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东宫 > 第67章 甘肃不是大明之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

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

诗里,深秋时节的秀美景象和旖旎风光让人神往,你可能以为这是在内地的某个地方,或是中原又或江南。

但,诗里的甘州却是在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甘州,便是如今甘肃镇的镇城!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甘肃之地就等同于塞外。而人们对于塞外的印象相当固定,一提及便是黄沙牧草、孤城塞寨、赤地千里、胡云惨淡、朔风逆雪等已经固化的印象。

事实上如今的甘州是一个水云相接、稻熟穗香的地方。尽管未到秋时,尽管这座城市的所存在的义务就是为了战争为了抗拒外敌,但这并不妨碍她的美丽。

甘州城内,原来的肃王府边上就是甘肃巡抚衙门。庞大的巡抚衙门之内,最为中心的位置是巡抚大人的住房与书房所在。

夕阳西下,书房里周季麟伏在书案上,手中的毛笔一直动个不停。及至夜深也依旧如此,他出身兵部又长期在布政司任职,是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到达今天的位置。

考究民情、研讨环境趋势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他从河南布政司任上来,他认为甘肃现状一定要有所变化。大明设立军镇抗拒外敌,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稳固的军镇后方。

自去年上任甘肃以来周季麟在充分考察当地情况之后,他上奏弘治皇帝提出三个请求。他请求在陕西行都司(甘肃镇)建立行政体系衙门(布政司),其考虑在于甘肃镇虽然乃军镇,一切以军政为先但是甘肃之地的民众不在少数如果全部依赖与卫所治理,反而使军民不分。造成的情况就是甘肃民事不兴,甘肃之地养活不了甘肃之军,更养活不了甘肃之民!

其二,周季麟非常的尖锐的指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军管民让甘肃混乱不堪。卫所官员管军又治民,导致他们权力膨胀失去本心,就连本职工作都不能完成。在当地那些不属于卫所的普通百姓根本就得不到朝廷的管理,他们不是被欺压就是被迫流亡,更有人加入强盗匪帮。

甘肃之地本来就是鱼龙混杂,治安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统统混乱不堪。

这样的甘肃之地,怎么能抗拒外敌?有时候关内的人竟然勾结关外的北夷,一起劫掠地方。

第三,周季麟强烈要求朝廷给予甘肃巡抚衙门管理关西诸卫的权力,一句话关西诸卫必须听命与朝廷。趁着现在哈密等处形势对于大明一片大好的情况,实际控制其地方、人员。

周季麟本人对于关西的外族并不感冒也没有多少兴趣,而是他认为关西七卫与大明来说定位很是模糊,任谁也扯不清他们与大明的关系。说他们是异族吧,他们却顶着大明封号。说他们是大明人吧,他们又是若即若离的。

他认为如果不理清这个问题,那么关西七卫迟早会把甘肃拖垮乃至与反噬。关西的人来往于两地,让本地的那些不是汉人的百姓心思活泛起来。儒在甘肃不兴,反而是那些异教不停壮大。

作为边关大员,周季麟无疑是合格的。因为他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军管问题、甘肃发展问题、以及现在好多官员都没有注意到的宗教问题。

他的奏疏很快被回复。

只有四个字,完全同意!

字迹来自朱厚照,但这个结果却是弘治皇帝拉着他商量了一夜的。周季麟的奏疏在三月初时便到了,也因为他的奏疏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安排。

收到回复的周季麟非常兴奋更备受鼓舞,而希望有所作为且开启大明边地治理的新模式,所以他也更加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的做出相关安排,但构建一个新的行政体系不仅仅是设立一个布政司衙门就行,而是需要完全配套且庞大的行政体系的建立。

急不得,却又迫在眉睫,最让人觉得压力山大。

如今,朝廷的旨意又来到。让甘肃巡抚衙门与甘肃总兵府、以及陕西行都司做出相关安排,出关(嘉峪关)驻兵关西!

