嘉,慢悠悠地掉转马头,转身离开。

他可以百分百确定,郭嘉拿他顶雷了,但是,没有证据。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何必如此小气?”郭嘉切了一声,溜达着跟在后面。

一阵轻风吹过,郭嘉又是一个喷嚏。

他揉着鼻子,拉紧衣领,把口鼻埋在衣服里:“让人后背发凉,一定是荀文若,又在陛下面前说我坏话!”

说着,接二连三地又是几个喷嚏。

......

“军师,康居的百姓,似乎很抵制我们?”

赵云巡视城墙回来,在康居王宫见到徐庶和关羽,向两人拱手致意后,说道。

关羽眯着眼,端正地坐在一旁,对这些事情 并不关心。

“子龙,何出此言?”徐庶问道。

“重修康居城,是为了防止安息再犯,也是保护康居人,然而,他们中不少人有抵制情绪,不愿意出力修补城墙,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人,在搞破坏。

今日,我带队巡视,又遇到几个蹲在墙根挖土的康居人,现已全部下狱。”赵云正色道。

他所说皆是所见所闻,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

话音落下,关羽不屑的声音响起,道:“哼,化外之人,不识教化!”

徐庶目光在关羽身上暂作停顿,看向赵云,耐心道:“安息军入城,对康居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他们的妻女被侮,心态发生变化符合常理。

现如今,城墙的修补,还需要康居人出力,不能说因为他们心态发生变化,就彻底清除掉,至于那些故意闹事的,只是少数,抓进狱中即可,一切问题,等到城墙修补之后再做打算。”

赵云点点头,表示认同,问道:“这几日,怎么不见陈留侯的踪影?”

安息退兵后,曹操晕倒,之后,赵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按时间算,曹操应该早就苏醒了。

“曹将军,带着冀州的士卒,在城中寻找鞠义的下落。”

关羽沉重的声音响起。

同为冀州将士,他和鞠义可不只是一面之交,二人都曾在曹操麾下做事,是有着同袍之谊的。

如今,鞠义不见踪影,生死不明,他的心中同样担忧。

而曹操在城门前,祭拜鞠义的事情,他也知道。

徐庶补充道:“鞠将军带领先登营,拦下安息大军,对冀州的将士有救命之恩,倘若能够找到,也能不留遗憾。”

这话,很明显是对鞠义的存活,不抱什么希望的。

赵云和关羽,同时保持着沉默。

理智上来讲,他们都很清楚,战事结束这么久都没有消息意味着什么。

更何况,鞠义的失踪,更是在援兵到达之前。

同样的,曹操一直在寻找,是有对鞠义还活着的期望,但,更多的是,想要找到他的尸体,让鞠义魂归故里。

“军师,将军,打起来了,城里打起来了!”

士兵高亢的声音,打破沉重的环境。

“不要慌,慢慢说。”

赵云还没有入座,故而是第一个来到士兵面前,示意士兵冷静下来,问道:“什么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