他选定了三个驻军地点,哈密与赤斤蒙古卫以及安定卫,驻军人数周季麟与总兵彭清商量之后定为一万人,哈密四千人,赤斤蒙古卫与安定卫各两千五百人。同时周季麟非常大胆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驻军部队以汉家儿郎与异族士兵相调和,以汉家多数,异族士兵少数相辅。

他的建议完全符合了朱厚照的心思,太子爷一高兴便是给钱给赏。这样做的目的有两层,第一当然为控制关西七卫的土地。第二也就是最重要却不能为外人所知的,以此手段分化、削弱以及控制当地军队与民众。

朱厚照不认识周季麟,但他现在却无时不刻不记挂着他。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来自东宫各种东西被荣记陆续送到甘州城,吃的,喝的,用的,甚至平常朱厚照自己使用的顶级文房四宝都是送来了好几套,同时也给周季麟一个怎样都不敢想的东西,密信之权。

代表着密信之权的密信专用密匣,是游铭交到他手上的。游铭现在很苦恼,他爹一进了锦衣卫他们全家上下几兄弟都成了锦衣卫。今天,他是首次出任务,却是来了甘州。

这一路而来,差点没把他交代在路上。没有沿途风景,只有一直骑马。即便到了地方,歇了一晚上他还是感觉在马背上。

他不喜欢这个差事,尤其是和他极为讨厌的周家人一起。在游铭的心里周家人实在太过于现眼了,仗着太皇太后就是作威作福的。他们也不想想一旦是太皇太后去了,周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东宫那位是一个什么人?寿宁候现在每日被关在自己的书房里,能够吃上饭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建昌伯已经在锦衣卫的诏狱了,性命一定是无忧的但是其身心的痛苦,让这位太子殿下的亲舅舅每日都是痛哭流涕。

张家,与李广有来往。除张家几位主人外,张家的家丁仆人都被换掉。东宫对事务把控欲望堪称偏执,七岁的年纪心肠却如一位七十的老者,波澜不惊又转瞬冰凉!

君不见,这时候的张家两府有多乖巧。除了还姓张之外,里面就是灰尘都是东宫的。

周义对于游铭倒是无所谓,反正两人交集也不多。游铭见了周义之后,客套的见礼后说道“这是武功中卫的印章,东宫命你为武功中卫指挥使,管理卫所事。武功中卫应该会在五月上旬到达固原!”

武功中卫是匠户,原本属于工部,但是朱厚照非常不满意工部拥有其编制,所以将武功三卫不归五府为由强行算在亲军之内。

人可以不用,但是武功三卫的名头、编制亲军收了。亲军各卫的遴选甄别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大量的人员被淘汰送入武功三卫。成为了亲军府的全新兵种——工兵。

以前混吃等死,想着被淘汰就一了百了的人想的太美,东宫是不会养一个闲人的。这些人哪怕不符合战兵的标准,也可以做辅兵啊。人连死亡都被安排,怎么会没有合适的工作安排呢。宫庄的那些妇孺老幼,不都在干活嘛!

太子殿下有良心,但不多。

逃离兵役?绝无可能。

合理的利用每件物品与每个人的价值才是不亏本的核心,朱厚照不是浪费的人更没有一个仁慈如圣母一样的心。一切从现实考虑,为现实做打算。

军户制度不完美,但绝不能撤销,起码现在的大明朝廷不能自己去撤销军户制度,但可以改良。

经过整训,这些人被朱厚照大手一挥送来甘肃。去帮助关西的大明藩属修城铺路吧。没事的时候,也帮周义站站场子。老在关西行走,不带点兵确是有些吃不开。

而游铭,则荣幸的成为了锦衣卫驻甘州百户所第一任百户!

算是投桃报李,对于以上安排周季麟给予了全面全力的配合。君以国士待我,我哪能他妈的不识相呢?配合,绝对的配合。

甘州城三巨头,巡抚周季麟,总兵彭清现在与朝廷联系密切,而且两人也与东宫取得联系。

另外一人,甘肃镇守太监陆訚!现在却整日心事重重魂不守舍的,他收到御马监太监谷大用的命令,让他配合游铭乃至于听命与他。

而游铭此刻就住在他的镇守太监府,随他而来的锦衣卫一来便把他府上的护卫给控制了。当然了,其实也包括他本人在内!